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王 茂 天津外國語大學 項成東
情感隱喻一直是認知隱喻研究的一個關(guān)注點(K?vecses 1988, 1990, 2000; Lakoff & K?vecses 1987;徐盛桓 2016;徐宏穎、彭宣維 2016)。迄今為止,國內(nèi)對情感隱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經(jīng)典文本的分析(徐盛桓 2016)、英漢對比研究(陳家旭 2007)等領(lǐng)域,但對情感隱喻在現(xiàn)實語言運用中產(chǎn)生的交際價值關(guān)注甚少。本文以認知語言學理論中的概念隱喻為理論基礎(chǔ),探討心理咨詢師(簡稱“咨詢師”)和心理咨詢者(簡稱“咨詢者”)雙方認知情感隱喻的差異,以解析情感隱喻的現(xiàn)實語言交際價值。
人類對主客觀事物的認知、思維和語言表達都具有體驗性特征。意義基于感知,感知基于生理構(gòu)造,認知結(jié)構(gòu)和感知機制密切相關(guān)(王寅 2002: 83)。概念隱喻作為一種認知機制也具有體驗性,這種體驗以身體經(jīng)驗為基礎(chǔ)。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態(tài)度體驗(林崇德等 2003: 123)。情感表達具有隱喻思維的特征。情感在本質(zhì)上具有抽象性,因此在極大程度上依賴隱喻機制進行概念化和表述(孫毅 2010)。人們正是借助隱喻賦予抽象情感以較為具體的形象,使其能夠被有效地理解、思考和表達。概念域選擇上的差異體現(xiàn)出對主客觀事物的認知差異。在情感隱喻中,人們依據(jù)自身的主觀體驗,有意識地選擇符合主觀意向或語言交際意圖的始源域,從而表述對抽象情感的評價。即使目標域相同,不同身體經(jīng)驗也可能會導致對不同始源域的選擇;不同目標域也可能引導出相同始源域。
本文以心理咨詢雙方(簡稱“雙方”)對“怒、愛、悲”三種情感的現(xiàn)實表述為語料,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從情感認知的角度,主要關(guān)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雙方使用情感隱喻的絕對比例的情況有何不同;其次,雙方就概念隱喻的相對比例在哪些方面幾乎相等,哪些方面有顯著差異。
考慮到心理咨詢?nèi)巳菏褂玫恼Z言存在差異(書面或口頭形式),為獲得真實可靠的話語資源,并保證語料語體的一致性,本研究以13個心理咨詢網(wǎng)站的漢語書面心理咨詢文本為語料,且限定“怒、愛、悲”三個情感范疇。這些網(wǎng)站在2017年都排在與這三種情感相關(guān)的百度心理咨詢搜索的前列。他們都有相對固定的咨詢師團隊,為樹立良好的專業(yè)信度往往宣傳其咨詢師擁有較高心理學專業(yè)的學位證書(一般為碩士及以上學位),或者目前我國級別最高的心理咨詢師等級證書(即二級),或者較長時間的咨詢師從業(yè)經(jīng)歷(大多為10年及以上),以說明其咨詢師對幫助解決心理疑難問題具有足夠的專業(yè)資質(zhì)。
本文不考慮咨詢者的年齡、性別或社會地位等社會語言學因素。語料是有關(guān)目標域為“怒、愛、悲”的隱喻表達。盡管在結(jié)構(gòu)上有問有答,但語料在內(nèi)容的長度上是非對稱的。本文還收集了咨詢師撰寫的,不針對單個具體咨詢者的有關(guān)“怒、愛、悲”的較長書面語料,這使語料更加不對稱,因為咨詢者說得少,咨詢師說得多,所以整個語料庫中咨詢師所占份額遠遠大于咨詢者。語料庫共有42 352個漢字,合計2 523個句子。在三個子庫中,“怒”語料庫包含咨詢師576個句子和咨詢者225個句子?!皭邸闭Z料庫最大,包含咨詢師785個句子和咨詢者214個句子。