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浠
摘 要: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是學生剛剛接觸語文的時候,因此這時候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十分關鍵的。生活是知識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知識才能無限地發(fā)展和延伸,對于學生的作文教學更是如此。從生活的角度闡述小學作文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作文生活化
一、小學語文教學之現狀
據調查,目前我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率普遍低下,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不高,應付性的粗制濫造情況比比皆是,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①懼怕作文。很多學生對于寫作這個事情總是唯恐避之不及,寫作的時候總是焦頭爛額,往往都是絞盡腦汁、東拼西湊地交差;②沒有創(chuàng)新。學生交上來的作文,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那些作文素材都是用了很多遍的,沒有新穎之感。教師在課堂上提點了一下基本思路,結果所有學生都按照這個套路寫,沒有半點創(chuàng)新,讓人看得乏味;③寫作被動。據調查發(fā)現,自覺養(yǎng)成寫作文、寫日記習慣的學生少之又少,對于寫作很少有人愿意積極主動完成,只有在教師布置任務時,他們才不情愿的完成;④寫作技能較差。在小學語文作文中,經常能看到各種語句不通順、標點符號使用錯誤的情況。故事敘述混亂,語病較多,這也是小學作文中一個普遍的問題;⑤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很多學生的寫作是為了敘事而敘事,故事生搬硬套,沒有半點情感。即使有的學生寫的是真人真事,但是沒有認真地觀察和思考,記敘起來平鋪直敘,沒有感情的流露,對于細節(jié)的描寫更是沒有。這使得本來很好的一個故事,失去了它原本要表達的意義。
很多學生都以為看得作文書多,就能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其實并不是這樣。在作文書中學生可以學著借鑒一些別人的東西,但是要想真正寫好作文,還是要融入生活中,只有認真地觀察生活、體會生活,那些故事才能鮮活地出現在作文中。當然,這也需要教師的耐心牽引與指導。
二、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1.讓學生選擇生活素材進行寫作
我們知道,很多作家創(chuàng)作的文章都是來自于生活靈感,文學本身就是生活的真實寫照,但小學生還不清楚,所以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去發(fā)現生活,在生活中尋找作文寫作素材。缺乏真情實感是小學作文中的一個常見問題,要想豐富學生的情感生活,就要盡可能讓學生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和體驗生活,調動他們所有的感官,讓他們去捕捉生活的美好。把眼睛看到的、心里感受到的,用心記錄下來,成為以后作文中可用到的素材。
例如,在五年級上冊有一個單元的作文是讓孩子記敘親情的,通過這次作文活動讓孩子和父母交流溝通。剛開始上課時,對于《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些課文,學生并沒有多大的感觸,在他們看來課文中描述的事情似乎與他們的生活并無太大關聯(lián)。在得知這篇作文后,要求每個學生要用真情實感來記敘一件與父母的故事。之前也寫過一些關于親情的文章,但都是千篇一律,大部分都是雨天父母給孩子送傘、雪天父母給孩子送衣這樣缺乏新意的故事,期待他們已經學會在生活中尋找作文素材。一周后,每個學生的作文都交上來了,基本上沒有什么重復的故事,而且還有幾個學生寫得感人至深,雖描寫的是與父母之間的瑣事,卻處處透出了溫情。課堂上學生還進行了交流,每個孩子講起自己的父母都無比的自豪,連家長都覺得孩子懂事了不少。
通過這個實地觀察生活的作文體驗,不僅使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豐富了他們的情感世界,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有了很大提高。
2.觀察體驗生活情境,注意細節(jié)
學生在寫作上千篇一律,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接觸的圈子太小,每天除了家庭便是學校,因而總覺得在作文中沒有什么可記敘的。教師可以適時帶學生觀察體驗一些生活場面,例如,在人物描寫的作文中,讓學生去觀察一下食堂打飯的阿姨、街邊的小攤販叔叔或是超市里的姐姐等等,這個人物從事的工作不同,性格迥異,學生在與其交流交談的過程中,感受自然也不同,作文描述多姿多彩。通過實際的生活情境觀察體驗,在作文上便出現了“一千個學生,一千個哈姆雷特”。通過學生的切身感受,仔細觀察,寫作時便會文思泉涌。
3.聯(lián)系生活,指導學生自批、自改作文
小學是學生剛剛接觸作文的時候,出現錯誤不要緊,只要教師悉心指導慢慢改正就好了。作文水平的提高,光靠寫是不夠的,還必須讓學生學會自己找錯誤,自己修改。對每一字、每一個標點、每一句話仔細審查推敲,當學生學會發(fā)現作文中的問題并學會改錯的時候,他的寫作能力自然就有了提高。
小學作文教學任重而道遠,這需要教師努力研究新課標,不斷探索經驗,反復實踐,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一條特色的作文教學之路。作文教學要深入生活,才能讓學生明白寫作的真諦。當然,小學作文教學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顯著效果,這需要在漫長生活中不斷地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