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雪
摘 要 新時期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呈現(xiàn)出新的傳播環(huán)境和工作語境。青年學生的角色定位、接受心理、行為習慣、思想認知均發(fā)生著深刻變革。高校共青團組織需及時調整傳播策略,促進品牌內容增值,創(chuàng)新青年話語形態(tài),培育朋輩意見領袖,強化分層分眾傳播,進一步實現(xiàn)思想引領的最佳效果。
關鍵詞 傳播視角 新媒體 高校共青團 思想引領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9.042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houghts led to a new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and work context. The role orientation, acceptance psychology, behavioral habits, and ideological cognition of young students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adjust their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a timely manner, promote the value-added of brand content, innovate youth discourse forms, foster peer opinion leaders, strengthen stratified and mass communication, and further realize the best results of thought-leading.
Keywords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new media; colleg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hought-leading
青年學生思想引領是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基本任務和首要責任。自共青團十五大召開以來,大學生思想引領成為高校共青團建設中的重要關鍵詞。習總書記在與團中央十七屆書記處成員集體談話時指出:“共青團要做好青年思想引導工作、增強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須站在理想信念這個制高點上?!盵1]共青團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持續(xù)強化‘全團抓思想政治引領的理念,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引導廣大當代大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盵2] 團中央和教育部聯(lián)合下發(fā)《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要求“把思想政治引領列為高校共青團改革的核心任務?!盵3]
“引領(引導)就是通過宣傳教育和組織動員機制帶動事物向某一目標方向發(fā)展、前進,它是思想理念與具體實踐的統(tǒng)一。引領( 引導) 不是單純的推動,它更體現(xiàn)為一種動員性和導向性原則?!盵4]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是通過信息傳播的方式,讓青年學生在思想態(tài)度和心理意識方面發(fā)生轉變,促使其行為方式符合傳播組織意圖。新時期,新媒體技術加速發(fā)展,網(wǎng)絡意識形態(tài)傳播日益活躍。高校共青團工作置于新環(huán)境下,如何合理利用媒介資源,實現(xiàn)思想引領工作的空間拓展與效果提升,成為共青團轉型工作的重要課題。
1 新媒體構建高校共青團新型傳播環(huán)境
加拿大傳播學者早期預言“媒介即訊息”。新媒體改變了傳播模式、傳播范圍、傳播規(guī)模、傳播關系,給經(jīng)濟、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帶來廣泛影響,使共青團思想引領乃至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新的深層挑戰(zhàn)和發(fā)展動力。
1.1 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工作的媒介環(huán)境
多媒體傳播既豐富了共青團思想引領的手段和方法,也改變了當代青年學生文化消費的方式和關系。
首先,傳播的非中心化、互動化、社群化等特征,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每個青年都可以成為傳播主體,消解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單方話語權的高度權威性,學生話語權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其次,信息傳播的海量性、多元化、碎片化,“把關人”的缺失,各類訊息和社會思潮沖擊著青年學生的思想,從而導致主流價值觀思想引領工作難度增大。再次,新媒體傳播打破了線性聯(lián)系,使傳統(tǒng)共青團組織逐級單向的結構不再適應青年學生的關系需求,共青團組織需要建立全方位網(wǎng)絡聯(lián)系,在信息交流與互補中深度互動,以實現(xiàn)各種媒介資源的傳播共振。
1.2 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工作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
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新媒體技術普及,社會空間重構,改變青年學生的文化心態(tài)和社會行為,對共青團工作產(chǎn)生了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社會分層加速,新舊思想碰撞,社會規(guī)范的普遍認同性下降,給偏激的錯誤的社會思潮與思想言論提供了可乘之機。青年學生處于未成熟成長階段,很難清晰明確地辨別各類信息,理想信念和文化價值觀難免產(chǎn)生偏離。高校共青團需要充分發(fā)揮組織優(yōu)勢、隊伍優(yōu)勢、資源優(yōu)勢,將主流核心價值更好的融入青年學生的思想意識中。另一方面,當前社會精神文化的開放與民主,增強了當代青年學生個體意識,個體的自由性與差異性促使思想需求的多樣化與個性化。
2 新型受眾群與新時期共青團思想引領傳播效果
受眾是傳播效果的最終檢驗者。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wǎng)民規(guī)模達7.72億,網(wǎng)民中學生群體規(guī)模最大,占比為25.4%?!盵5]新媒體深刻影響著青年學生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道德認知、心理心態(tài)和行為方式。
2.1 受眾角色嬗變