“悲”語料庫最小,涉及咨詢師675個句子和咨詢者48個句子。(本文所有例句的來源見本頁腳注)[注]① http://ailingxinli.51sole.com/companyproductdetail_30620993.htm (2017-09-11).② http://www.psy525.cn/case/790-1769924.html(2017-08-01).③ http://www.xljkw.com/show-123-3909-1.html (2017-08-01).④ http://ailingxinli.51sole.com/companyproductdetail_30620993.htm (2017-09-11).⑤ http://www.hspxl.cn/newmx.asp?infoid=1013(2017-06-10).⑥⑦ 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015720 (2017-08-01).⑧ http://www.xc2006.cn/xlzx/sjz/yz/201511/xlzx_7565.html (2017-09-07).⑨ http://jsk.cqsaxlzx.com/xlzxfwxm/hyqgzx/22.html(2017-09-07).⑩ http://www.cqxnxl.com/doc/case/view.php?id=163&cata=111 (2017-09-07). http://www.gzailing.com/ishow-2-948-1.html(2017-09-28). http://www.qg580.com/question/4138(2017-07-31). http://www2.gzhuazhen.net/article/92.html (2017-07-31). http://e.kxfsw.com/?q-4174.html (2017-06-15). http://www.cqxnxl.com/doc/case/view.php?id=163&cata=111 (2017-09-07). https://www.psy525.cn/art/12366.html(2017-07-31). https://www.psy525.cn/art/22783.html (2017-09-14). http://www.xinlinghuayuan.com/qa/archives/73927 (2017-08-01). http://www.xinlinghuayuan.com/qa/archives/73903 (2017-08-01). http://qa.xinli001.com/100053500/(2017-07-31).:
首先,為了解雙方話語的情感隱喻程度,本文需要計算出情感隱喻表達的總數(shù),以得到情感隱喻在全部話語中的絕對比例和在雙方各自話語中的絕對比例。語料的2 523個句子共包含295個情感隱喻,所以情感隱喻在全部話語中的絕對比例是11.7%。咨詢者使用的情感隱喻比咨詢師少,前者為8.5%,后者為15.1%。每種情感隱喻的絕對比例都不同(見表1)。
表1 情感隱喻的絕對比例
“怒”的隱喻最顯著,情感隱喻的絕對比例最高。咨詢師“怒”的隱喻的絕對比例大約為21.1%,咨詢者為12.6%。雙方使用“愛”的隱喻都略少一些。“悲”的隱喻比例最低。咨詢師在關(guān)于“愛、悲”的話語中,大約10%的句子包含情感隱喻,在“怒”中,超過20%的句子包含情感隱喻。
其次,從概念隱喻方面研究這三種情感隱喻。首先,對每個情感隱喻表達進行考察,檢查是不是某個概念隱喻的示例,以確定是否屬于相同概念隱喻(那些只被使用一次的概念隱喻將會被忽略),再計算出雙方使用概念隱喻的相對比例,并列出相對比例差異在2個百分點以內(nèi)和10個百分點以上的概念隱喻,即相對比例幾乎相等和有顯著差異的概念隱喻。以咨詢師的相對比例為標準,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qū)Ω拍铍[喻進行列表排序。這里的概念隱喻是按照概念映射對隱喻表達進行分組,同一組隱喻具有相同思維方式。下文將以“怒、愛、悲”的順序分別論述這三種情感的對比結(jié)果。
