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菊
【關鍵詞】 思想品德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9—0099—01
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品德教育、社會教育的主要渠道,承擔著對初中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務,對于初中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多種文化并存、價值觀的多元化以及外來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社會道德觀念出現(xiàn)了一些消極變化,這不僅給中學生本身帶來了考驗,也給廣大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挑戰(zhàn)和困難。因此,加強思想品德課教學,對思想品德課教學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及其問題形成原因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并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建議,對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德、智、體、美相和諧發(fā)展的高素質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意義。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沒有轉變教學觀念。當下,許多初中階段的學生在面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往往有著種種問題迷惑不解,甚至不知所措,這時就需要思想品德老師給予正確的引導,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然而,我們仍然有許多教師按照過去陳舊的思想觀念來教授品德,用自身過去的經驗來教育學生,課堂往往會形成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學生只是坐在下邊當“觀眾”。
2. 教師的教學方法不適時。一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基本上是以灌輸式為主,這無疑促使學生養(yǎng)成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而且灌輸式教學缺少必要的教學靈活性,也讓學生感覺到所學知識點枯燥乏味,漸漸地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二是教學脫離了實際應用,像教師常常將思想品德理論簡單地視為一種抽象的、靜止的思想知識,沒有將社會中人們損人利己或是缺乏科學認識等行為相結合,這種教學方式也就失去了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意義,自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降低。
3.教師的教學職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高。一是在絕大多人看來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并沒有那么重要,而且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就更加被人們所忽視,其中也有不少教師存在這種錯誤思想,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認為只要將本節(jié)課的內容闡述完就意味著教學任務結束,缺乏教學該有的責任心,所以這樣的教學觀念讓那些為了獲取高分的學生,再一次選擇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應對考試。二是教師的教學身份沒有得到轉變,同樣地,有些教師認為考試點主要針對重難點知識,學生也只要掌握這些即可,根本沒有認為自己只是知識的傳授者,真正的教學主體是學生,而且也忽視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不是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養(yǎng)的教學目的。
二、解決策略
1. 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教師的教學觀念是影響教師教學中采取何種模式、何種方法的依據之一。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是第一步。應轉變應試教育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雖然要熟悉考試大綱但是在授課時不要只盯著考試內容講課,雖然考試是重要內容之一。教師應跨越考試的狹窄觀念,從寬度和廣度上提升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和政治思想觀念,培養(yǎng)四有青年,同時采取多種教學模式實施課堂教學。比如,探究式教學模式。以問題形式引出教學內容和教學的過渡,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模式,彼此分享經驗和智慧,集眾人力量解決問題,既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又提高分析能力。所以,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和熟練運用必要的教育知識和教育理論,綜合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既保障學生的興趣,又提高學習質量。在其授課中,針對學生不同的性格、能力、年齡、需求的差別,因材施教,既照顧多數(shù)學生,又兼顧個別差別。比如,在問題設置上難易中等兼顧,在教學速度上適當照顧多數(shù)同學,在作業(yè)布置上可以針對學生不同情況進行選擇。
2. 教學手段多樣化。在教學中,老師如果不善于把握學生的注意,就無法有效地進行教學;學生如果不注意聽課,就無法較好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因此,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多媒體教學較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其能使用聲音、圖片、視頻等相對生動形象的展示,圖文并茂地闡釋教學內容,而這種動靜結合的教學也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3.提高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有的教師肚子里“墨水”多,但是常常在講課時倒不出來,一方面是因為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教師沒有把這些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所以,教師不僅要掌握全面的思想品德知識,不能脫離社會實際生活,而且還要深入社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