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具有高度權威性,青年學生則被動接受,兩者之間存在地位懸殊。新時期,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和權威被削弱,青年學生不再是甘于俯首接受的受教育者,身份角色悄然變化。高校共青團組織傳達的核心價值觀可能被某一個信息所牽制,也可能利用青年學生的本體力量擴大傳播范圍,潛移默化地引導更多的學生。
2.2 受眾接受心理
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賦予大眾傳播帶有自我傳播、人際傳播的特征。青年學生隨之呈現(xiàn)出一種新組織形態(tài)和聚集形式,其互動心理、參與心理、社交心理日益強烈。面對需求多樣、追求新鮮、時尚個性的當代青年學生,團組織不僅要貼近他們的心理特點,滿足其個人意志與情感需求,還需要以新的話語形態(tài)去對話,新的活動形態(tài)去引領。
2.3 受眾行為習慣
新媒體構建了全新的人際交往關系和社交模式。傳統(tǒng)思想引導工作主要依靠“面對面”的現(xiàn)實溝通,互動范圍小、頻率相對低。隨著青年學生“鍵對鍵”的交互習慣越來越主流,虛擬空間里則催生出具有共同訴求的社會組織形式,相對于嚴肅的長輩教育,他們更容易接受朋輩之間的潛在影響。
3 新時期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工作路徑探究
高校共青團作為先進的青年群眾組織,強化思想引領需要及時調整傳播策略,充分發(fā)揮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生力軍作用。
3.1 強化傳播本體創(chuàng)新,促進品牌內容增值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內容本身才是一切傳播活動的主體和靈魂。”[6]共青團組織需在信息內容上下功夫,去打造影響力廣泛且貼合學生口味的思想文化產(chǎn)品。很多高校團組織重視官微的內容創(chuàng)新,開設的欄目緊密結合青年生活,拉近與青年的距離,有利于青年學生被共青團輸出信息所影響,成為二次傳播者,增加傳播的覆蓋面、覆蓋率,擴大潛在受眾,提高引導效果。另外,高校共青團組織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培養(yǎng)核心受眾群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立體的、全面的互動傳播鏈,利于增強品牌黏貼度。
3.2 創(chuàng)新青年話語體系,引入隱形互動元素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快感往往來自對意義的控制和進程的參與?!盵7]共青團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既要注重頂層設計,又要體現(xiàn)“青年屬性”,創(chuàng)新話語形態(tài),引入隱性互動的傳播元素,“用青年語言、青年故事、青年語氣、青年方式傳播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念”, [8]形成傳者與受者之間的意義溝通。當前高校媒體平臺多以學生干部維護,避免枯燥的說教和高大的形象,提高組織的親和力和貼近性,實現(xiàn)共情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團組織在重視思想引領“隱形特點”的同時,也應避免出現(xiàn)思想引領形式化、娛樂化等現(xiàn)象,用好教育元素,真正入腦入心,需要不斷地探索“軟植入”的方式方法。
3.3 培育朋輩意見領袖,主動設置傳播議程
大眾傳播需要經(jīng)過意見領袖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二次傳播到一般受眾,形成一個完整的傳播流。面臨著文化多樣,信息分散,輿論分流的現(xiàn)狀,共青團組織需要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意見領袖”。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明確將共青團干部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強調要注重發(fā)揮共青團、學生會組織和學生社團的作用?!盵9] 誠然,群眾基礎好的團委老師和學生骨干具有示范效應,幫助青年學生合理篩選信息、去偽存真,引導輿論方向。社交范圍廣、正能量較強的普通學生具有同質性,能夠貼近學生群體,主動設置目標議題,在一個階段連續(xù)作用于青年學生,擴大信息的傳播、轉播,促成良性反饋機制。
3.4 精準把握青年訴求,構建分層分類引領
傳播效果的保證需要重視細分學生群體。共青團組織思想引領要堅持“以生為本”,充分發(fā)揮組織體系優(yōu)勢,借力“大數(shù)據(jù)”,對青年學生思想政治狀態(tài)進行常態(tài)化、專項化調研,構建分層分類一體化工作體系。以“第二課堂成績單”為統(tǒng)攬,把青年學生精神需求分類,把握青年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設置對應的傳播內容,一方面實現(xiàn)思想引領的整體控制和全程優(yōu)化,彼此之間相互呼應,另一方面達到因材施教、精準引領,提高思想引領工作的主動性。
新時期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工作除了工作手段的創(chuàng)新以外,仍要積極利用好組織內外等資源,把握協(xié)同育人的工作氛圍,牢牢堅守思想引領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和傳統(tǒng)陣地,深化高校團組織生活會、主題團日活動、團課的創(chuàng)新改革;及時觀察學生思想動態(tài),建立思想引領危機應對戰(zhàn)略,提升輿論引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霍小光.習近平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EB/OL].中青在線,2013-06-20.
[2] 崔玉娟.共青團十七屆五中全會閉幕[EB/OL].中青在線,2016-01-18.
[3] 葉柏森.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推進高校共青團改革[EB/OL].中國青年網(wǎng),2016-12-21.
[4] 劉佳.中國共青團思想引領青年的話語嬗變[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5).
[5]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第41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2018.2.
[6] 石磊.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7] 彭吉象.數(shù)字技術時代的中國電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8] 孫磊.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wǎng)絡化建設[J].西部素質教育,2017(9).
[9] 劉軍濤,文松輝.充分發(fā)揮高校共青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軍作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論述[EB/OL].人民網(wǎng),2017-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