3.2.1 怒
Lakoff & K?vecses(1987: 197)認為,“怒是熱氣”是常用的概念隱喻。雙方語料都證實了這一點。
表2 “怒”概念隱喻的相對比例
如表2所示,這是雙方使用相對比例都較高的概念隱喻。咨詢師11.2%和咨詢者10.3%的“怒”的隱喻都屬于這個概念隱喻?!芭菬釟狻闭f明憤怒的人的身體是“怒”的容器。如容器中的氣體一樣,“怒”能在體內(nèi)增加?!芭痹黾訉е聼釟庠黾?。咨詢師語料中的例(1)和咨詢者語料中的例(2)可以作為例證。
(1)“……,他的憤怒是會傷害到媽媽的,媽媽也不喜歡他生氣,……”
(2)“一吵架他就不說話,我就越來越氣大,我就是克制不了我自己情緒?!?/p>
“怒是火焰”與具體概念化“怒是熱氣”緊密相關(guān)。它排在咨詢師使用相對比例的第三位,如咨詢師使用的例句:
(3)“可是同時又有另外一個沖動來到,非常地令你惱怒或惱火?!?/p>
“怒是熱氣”和“怒是火焰”都反映“怒”產(chǎn)生的生理反應(yīng)。大多數(shù)人把體熱和血壓的上升看作“怒”的生理反應(yīng)(Lakoff & K?vecses 1987: 197)。雙方使用“怒是熱氣”的相對比例幾乎相等?!芭腔鹧妗笔恰芭菬釟狻钡囊环N更具體的形式,它們都把“熱量”作為“怒”的始源域。所以雙方把“怒”概念化為“熱量”的相對比例相差不大,大約20%的情感隱喻把“熱量”作為“怒”的始源域。
為避免熱氣或火焰從容器中流出而處于失控狀態(tài),需要對其進行抑制、排出或疏導。否則,人會對“怒”失控。對“怒”失控是咨詢者使用相對比例最高的概念隱喻?!芭钳偪瘛卑凳揪袷С?,精神失常的人不能正常行使職責。這被映射到“怒”中。極其憤怒的人會失去正常行使職責的能力(參見Lakoff & K?vecses 1987: 201)。咨詢者使用以下表達:
(4)“……爆發(fā)出來的時候有些意識恍惚,想把所有礙事的東西都砸爛,甚至有可能會傷到自己也要砸爛……”
“怒是瘋狂”占到咨詢者32.3%的“怒”隱喻。咨詢師的相對比例少得多,大約只有4.2%的“怒”隱喻屬于“怒是瘋狂”的模式。
雙方都使用“怒是武器”。咨詢師的相對比例遠高于咨詢者。例(5)—(7)來自咨詢師語料:
(5)“殘酷的事實在于,你所感受到的每一絲每一毫的憤怒都是你自己引發(fā)的?!?/p>
(6)“指向別人的憤怒,那就是‘生別人的氣’,這是更加常見的憤怒類型。”
(7)“指向自己的憤怒,就是常常說的‘生自己的氣’?!?/p>
像武器一樣,“怒”可以被激發(fā)(如例<5>),能夠用于針對某個目標(如例<6>)。例(7)中,武器甚至能夠用于針對自己。在以上概念隱喻中,“怒”都被看作危險的事物。但第三種與前兩種有很大區(qū)別。人對武器和武器針對的目標的控制能力明顯大于對作為部分生理反應(yīng)的熱量的控制能力。
咨詢師使用相對比例最高的是“怒是覆蓋物”。“怒”既不危險,也不會讓人失控,卻可能隱藏真正的問題。例(8)來自咨詢師語料:
(8)“不要單純表達憤怒,要堅定地表達憤怒背后隱藏著的委屈,焦慮本身,……”
“怒”不是真正的問題,是用來掩蓋或隱藏問題的。咨詢師有14.6%的“怒”隱喻屬于這個概念隱喻,咨詢者卻不使用這個概念隱喻。咨詢師顯然更愿用分析的方式處理“怒”,試圖通過“怒”產(chǎn)生的影響找出原因。他們使用“怒是覆蓋物”也許是為讓咨詢者認識到“怒”源自對其他情感的抑制,從而使咨詢者能夠處理潛在的真正問題。這個概念隱喻不是源自“怒”的生理影響,而是把情感概念化為容器中的物體。人可以用不同方式整理這些物體。根據(jù)它們的實際位置,一些情感物體可能被另外一些掩蓋。
3.2.2 愛
