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悅
摘要:漆陶藝術自古就有,胎體從最早的一般陶器,發(fā)展到如今的紫砂、瓷器上都有以漆髹飾的成品出現(xiàn)。坭興陶作為廣西特有的陶藝種類,是一種美觀實用又具有當?shù)靥厣奶掌鳌1疚膰L試將漆藝與坭興陶工藝結合在一起,綜合兩種工藝的特點和長處,探討坭興陶器作為胎體的可能性。
關鍵詞:坭興陶;漆藝;漆陶
一、漆陶起源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較早掌握陶器和最早發(fā)明漆器制作工藝的民族之一。我們的先民在制作陶器和漆器的過程,也曾經把這兩種技藝混合起來使用,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一一漆陶。陶胎漆器,簡稱漆陶,就是以陶土為材料,運用陶工藝進行造型和燒制,使之形成各種各樣的器皿,再運用漆工藝對其表面進行髹飾的一種兼具陶藝和漆藝特點的工藝品。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江蘇吳江梅堰的良渚文化遺址中,出土了有朱黑兩色大漆彩繪裝飾的彩陶杯和黑陶罐,這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漆陶制品。但到了秦漢時期,由于低溫彩釉的出現(xiàn),人們更多的開始使用釉色來裝飾陶器。漆陶藝術雖然在裝飾手法上有所發(fā)展,但整體趨勢己大不如前。漢代之后,瓷器出現(xiàn),陶瓷工藝較漆器工藝開始占據(jù)主流位置。漆器開始往裝飾器的方向發(fā)展,漆陶藝術日漸聲微。一直到了二十多年前,現(xiàn)代漆陶藝術領軍人物賴作明、李幸龍等,重拾了這一門古老的工藝,在臺灣掀起了一陣漆陶創(chuàng)作熱潮,這一獨特的藝術才漸漸重回人們的眼中。
二、坭興陶工藝概況
坭興陶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產自廣西欽州,以欽江東西兩岸特有的紫紅陶土為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燒制而成。坭興陶質地細膩、堅硬結實、敲擊聲清脆,而其他陶器的敲擊聲較暗啞。坭興陶還有其他陶器所不具備的特性,那就是“窯變”。窯變了的坭興陶不需掛釉,經過打磨拋光后,即可產生出天藍、古銅、紫紅、鐵青、金黃、墨綠等各種斑斕絢麗的色彩。在過去傳統(tǒng)的燒制工藝中,坭興陶的顏色多為單一的朱紅色或紫紅色,往往近干件的坭興陶品燒制下來,偶爾有幾個窯變成深綠色或古銅色。坭興陶表面的裝飾除了依靠“窯變”,還可以由浮雕、平雕、捏摟、填充等手法來實現(xiàn)。
坭興陶的工藝流程可分為:挑選泥料一風化一按配方入球一壓慮一真空練泥一陳腐一手工拉坯(壓坯)一修坯一雕刻一燒制一打磨一拋光等12個流程。
三、漆器工藝概況
大漆是產自漆樹的一種天然樹脂涂料。1977年出土的河姆渡朱漆碗,因為碗的外壁涂的一層生漆呈朱紅色而得名,距今已有7000多年。
漆器制成之后耐潮、耐酸、耐堿、耐腐蝕的特性,讓古人經常把漆器作為食器來使用。戰(zhàn)國是漆器工藝的第一個重大發(fā)展時期。這個時期的漆器雖然色彩仍只有朱、黑二色,但從種類到數(shù)量,都有了顯著的增長。漢代在更多大型器物出現(xiàn)的同時,由若干小件組成的組合器也開始出現(xiàn)。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佛教的興盛,大型佛像制作的需求使得漆器里的夾纻工藝得到重視和發(fā)展。唐代國富力強,漆器工藝達到空前的水平,出現(xiàn)了金銀平脫、螺鈿鑲嵌和雕漆這類費時費工、成本高昂的制作技法。宋代最有特色的漆器當屬一色漆器,即通體只髹涂一種顏色的大漆并且不加過多裝飾的漆器。元代雕漆技藝在唐宋的基礎上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傳世作品風格圓潤渾厚。明清時代是我國漆器工藝的第二個繁榮時期,漆器的作用也從實用器開始往裝飾器發(fā)展。近年來,對于傳統(tǒng)工藝的重新重視,作為民間工藝重要組成部分的漆器工藝也重新煥發(fā)了生機。北京的雕漆漆器,福建的脫胎漆器,山西平遙的推光漆器等,都是各具地方特點的代表性漆器工藝。
四、漆藝與坭興陶工藝結合可能性分析
查閱了以往的資料,有看到漆藝和黑陶結合的例子,漆藝和瓷器結合的例子,可是還沒見過漆藝和坭興陶結合的先例。
就漆與坭興陶兩種工藝方式和成品效果來說,兩者是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
材料的天然:漆藝的主要材料是采自漆樹汁液制成的大漆,坭興陶的主要材料是來自欽州本地的陶泥,兩者材料都從自然而來,這是漆藝和坭興陶共有的天然屬性。
顏色和肌理的相似:漆藝一層一層罩染不同色漆之后,一遍遍打磨所呈現(xiàn)的色彩斑斕的效果,與陶藝燒制后形成的釉色有相似之處。釉色的效果需要燒制之后才能呈現(xiàn),因此相對于釉色來說,用漆藝技法來裝飾陶器表面,裝飾效果的可控性更強。坭興陶不采用上釉的裝飾手法,只依靠“窯變”發(fā)色,但通?!案G變”率較低。在燒結之后的器皿表面繪漆,能很好的解決坭興陶顏色較為單一的問題。
器型的相似:自古漆器和陶器都屬于常用的日用器,器物造型是共通的。通常漆器所用胎體由木頭制成,需要通過裱布等工藝進行胎體的加固,工藝繁瑣。并且木器胎體制作時,器物造型容易受到車工的局限。若用坭興陶做胎,立體造型上可更隨心所欲些。
不過在坭興陶做胎體的漆陶工藝品在制作時,有一個問題需引起重視。坭興陶的燒結溫度根據(jù)配方工藝的不同,一般在1070-1180度之間,有時甚至能達到1200度以上。這樣燒出來的器皿密度很高,幾乎沒有毛細孔,從而導致大漆不容易滲透并穩(wěn)固地附著在陶的胎體上,這是用坭興陶這種材料作為胎體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五、漆藝與坭興陶結合創(chuàng)作的意義
隨著現(xiàn)代藝術觀念的不斷更新,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們紛紛跨界進行創(chuàng)作,各種材料的綜合運用已經成為了大趨勢。不同理念、不同材料以及不同工藝之間相互碰撞出的火花,反過來也推動著藝術的發(fā)展。漆陶藝術本就是漆藝和陶藝的強強結合,能在一件器皿上同時呈現(xiàn)兩種工藝的美。新的底胎材料加入,拓展了漆器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空間;新的表面裝飾手法的加入,豐富了色彩的變化,彌補了坭興陶因“窯變”不易而導致的顏色單一的缺陷。
以廣西欽州的坭興陶作為漆陶的胎體,是在漆陶藝術中融入了廣西特有的元素。這是工藝之間的融合,學科之間的融合,也是地域文化之間的融合。希望這樣的嘗試,能給漆陶藝術帶來更多的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