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他們存在叛逆心理,容易產生負面的情感,從而影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為了學生的情感健康發(fā)展,響應新課改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文章結合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際情況,探討了新課改下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情感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郭彥麗,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第二初級中學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和班主任工作。(山東 臨沂 277700)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22-0097-02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傳統(tǒng)教育體系的各種弊端大量涌現(xiàn)。改變教師原有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原有的學習方法,實現(xiàn)學生和教師的共同進步,成為當前教育教學的主要任務。初中是學生情感和思維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方法是為了打開學生的情感世界,提升課堂的教學氛圍和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中陶冶升華思想境界,有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運用合理的情感教育方法,利用有效的資源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強化學生的主導地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入到教學中。
一、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按照課本上的知識進行授課,課本上有什么教師就教什么,教師幾乎很少延伸出課本以外的知識,學生被動地學習和接受課本知識。這樣的教學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意識,阻礙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學生的思想健康。傳統(tǒng)教學只是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復印者,而不是知識的探究者。為了讓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在教學中教師應在情感上對學生進行積極地引導,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有助于師生互動,激勵師生情感交流,使教師與學生建立公平、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在根源上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師生在互動中互相理解,讓教學氛圍更加和諧,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語文情感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主動的參與,實現(xiàn)教學的交替、雙向輸入,使教學充滿趣味性和效率性。通過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增進師生感情,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激發(fā)學生的潛力,實現(xiàn)教與學的共同進步。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理解、運用,又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潛力的開發(fā)。同時,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并在教學中體驗教學的樂趣,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最終也會愛上語文。
二、在語文中如何有效運用情感教育
1. 提高教師自身專業(yè)素質。語文教師作為語文教學中的引導者,要對自身的知識框架和教學能力進行全面分析,不斷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并將之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雄厚的知識基礎來解決問題,把握最新的教學方法,并會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2. 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會促進學生主動去學習自己喜歡的知識,參與自己喜歡的活動。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對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興趣進行糾正,對于那些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興趣加以指導培養(yǎng)。教師的精力不能只放在學生的學習上,還應注意學生的課外生活,在課余時間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進行一些相關的活動。例如,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活動中接觸課堂上觸及不到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進取心,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讓學生養(yǎng)成在面對成功時不驕傲,面對困難時不氣餒的優(yōu)秀品質。
3. 建立正確的師生關系,轉換師生角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重點是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一直是跟著教師的步調,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教師不僅在課堂上有一言否決權,學生也會從心里畏懼老師,從而養(yǎng)成膽小、自卑、懦弱的性格,這樣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即使有問題也不敢向教師提出,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更不能與教師交流。學生與教師缺乏平等交流的機會,這限制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開展。
在語文課堂過程中,教師要試著去改變自己的身份,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表現(xiàn)自己、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要成為課堂的指引者,并參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不斷地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并建立公平、平等的師生關系,讓他們在學習中敢于表達自己,敢于提出問題、回答問題,而不是嚴重干擾阻礙學生。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關心、問候、尊重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魅力。教師在授課時要嘗試著以微笑面對學生,即使學生犯錯誤了,也不能一直板著臉地批評,而是要以寬容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生,嘗試用幽默的言語去教導學生,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語文課堂是一個愉快的課堂,是一個師生交流感情的課堂,是需要師生雙方用心去付出的課堂。所以,改善師生關系,建立和諧友善的師生關系是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感情教育的關鍵。
4. 利用多種手段教學,開拓情感世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運用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在課堂上運用微課、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全新的教學方法,可以使課堂充滿科學性和趣味性,在這種課堂上進行情感教育,學生更容易接受,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要想完善學生的情感教育,就必須讓學生全面地參與到情感教育教學中,教師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親自感受情感世界的魅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的情感教育中起到導向作用??梢越o學生看一些真人真事,讓學生感受到正能量,同時,教師要改正自己獨宰課堂的現(xiàn)狀,讓學生進行真實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每堂課的開始階段,教師可以進行有關課題主要內容的課前渲染,讓學生在進入學習狀態(tài)前就先融入課堂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避免學生走進情感的歧途。在課程結束時,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討論,把自己經歷過的、看到的與課程內容有關的相關事情表達出來,并與同學交流,讓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情感的重要性。
現(xiàn)在的初中生過著安逸的校園生活,不愿意走進社會,一些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到一點點挫折就會感覺承受不住,輕言放棄。教師應尊重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對于情感形成與發(fā)展的感受,避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激發(fā)他們對情感全面認識的欲望,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實質是提高教學效率,豐富原有枯燥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對語文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喜歡上語文。學生在提高感知能力的同時,對情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昌永剛.新課改下對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模式的探究[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4,(24).
[2] 黃芳.初中語文情感教學策略之我見[J].教育界,2015,(11).
[3] 楊燕.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J].課外語文,2014,(4).
[4] 路華俊.感性課堂中的情感滲透——關于初中語文情感教育融合思路研究[J].中華少年,2017,(9).
[5] 董磊.初中語文情感教學現(xiàn)狀分析與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6,(3).
[6] 陳明花.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對初中語文情感教學的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17,(70).
責任編輯 黃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