“怒”多被認為存在于人體中,“愛”多被概念化為人體外的“容器”本身。感受愛時,一般不是讓愛進入人體,而是人進入愛的“容器”。只要愛存在,人就會一直待在里面;不再愛時,人會離開愛的“容器”。K?vecses(1990: 144-159)提出,“容器”隱喻是情感范疇的重要概念,其發(fā)揮作用的方式有兩種:情感或者被概念化為“容器中的液體”,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體是“容器”,或者被概念化為“容器”本身?!皭凼侨萜鳌笔侵匾母拍铍[喻之一,這在雙方話語中都有體現(xiàn)?!皭凼侨萜鳌迸旁谧稍儙熓褂孟鄬Ρ壤牡诙?。
表3 “愛”概念隱喻的相對比例
如表3所示,咨詢師24.1%和咨詢者23.5%的“愛”隱喻都例證這個概念隱喻。例(9)—(10)來自咨詢師語料,例(11)來自咨詢者語料:
(9)“男女剛剛陷入愛情的時候,必然會互相贊美對方的優(yōu)點,……”
(10)“……,在這段感情中,雙方都投入了那么多的時間、精力、情感等等,……”
(11)“……,這件事,我產(chǎn)生了對男人缺乏信任,本身自己在感情里面也很缺乏安全感?!?/p>
男女兩個人都能進入愛的“容器”,這意味著他們彼此相愛。“陷入”暗示無意識的、偶然的事件。例(9)把“愛”的被動性歸因于感受愛的人。待在“容器”中被看作愛的持續(xù)。為延長待在“容器”中的時間,人需要主動向“容器”中投入“成本”,由被動“陷入”轉(zhuǎn)為主動“投入”,如例(10)。情侶彼此存在摩擦,就至少有一個人對繼續(xù)待在“容器”中感到不自在,如例(11)。
K?vecses(2000: 26)提出“愛是容器中的物體”,如“She wasoverflowingwithlove”?!叭萜鳌币庀髨D式通常能運用到許多情感中,如“傲”“悲”“懼”或“喜”(參見K?vecses 2000: 20-30)。“容器”有頂部和底部,可以表現(xiàn)概念隱喻“多是增加”。綜合這兩者,情感強烈程度的增加被概念化為“容器”中“物體”的增加,空容器暗示情感的缺失(參見K?vecses 1990:147)。“愛是容器”和“愛是容器中的物體”相互矛盾?!皭邸北幻枋鰹槿丝梢赃M入、離開或陷入其中的外部空間。它又被看作存在于人體容器中的物體?!芭倍啾桓拍罨癁椤叭萜髦械奈矬w”,所以人們似乎部分地通過相反方式理解“愛”和“怒”。
語料不僅表明不同情感的多種概念化方式,而且體現(xiàn)雙方在使用關(guān)于相同情感的概念隱喻上的差異。根據(jù)K?vecses(2000: 27)的觀點,“愛”的主要概念隱喻是“愛是兩個互補部分構(gòu)成的整體”。咨詢者使用相對比例最高的是“愛是部分的統(tǒng)一”。 咨詢者42.6%的“愛”隱喻例證這個概念隱喻,咨詢師只有5.3%的“愛”隱喻作為例證。咨詢者使用的“愛”隱喻涉及“愛是部分的統(tǒng)一”,比咨詢師的八倍還要多。咨詢者語料中有以下例句:
(12)“我男友是摩羯,很愛我,愛到骨子里那種?!?/p>
(13)“為何原本相愛的兩個人在結(jié)婚后還要分開呢?”
(14)“昨天她有來見我,說我倆好好的,就和好了?!?/p>
用于形成“整體”的部分類似戀愛中的情侶。在理想情況下,情侶可以分享“愛”,生活在和諧狀態(tài)中(K?vecses 1988: 56)。如果愛到迷戀的程度,就難分彼此,如例(12)。要是戀愛中的一人不再愛另一人,“整體”會破裂分離,如例(13)。破裂過的“整體”獲得修復(fù),又恢復(fù)為“整體”,如例(14)。
咨詢者首選“愛是部分的統(tǒng)一”,而咨詢師使用相對比例最高的是“愛是平衡”,它顯示出與“愛是部分的統(tǒng)一”截然不同的觀點?!皭凼瞧胶狻卑亚閭H比作合作伙伴,不是形成“整體”的部分。咨詢師大約30%的隱喻涉及“愛是平衡”。咨詢者不使用“愛”的這個概念。咨詢者語料中沒有一個隱喻屬于“愛是平衡”。咨詢者顯然對“愛”的觀點更浪漫,咨詢師要冷靜得多。咨詢師對“愛”有以下描述:
(15)“長期的入不敷出和入過于出都不利于戀情的持久,學會維持一種平衡?!?/p>
