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勉
【摘 要】語文在人的生活當中是交際當中的必需品,同時也是人類文化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同時,因為語文學科的性質定位決定了語文教學的總體方向,同時紅上上來講,也關系到日后祖國人才的綜合素質以及我國國民的素養(yǎng),因此,語文在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對于雨雪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社會主義價值觀,而這也是語文學科性質上的飛躍,朝著以上的方向發(fā)展,能從根本上改變語文教學的方向,改善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教師的思想,更是促進了現代語文教學的蓬勃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人文語文;目標
引言
語文學科當中的人文性是其中較為重要的特點,并且人文性也是語文教學當中較為重要的一個前進方向,同時也是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點。而如何才能將人文思想貫穿到教學當中就是目前社會,新課程持續(xù)推進背景下應當考慮的問題。本篇文章對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構建人文語文課堂進行討論分析。筆者在此過程中,提出了幾點自身粗淺的看法,希望能對目前我國人文語文課堂的構建提供合理化的建議。
一、以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為目標的課前教研活動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根本,而教材當中的文章是作者自身的經歷與體驗,教師對教材當中所蘊含的價值以及內涵進行挖掘,是教學設計的根本。因此,與教材融合,對教學目標設計是語文人文課堂構建的根本。其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論述。
(一)研究教材,交流心得。教師對于教材應當反復研讀,對課程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教材當中文章的情感,以及感悟進行記錄。吃透教材,了解作者寫作的根本意圖。
(二)設計教學目標需要從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過程與方法三個方面來進行研究,如此,才能保證教師在課堂當中能游刃有余的講解,同時,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
二、回歸以學生人文素養(yǎng)為培養(yǎng)前提的課堂本源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需要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學生個性,提倡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充分發(fā)揮。為新的課堂模式打好基礎。
人文語文課堂模式當中,自主探究學習是打造人文課堂的根本。現如今的中學生都尚在發(fā)育期間,因此,有較強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鼓勵學生表達自身想法,尊重學生,讓學生能有足夠的實踐去讀懂文章,讀懂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同時,讓學生去感受教材文章,讓學生能逐漸形成自主學習。
合作也是完成自主學習的主要路徑。日不落帝國,英國的著名作家蕭伯納曾經說過:兩個人在一起交換碰過與兩個人在一起交流思想是完全不一樣的,交換蘋果其實還是兩個蘋果,而交換思想則會有成倍的效果。而這說明,合作性學習需要的是思想上的交流。合作討論的主要方式是小組討論,而小組討論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可以交流思想,而每組的人數應當固定四人,同時應當注意合作時間,不應當過長。同時,合作學習需要根據文章而定,每節(jié)課自主學習時間應當控制在適當的程度上。合作模式的出現不僅new能夠讓學生的接受能力提高,同時,還能讓學生的表現欲望以及心理需求得到滿足。
探究性學習在自主學習當中是最理想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在自主學習以及合理作息基礎上建立的。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能開闊視野,產生問題,激發(fā)自身探究一是,從而形成探索精神。
高中生教科書當中有《奧斯維辛沒有新聞》這篇文章,而這篇文章是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一名記者在二戰(zhàn)之后,采訪奧斯維辛集中營之后所誕生的一篇文章。在發(fā)表之后,報紙上爭相發(fā)表,成為了那段時間的爆文。而以前在學習一篇文章時,多數都是教師對文章進行介紹,并且參考眾多相關文獻,從而引入所學習的課文當中。而對于這篇文章,應當提前對探究小組布置任務。讓小組去收集關于該篇文章的文字介紹以及圖片,并且可以借助多媒體,如制作幻燈片等等。同時,各個小組,教師應當給予展示時間,展示探究小組研究出來的成果。
三、滲透人文思想的作業(yè)設計
新課程改革當中重點提出:教師要對作業(yè)進行精心設計,同時,要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發(fā)性,逐漸減少學生負擔。并且教師對于課堂作業(yè)的設計應當有一定的人文色彩、在新課程改革的條件下,語文應當突出一定的人文性特點,并且在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對學生的價值觀以及情感態(tài)度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能在完成作用的同時感受到熏陶,讓學生的思想能有所啟發(fā)。
因此,教師在對作業(y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將自身認為的觀念進行改變,不再拿作業(yè)束縛學生,將作業(yè)作為培養(yǎng)學生人文關照的載體。
比方說對于《拿來主義》這節(jié)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應當設置三個層次的作業(yè)。第一個層次是對全體同學提出,閉關主義是 ?,第二是送去主意。并且讓學生說出,有哪些事情可以說明?第二各層次是對拋來,送來,拿來,其所指的分別是什么。第三各層次是:為什么作者對送去主義進行反駁。主要有幾點原因。作者對送來主義優(yōu)勢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并且對現實生活當中的拿來主義表現進行分析討論。
而這三個層次的作業(yè)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層次水平,既要考慮到全班共同進步,還需要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以及求知欲進行培養(yǎng)。
四、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基礎
新課程改革其主要是對全體學生來進行的,想要讓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健康發(fā)展,擁有良好的品德以及能力。同時,教師想要確定授課是否達到目標,就應當反思自身的語文教學方法。通過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評估,改善其中的不足。不管是經驗如何豐富的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都會難免產生食物,而對自身教學進行反思,則可以避免日后產生類似的錯誤。
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會隨著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入,讓師生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產生火花,而如果在事后不進行捕捉則會導致這些火花散盡。因此,反思是疏導的過程,是進步的過程,是充實教師自身的過程。
五、在教學緩解當中貫徹落實人文館,逐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是人文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標志,在以前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下,學生是被動接受學習,因此,學生會導致對語文的厭煩,對于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也有一定的影響。而新課程標準落實之后,其中所要求的提高意識思想,提高道德修養(yǎng),文化品味等等,讓學習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主體地位。逐漸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讓一個全新的人文性課堂教學逐漸興起。逐漸成為了語文教學當中的發(fā)展方向。本篇文章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構建人文語文課堂進行分析。在此過程中提出了具體的改善方式,希望能促進我國語文課堂人文性教學課堂早日構建完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思想意識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安肇文. 新課改下實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高效的幾點體會[J]. 東西南北:教育,2018(1):00259-00259.
[2] 牛廣厚.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探索[J]. 課外語文,2018(3):113-113.
[3] 李偉. 在新課程改革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J]. 神州,2018(8):150-150.
[4] 高林花. 新課改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情感讀本,2018(5):97-97.
[5] 閆穎. 小學低年級德育教育的開展及德育工作效率提升思考[J]. 時代教育,2018(6):148-148.
[6] 關海君.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J]. 華夏教師,2018(5).
(作者單位:湖北武漢二中高三1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