張楊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深入,現(xiàn)今許多學校對高中的生物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zhàn),在教學中,希望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許多教師推出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教學。這一教學方法已在我國教育領域得到廣泛認可,許多教師都已將它應用到教學中,特別是應用到高中生物教學中,達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與此同時,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文章作者探究了啟發(fā)式教學在日常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啟發(fā)式教學;高中生物教學;應用探究;措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5-17
啟發(fā)式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擁有著較為超前的教學理念,可以說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探究。教師將啟發(fā)式教學運用到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中,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高中生物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意見,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fā)式教學能夠幫助教師建立起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對疑難問題進行科學的探究,引導學生朝著真理的方向不斷前行,使學生能夠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收獲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因此,啟發(fā)式教學在日常的教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不斷進行應用,幫助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啟發(fā)式教學的含義
啟發(fā)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轉(zhuǎn)而運用一種全新的、具有啟發(fā)性的方法去引導學生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將傳授知識作為客觀條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將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啟發(fā)學生主動學習,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得到提升,是一種教學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
啟發(fā)式教學中,常常會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客觀性,客觀性是指教師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時,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fā),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的方案和教學目標,從而保證教學不脫離實際,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二是主動性,在啟發(fā)式教學中,教師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從被動吸收理解轉(zhuǎn)化為主動地接觸新知識,積極了解生物知識,教師加以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聯(lián)想記憶,鍛煉學生的思維模式,使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的探索;三是互動性,教師在高中生物課堂中有效地增加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將課堂變成一個思想的聚集地,讓學生在互動中產(chǎn)生新的靈感,使學習更加有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四是發(fā)展性,啟發(fā)式教學的有效應用,能夠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為學生日后的生活奠定了基礎。
二、啟發(fā)式教學應用中須遵循的原則
1.獨立思考的原則
獨立思考的原則往往會被教師忽略,傳統(tǒng)的教學都是教師在前面講解,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被動狀態(tài)成為教學的一大弱點,學生失去獨立思考的機會和能力,極其不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而生物是一門理科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去獨立思考,自己得出結論,更好地理解知識點,解答問題。因此,啟發(fā)式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到獨立思考的原則,讓學生堅持獨立思考,以生動有趣的問題進行引導。
2.自主學習的原則
在啟發(fā)式教學中,自主學習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則,教師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題,要讓學生從自主學習開始,獨立學習,而非一味地接受教師灌輸?shù)闹R點。學生只有在課前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夠更好地了解生物學科,真正地愛上生物,去用自己的學習方法對生物課程進行探索。啟發(fā)式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加以引導,幫助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實現(xiàn)教學目的。
3.舉一反三的原則
啟發(fā)式教學中,舉一反三原則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更好地思考事物的本質(zhì)。教師要讓學生在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上能夠有所轉(zhuǎn)化列舉,將書本上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學以致用,靈活地掌握舉一反三的能力,這也是啟發(fā)式教學的一大教學目標。在舉一反三時,學生不僅能對這一類事物有所理解,在一些相似的知識點上也能很好地了解,不會存在死記知識點的現(xiàn)象,堅持一種求真求實的學習態(tài)度。
4.相互交流的原則
情感互動的原則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內(nèi)在想法,使學生和老師成為一個整體,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活躍的課堂氣氛,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全神貫注地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同時,相互交流能夠讓師生間緊張的關系有所緩解,學生可以更加大膽主動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拓展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事物,學習生物知識,因此,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啟發(fā)式教學法中,要不斷堅持相互交流的原則。
三、啟發(fā)式教學的運用方法
1.運用有趣的實驗,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實驗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的一項重要手段,在生物這門課程中,研究的是生命現(xiàn)象以及活動規(guī)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加以實驗的輔助。在實驗中,學生能夠直接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啟發(fā)思維,自主學習以及自主思考。例如,在《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這一章節(jié)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準備兩支試管,分別在其中加入蒸餾水和血漿,然后用pH試紙測量兩者的pH值,在測量之后,在兩支試管中加入等量的鹽酸或者是氫氧化鈉溶液,搖勻,然后再次測量兩支試管中的pH值,在實驗的最后,讓學生對這一實驗進行討論,然后得出結論。通過開展實驗,學生能夠充分了解所需學習的知識,并且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不易失去興趣,全程都會專心致志投入實驗中,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習積極性,保證教學的質(zhì)量[1]。
2.采取幽默詼諧的語言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語言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正如教育學家斯維特洛夫所說:“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币虼?,教師富有哲理和幽默,能夠極大地感染學生,讓學生被教師幽默生動的語言所吸引,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教師也能在其中找到教學的信心。高中生物的知識點、概念、理論等都較為枯燥、抽象,如果教師在授課時只是單純地照搬,那么學生就很難懂,一旦教師加入自己的理解,賦予充分的幽默感,那么就能夠用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將煩瑣沉悶化為生動有趣。
3.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
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對即將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的問題設置,創(chuàng)設出各種有意義的情境,讓學生去完成探究。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將一步步向老師的引導走去,并學會獨立思考。例如教師在設置問題時,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和課程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啟發(fā)式問題情境的設置,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生物課堂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提高學習生物的熱情[2]。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高中的生物教學也需要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方法。雖然我國已經(jīng)有了較為新穎的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教學,也收獲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教師尚未很好地理解這一方法,在應用時無法達到很好的效果,學生在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障礙。這些都對高中生物教學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有時甚至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覺到無助,也會讓教師的教學信心受到打擊,影響進一步的教學生活,這就需要實際的教學不斷尋找到突破口,一步步加強對啟發(fā)式教學的滲透,完善這一教學方法,在日后的教學中有更進一步的成效,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黃金愛.啟發(fā)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7(34):99-100.
[2]熊呂莎.啟發(fā)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知識窗(教師版),20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