“愛”是合作伙伴之間的一種交流,情侶兩個人都應(yīng)該平等地付出和接受愛,愛他人和被愛兩者同樣重要。如果平衡遭到破壞,其中一個人不給予一定數(shù)量的“愛”,戀愛關(guān)系會被認為不能正常地長久維持。
把“愛”理解為“愛是部分的統(tǒng)一”可能是危險的。相信兩個人只有形成“整體”才完整,一個人不能獨立發(fā)揮作用。這也許是形成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咨詢師使用“愛是平衡”是為了幫助咨詢者重新獲得自信以解決他們的情感問題。
3.2.3 悲
談?wù)摗氨睍r,咨詢師大約30%的“悲”隱喻涉及“悲是下”。這是咨詢師使用相對比例最高的概念隱喻。感受“悲”時,“悲是下”與人的切身感受密切相關(guān)。下垂的姿勢通常與悲有關(guān)(Lakoff & Johnson 1980:15),向下的姿態(tài)被映射到情感狀態(tài)中。咨詢者大約80.7%的“悲”隱喻屬于“悲是下”,比咨詢師的兩倍還要多。咨詢者使用其他概念隱喻的相對比例則低得多,他們主要把“悲”概念化為“下”。例如來自咨詢師語料的例(16)和咨詢者語料的例(17):
(16)“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你心情低落,甚至懶得拉開窗簾,看著窗外的陽光?!?/p>
(17)“我除了后悔之外,只覺得心在滴血,心在往下沉,……”
“悲”的增加被體驗為降低,如例(16)。從例(17)可以看出,如果向下落的情況一直持續(xù),不能被阻止,就可能發(fā)展為“悲”引發(fā)的嚴重心理疾病。
咨詢師也使用那些與垂直空間方向不同的概念隱喻(見表4)。排在咨詢師使用相對比例第二位的是“悲是路程”。例如:
(18)“每一段哀慟歷程都是沉重的,……”
“悲”是人需要走完的一段道路。行走在這條道路上,人感到難過?!氨钡挠绊懖粫憔谩R驗橐欢温烦虩o論多長,終會被走完。咨詢師約20%的“悲”隱喻屬于“悲是路程”。高比例地把“悲”概念化為暫時狀態(tài),是為了讓咨詢者相信悲傷終會結(jié)束。
“悲”還被概念化為敵人。咨詢師10%以上的“悲”隱喻屬于“悲是敵人”。例如:
(19)“以樂忘悲可調(diào)節(jié)人的心理活動,驅(qū)散各種悲哀的情緒?!?/p>
(20)“對于爸爸要親口說出這樣的真相確實是有難度的,需要爸爸克服許多自己情感的創(chuàng)傷,……”
咨詢師把“悲”描述為人要驅(qū)散甚至制服的敵人,卻不建議咨詢者真正與這種情感斗爭。咨詢師也許在努力把他們認為的咨詢者對“悲”的概念化表述出來。咨詢者語料表明,他們不使用“悲是敵人”。咨詢師似乎仍認為這是咨詢者下意識理解這種情感的方式,把“悲”概念化為“敵人”可能會鼓勵悲傷的人對抗這種情感。咨詢師又試圖重塑“悲”的概念化,建議把“悲”看作朋友,鼓勵人們隨時“笑納”這種情感。如例(21):
(21)“學會慢慢接納分離焦慮帶來的創(chuàng)傷。”
咨詢師鼓勵咨詢者對待悲傷,不是與之抗爭,要像對待朋友一樣接受“悲”。
表4 “悲”概念隱喻的相對比例
從概念隱喻的相對比例可以看出,咨詢者大多把“怒”概念化為某種“失控”(“怒是瘋狂”)或“危險”(“怒是熱量”和“怒是武器”)。咨詢師多把“怒”概念化為“覆蓋物”。咨詢師從理性、分析性視角看待這種情感,努力讓咨詢者從解決潛在的真正問題方面看待自己的“怒”。
“愛”在兩者中的差異更明顯。咨詢者使用相對比例最高的是“愛是部分的統(tǒng)一”。兩個人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整體”,這是一種相當浪漫的觀點。咨詢師使用這個概念隱喻要少得多,可能因為他們認為要處理有關(guān)“愛”的問題就需要與這種情感保持一定距離?!皭凼瞧胶狻庇辛φf明咨詢師努力用更實際的視角看待“愛”,在咨詢者語料中完全找不到這個概念隱喻。咨詢者不僅用一種非常浪漫的方式概念化“愛”,而且以非常集中的觀點看待這種情感。他們超過60%的部分屬于“愛是容器”和“愛是部分的統(tǒng)一”。咨詢師概念隱喻的分布更廣泛。雖然咨詢者的這兩個主要概念隱喻在咨詢師話語中也非常重要,但它們沒占到咨詢師“愛”隱喻的30%。咨詢師還使用另外的概念隱喻向咨詢者展示“愛”的其他方面。
