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頭交際是人類最基本和首要的語言交際方式。在日常的英語口語交際活動中,為了使交談順暢而有效地進行下去,交談?wù)咝枳裱欢ǖ挠⒄Z語用原則。英語會話中常用的語用原則主要有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
關(guān)鍵詞:英語會話 合作原則 禮貌原則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0-0034-02
眾所周知,人類的語言交際方式主要有兩種:口頭交際和書面交際。而其中的口頭交際則是最基本的,也是首要的交際方式。從語言發(fā)展進化史來看,人類使用口頭語言的歷史遠比使用書面文字的歷史要早得多;從人類語言習(xí)得的過程來看,人們都是先學(xué)會聽和說,再學(xué)會讀和寫的。交談是人類傳播和獲取信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
交談就是口頭交際活動中,所有談話參與者依次說話的活動?!罢f話”這個詞語在任何一種語言中,都是指“用口頭言語表達意思”的活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能稱作交談的言語活動,參與者必須首先設(shè)定一個被大家認可的主題,或是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談話方向。漢語如此,英語亦是如此。筆者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英語會話中常用的語用原則主要是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
1 英語會話中的合作原則及基本準則
美國著名語言學(xué)家格萊斯曾表示,人類的口語交際活動必然是出于一定的目的,而交談參與者雙方或多方對這一目的也已達成共識,并在談話過程中都會遵循特定的規(guī)則,這一規(guī)則就是合作原則。英語會話中的合作原則要求在對話過程中,參與對話的雙方或多方所講的話都要與這次談話的預(yù)設(shè)目的始終保持一致。只有英語會話參與者通力合作,整個英語口頭交際活動才能順暢有序地進行下去。英語會話中的合作原則一般應(yīng)符合以下四條準則:一是數(shù)量準則,即交談?wù)叩恼f話內(nèi)容中所含的信息量要與聽話人要求的相一致,信息不能缺失也無需多余信息。二是質(zhì)量準則,即交談?wù)卟荒苷f沒有事實依據(jù)的話,不能道聽途說,也不能說謊。三是關(guān)聯(lián)準則,即交談?wù)咚f的內(nèi)容始終要圍繞交談的主題,不能偏題。四是方式準則,即交談?wù)哒f話時要條理清晰,言簡意賅,不用生僻詞匯,話要說得通俗易懂。來看幾個例子:
(1)A: When is Lucys wedding?
B: Next Friday afternoon.
(2)A: Who opened the door?
B: Tom Green.
(3)A: How do you like the movie?
B: I think its very interesting.
以上三段英語對話很好地體現(xiàn)了合作原則的四準則。第一個例子問的是婚禮時間,回答說是下周五下午,很好地遵循了數(shù)量準則,如果只回答下周明顯信息不夠詳盡。第二個例子B告訴A是Tom開的門,也是基于事實的陳述,符合質(zhì)量準則。第三個例子中B的回答清楚地表明了他對電影的評價,沒有偏題,也符合關(guān)聯(lián)準則。同時這三個例子也都符合方式準則對話語要簡明扼要,無歧義的要求。
誠然,合作原則是英語口語交際中的基本原則,但卻不是唯一的原則。在日常交談中人們因為某種原因,也會違背合作原則。例如:
(1)A: May I invite you to have a dinner this Sunday?
B: Id love to, but I 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dentist.
(2)A: Where does Mr. Brown live?
B: Somewhere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ity.
第一個例子中,B其實是不想接受A的邀請,但又不想冒犯對方,才借口說有約,所以B說了謊,違反了質(zhì)量準則。第二個例子中B 的回答比較模糊,不符合數(shù)量準則,他也不太清楚布朗先生的具體住址,不能亂說,所以他是為了維護質(zhì)量準則而違背了數(shù)量準則。從上述例子不難看出,無論是說謊還是含糊的回答其實都是為了維護對方的面子和尊嚴,是出于禮貌。接下來筆者就想和大家探討一下英語會話中的另一條重要原則 — 禮貌原則。
2 英語會話中的禮貌原則
禮貌是美德,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坐標。人類社會的所有活動包括口頭交流活動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禮貌這一原則的制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因為交談中失禮的措辭,甚至是言語的冒犯而導(dǎo)致交談無法繼續(xù),不歡而散的例子屢見不鮮??梢?,禮貌在言語交流活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誠然,合作原則是言語交談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chǔ),但有時出于禮貌考慮,人們會使用一些違反合作原則的話語。讓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1)A: Both Mike and Tony are very diligent, arent they?
B: Well, Mike are really diligent.
(2)Parent: Somebodys eaten the peanut butter on the toast.
Child: It wasnt me.
