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為弘揚中華民族的知禮守禮的美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在GLOB教育思想的指導下,計劃以年級為單位,以GLOBE德育文明禮儀板塊為主線,以系列德育活動為載體,通過設計系列班會課程,引導學生思考文明禮儀的重要性、探討文明禮儀的現(xiàn)狀,并從自身出發(fā),做一個文明守禮的好少年。
二、 年級德育課程研討小組
以學生素養(yǎng)為核心,德育課程研討小組共同制定計劃、實施方案、同時注重反饋教育效果,全體師生共同落實。
三、設計推進時間表
1.第一階段:課程設計(教案撰寫和課件設計)
2.第二階段:課程研討
3.第三階段:課程實施
4.第四階段:總結(jié)反饋
四、課程設計思路
1.學情分析:
社會的多樣性決定了學生原生家庭的多樣性。在文明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無論在社會還是在校園,都存在文明禮儀的差異。一些學生在文明禮儀方面有所欠缺而不自知,需要在學校引導下重新進行自我認知及評估,在文明的校園環(huán)境中提高自制力,提升個人素質(zhì)。
2.課程內(nèi)容設計:
(1)按照從個體到合作的思路,我們把文明禮儀課程分為三部分,即個人禮儀、交往禮儀和集體禮儀。并再細化為八個子課題,即儀表舉止、語言談吐、接人待物、物品管理、尊敬尊重、謙虛禮讓、感謝感恩和守紀有序。
(2)課程實施
每個主題用兩周時間開展,課程實施分為內(nèi)容學習及反饋總結(jié)兩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周班會:內(nèi)容學習,班會課組織學習,明確學習內(nèi)容和目的。
班會課后進行量化考核,重在落實檢驗。
第二周班會:對上周量表考核進行反饋總結(jié),達到督促目的,鞏固學習成果。
班會課后繼續(xù)進行量化考核,并計入文明禮儀的常規(guī)檢查,做好積分記錄。
《文明禮儀考核量表(學生個人積分卡)》由學生自行記錄,在班會課進行小組討論認證(或取得班主任老師或任課老師的認證)方可生效,并由組長統(tǒng)一登分。
學期中對文明禮儀量表進行統(tǒng)計,年級對各班的文明禮儀之星進行表彰。
五、課程內(nèi)容及分工
六、文明禮儀考核量表
(一)《學生個人積分卡》
(二)《小組積分登記卡》(建議每組4-8人)
(三)《班級積分登記卡》
作者簡介:馬征,女,中學語文教師,現(xiàn)就職于廣東省深圳市,深圳高級中學(集團)南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