有關(guān)“悲”的情感隱喻,咨詢者主要使用“悲是下”,咨詢師還用完全不同的概念隱喻描述這種情感,如“悲是路程”“悲是敵人”和“悲是朋友”。每個概念隱喻都凸顯不同視角理解“悲”?!氨窍隆敝惶峁┮环N理解情感問題的方式。咨詢師提供其他概念隱喻以建議用不同策略去面對“悲”,從而鼓勵咨詢者看到希望和關(guān)注未來,把悲傷轉(zhuǎn)化為進步的動力。
雙方使用“怒、愛、悲”隱喻的另一個顯著差異是概念隱喻的數(shù)量。咨詢師使用概念隱喻的數(shù)量大約是咨詢者的兩倍(見表5)?!芭备拍铍[喻的數(shù)量最多。咨詢師涉及10個概念隱喻。除表2所示,還有“怒是容器”“怒是爆炸物”“怒是可移動的物體”“怒是工具”和“怒是敵人”。
關(guān)于“愛”,雙方的概念隱喻都較少。除表3所示,咨詢師語料庫中還有“愛是可移動的物體”“愛是容器中的物體”“愛是覆蓋物”“愛是路程”和“愛是瘋狂”。 它們中的一些雖然互相矛盾,卻都強調(diào)“愛”的不同方面。
“悲”概念隱喻的數(shù)量最少。咨詢師使用6個概念隱喻,咨詢者只使用3個。除了表4所示,咨詢師語料庫還包含“悲是朋友”“悲是可移動的物體”和“悲是容器”。
表5 概念隱喻的數(shù)量
人們根據(jù)情感體驗所衍生的概念類型特點,刻意凸顯源域概念中符合自己態(tài)度意向的部分屬性來投射與激活對抽象情感的評判(宋健楠 2016)。談?wù)撉楦袝r,咨詢師使用不同概念,以便從多視角闡述和強調(diào)問題的不同方面。煩惱的咨詢者似乎僅限于從自己的視角闡述這三種困擾他們的情感。
以上對情感隱喻語料的分析可以說明:1)咨詢師使用情感隱喻的絕對比例明顯高于咨詢者。2)對于具有普遍性的概念化視角,雙方認知程度相當,體現(xiàn)為概念隱喻的相對比例幾乎相等。在相對比例有顯著差異的概念隱喻中,咨詢者正是因為無法擺脫其使用相對比例較高的概念化視角,從而無法自行恰當?shù)靥幚砻媾R的心理情感的困擾。咨詢師高比例使用的概念隱喻證實,他們使用情感隱喻的目的在于幫助咨詢者確立新的情感概念化視角,盡快擺脫心理情感問題的困擾,以有效實現(xiàn)心理咨詢價值。3)在始源域方面,咨詢師都使用了“可移動的物體”和“容器”。把這三種情感概念化為“可移動的物體”,意味著可以把它們擱置一邊,“容器”暗示人們可以進入某種情感,也可以在某個時刻離開某種情感。4)咨詢師使用概念隱喻的數(shù)量遠多于咨詢者。這些認識說明,咨詢師高比例、多數(shù)量地使用概念隱喻是為了治療目的而進行話語重構(gòu),鼓勵咨詢者多從有積極意義的建設(shè)性視角看待困擾個人的情感問題。
情感是人類體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的體驗(孫毅 2010)。隱喻是人們認知情感概念化不同視角的有力工具之一。人類對世界的認知都以體驗哲學框架為基礎(chǔ),心理咨詢雙方對情感的認知也不例外。從應(yīng)用認知語言學的角度看,咨詢者是否會真正內(nèi)化咨詢師高比例介紹的情感概念化視角,確實改進自己的行為以從中受益,是進一步研究有待探討的重要問題。另外,本文的語料庫只包括書面文本,雙方在口頭話語交流中使用情感隱喻的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需另撰文論述。總之,要深入了解情感隱喻作為心理咨詢的一種治療手段在現(xiàn)實語言運用中到底有多大作用,以及如何更有意識、目標更明確地運用情感隱喻以更大限度實現(xiàn)語言交際價值,就必須進行長期的綜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