在例(1)中,A使用反意疑問句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對方看法上的認同“Mike 和Tony都很勤奮”。但B的回答顯然只對A的話部分認同,“Mike確實很勤奮”,卻沒有提到Tony,這顯然違反了數(shù)量準則。按照合作原則,他應(yīng)該加上 “but not Tony”,但出于禮貌他沒有指名道姓地得罪另一個人,而A也能明白B 留著話不明說的意圖。而在例(2)中,家長對誰吃了吐司上的花生醬其實心知肚明,但卻沒有責(zé)備孩子,而是用了一個不定代詞somebody,只說是“有人”吃了花生醬,這違反了合作原則,卻維護了禮貌原則。家長這樣說不僅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希望孩子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哪怕是事后認錯。由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遵循禮貌原則可能會違反合作原則,把有可能冒犯交談對象或不在場的第三方的話用較為含蓄的方式說出來,或干脆加以省略。換言之,禮貌原則就是在語言交流背景相同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隱去不禮貌的因素。在英語會話中,交談參與者都樂于在愉快、融洽的交流氣氛中進行交談,合作原則能較好地維護這種氛圍。但禮貌原則對于愉悅交際的保護作用更強,它能使交談參與者之間在平等互惠的基礎(chǔ)上進行交流。以禮貌為前提,英語會話中的交談?wù)叨紩X得與對方的交流毫無障礙,令人愉快。在有些情況下,當(dāng)禮貌原則與合作原則不能兼顧時,可以為了禮貌原則而放棄合作原則。正如上文列舉的謝絕邀請而托詞有約的例子,盡管是說謊,但總比直接回絕對方顯得禮貌,至少顧及了對方的面子和尊嚴,也可以說是善意的謊言。
3 英語會話中的禮貌原則的基本準則
在英語會話中,禮貌原則力求盡量減弱不禮貌信念的表達,盡量增強禮貌信念的表達。與合作原則一樣,英語會話中的禮貌原則也有一些應(yīng)遵循的準則。禮貌原則的基本準則有以下幾類:
3.1 得體準則 (Tact maxim)
該準則要求在英語會話中減少表達有損于他人的觀點,盡量多讓對方受益,少讓對方吃虧。例如:
(1)Would you mind lending me your tricycle?
(2)Could you lend me your tricycle?
(3)Will you lend me your tricycle?
以上三個例句都是提出請求,向?qū)Ψ浇枞嗆?,雖然本質(zhì)來說都會使他人利益受損,但因為用到了英語表達中常用的禮貌用語,語氣委婉,給了對方足夠的面子與尊重。比起 “You must lend me your tricycle” 這樣帶有命令口吻的表達,以上三種表達要顯得禮貌得多。
3.2 慷慨準則 (Generosity Maxim)
該準則要求在英語會話中較少表達利己的觀點,盡量多讓自己吃虧,少讓自己得益。例如:
(1)Do have another apple pie!
(2)Have another apple pie please!
(3)Would you like another apple pie?
以上三個例句都表達了提供之意,勸對方再吃一個蘋果派,句式符合英語禮貌用語的表達習(xí)慣,說話人越顯得殷勤,就越能表明對他人的尊重。
3.3 贊譽準則 (Approbation Maxim)
該準則要求較少表達對他人的貶損,盡量多贊揚、夸獎對方。例如:
(1)Mary is the best gardener in the world.
(2)What a magnificent gardener Mary is!
(3)Mary is really a good gardener.
以上三個例句都表達了贊揚之意,夸獎瑪麗是世上最好的園丁,是對他人才能的肯定,所用句式符合禮貌表達習(xí)慣,盡顯對聽話人的尊重與崇敬之意。
3.4 謙虛準則 (Modesty Maxim)
該準則要求盡量減少對自己的表揚,盡量多貶低自己。例如:
A: What a clever girl you are! You always get As.
B1: Thanks. I have got many helps from my classmates.
B2: Thank you. The exam questions are not very difficult.
以上對話中,對于A的夸獎B的兩種回答顯得很謙虛,她將滿分的原因歸功于好同學(xué)和試卷難度不大,盡量否定自己的聰明,不驕傲自滿,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
3.5 一致準則 (Agreement Maxim)
該準則要求減少自己與他人觀點上的不一致,減少與對方的分歧。例如:
A: That cake Amy made is very delicious, isnt it?
B1: Yes, definitely.
B2: Yes, I couldnt approve of you more.
B3: Yes, I agree with you totally.
以上對話中,對于A的看法B的三種回答充分地表明了自己與A的觀點完全一致,這樣的表達方式能很好地拉近雙方的距離,使交談變得更愉悅。
3.6 同情準則 (Sympathy Maxim)
該準則要求減少自己與他人在情感上的對立,盡量多地表達自己對他人的同情。例如:
A: I lost my doggy last month and I still cant get over it.
B1: I know what it is like. You have all my sympathy.
B2: Its most unfortunate that you lost your pet.
B3: Im sorry to hear that.
以上對話中,對于A 丟失寵物的遭遇B深表同情,B的回答符合英語表示同情之意的表達習(xí)慣,表達對他人的同情亦是對他人的尊重,同時有助于建立雙方的友好關(guān)系。
綜上所述,在英語口頭交際活動中,交談參與者應(yīng)首先考慮交談內(nèi)容是否符合合作原則,大家談話的目標是否一致,是否配合默契,交談能否順利而有效地進行。合作原則強調(diào)信息傳遞的直接、準確、完整,但在日常英語對話中,有時出于對聽話人或第三方的尊重,說話人可能會用到一些含蓄、間接的表達,這違背了合作原則,但遵循了英語會話中的另一重要原則,就是禮貌原則。禮貌原則是合作原則的補充,兩者之間存在進退相讓的關(guān)系。在交際活動中,考慮合作原則多一點還是禮貌原則多一點需要根據(jù)交際目的,交際雙方的身份、關(guān)系,交際的背景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
參考文獻:
[1] Grice, H.P. Syntax and Semantics[M].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5.
[2] 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1983. [3] 桂詩春.語言使用的研究方法[J].現(xiàn)代外語,1993(3):1-20.
[4] 林大津.跨文化交際研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5] 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xué)[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7.
作者簡介:夏瑛(1980-),女,江蘇蘇州,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及英語語言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