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館藏緙絲《明昌御覽雙冠圖》和《仙山祥云金龍圖》賞析

      2018-11-16 12:32卞兆明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17期
      關鍵詞:緙絲時代特征

      卞兆明

      摘 要:文章從歷史背景、作品風格、審美取向、織造工藝以及用材選料等幾個方面,深入分析論述了館藏緙絲《明昌御覽雙冠圖》和《仙山祥云金龍圖》的時代特征和屬性,從而斷定兩件緙絲作品分別屬于北宋宣和時期和元代,且屬于皇家御用之物,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關鍵詞:緙絲;金章宗;審美取向;織造工藝;時代特征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在系主任孫培良先生的倡導下,西南大學(原西南師范學院)歷史系開始在全國各地購置和征集文物,用以充實文物陳列室(西南大學歷史博物館前身)的館藏。其中有一批緙絲織品,有些有年代標注,有些沒有,有些斷代模棱兩可?,F(xiàn)選取其中兩件沒有明確斷代的緙絲作品《明昌御覽雙冠圖》和《仙山祥云金龍圖》試加以分析斷代。

      因緙絲工藝精深繁復,史料記載稀缺,加之又非本人專攻,故難免犯管中窺豹、以偏概全的錯誤,敬請方家指點,不吝賜教。

      緙絲,中國傳統(tǒng)絲織藝術品中的精華。不同于刺繡和織錦的是,緙絲采用“通經(jīng)斷緯”(一說“挑經(jīng)斷緯”)的方式來織造,具有雕刻般的淺浮雕效果,所以又被稱為“刻絲”。緙絲起源于何時已無從查考,但肯定與來自西域的緙絲毛織品有關。20世紀初期,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在新疆一帶考察時,曾見過一批早期緙毛織品。后來,他在所著的《新疆之地下寶庫》中介紹論述,認為緙毛工藝早已有之,是漢族緙絲工藝的發(fā)端。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一件緙絲毛織品,從紋飾和工藝特征來看,當來自于西域。1973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出土了一件緙絲腰帶,考古學家考證其生產(chǎn)于公元7世紀,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一件緙絲制品,十分珍貴。

      自宋以來,緙絲工藝得到皇家推崇,將之用于織造帝后服飾、御真,成為皇家御用織物。后來還用于摹緙名家書畫,促進了緙絲工藝的發(fā)展?;始铱椢镒匀粯O其精細繁復、惟妙惟肖,有些摹緙作品更勝于原作,將緙絲織物的地位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之存世量少,故而成為收藏拍賣界的一個亮點,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圣”的盛名。而早期(這里指宋、元、明時期)緙絲精品稀缺,更加彌足珍貴。

      1 《明昌御覽雙冠圖》

      緙絲圖縱44厘米,寬30厘米。主題圖案為雄雞一只、雞冠花兩株,故曰《雙冠圖》。

      該圖作一雄雞立于江堤(或湖岸),頭冠直立,尾羽微張,引頸挺胸,作啼鳴狀,姿態(tài)極為生動。其身后為瘦石和花草,除兩株高聳的雞冠花外,另有蘆葦一株、西番蓮一株、萱草數(shù)叢。畫面簡潔而明快,水天一色,疏密有致,令觀者有清波拍岸、微風撫面之感。畫面正上方有“明昌御覽”朱文方章一枚。從珍石(江南洞石)和異花(西番蓮)的角度來看,有可能描繪的是皇家庭院之一角。而此摹緙之原作,亦可能為宋宮廷畫師的作品。值得慶幸的是,畫面雖有蟲蛀、龜裂、色絲脫落等殘損(雄雞尾羽彩絲脫落,能看出墨底和打捻的針眼,雞冠花葉彩絲脫落嚴重,綾底有多處橫向龜裂,已修復托裱),但并不太影響其完整度和藝術價值,以當時的工藝水品來看,不失為一幅摹緙精品。而其織造年代,當為北宋晚期的宣和時期。

      “明昌”是金章宗的年號,始于1190年,終于1196年,總共7年。據(jù)《金史》載: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春正月癸巳日(1189年1月20日),世宗崩,章宗繼皇帝位于靈柩前。1190年2月7日,改元明昌。

      按照正常聯(lián)想,“明昌”為金國年號,此摹緙作品也應為金國織造??蔀槭裁窗阉鼣酁楸彼涡蜁r期的作品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從摹緙作品的原作繪畫風格來看,是典型的北宋畫院院體風格,其精細繁復的技藝也是當時的金國所不具備的。“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個年號,始于1119年,終于1125年,也恰好是7年,但卻比金章宗的明昌年早了整整65年。而這幅被斷為宣和時期的摹緙作品上面怎么會有金章宗“明昌御覽”的印章呢?這不由得讓我們聯(lián)想到北宋末期一個著名事件——“靖康之亂”。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軍攻破北宋東京(今河南開封),俘獲了徽宗、欽宗二帝,并掠其趙氏皇族、嬪妃、貴胄、朝臣等3000余人,押解北上。與此同時,宮中珍寶財物也被金人洗掠一空,這其中當然包括大量藝術珍品,比如這件《明昌御覽雙冠圖》。那么問題來了,既然“靖康之亂”發(fā)生在1127年,宋宮財物即隨二帝北上,至遲在同年年底或第二年年初應該會到達金朝宮中,到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其間經(jīng)歷了金太宗和金世宗,為什么這幅緙絲作品上沒有金太宗的“天會”和金世宗的“大定”年號印記呢?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談談金章宗完顏璟這個人。

      金章宗完顏璟(1168—1208),小字麻達葛,金朝第六代皇帝。當時金朝立國已超過70年,到金章宗時,“禮樂行政因遼、宋舊治,雜亂無貫,章宗繼位,乃更定修正,為一代法”。由此可見,章宗明昌年間政治清明,經(jīng)濟發(fā)達,人口大幅增長,后世稱為“明昌之治”。在政治經(jīng)濟穩(wěn)定的情況下,文化發(fā)展也進入一個高峰期。關于金章宗的政績,《金史·章宗本紀》是這樣評價的:“章宗即位之初,法世宗之明仁,寬人嚴己,孜孜致治。倚用勛舊,容納諍言,察查吏治,整飭風俗,政治清明,官吏奉法。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內(nèi)小康,乃正禮樂,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規(guī)。又數(shù)問群臣漢宣綜核漢、唐代考課之法,蓋欲跨遼、宋而比跡于漢、唐,亦可謂有志于治者矣!”

      而金章宗本人崇尚儒學,喜好音律、詩詞和字畫,是金朝諸帝中漢化最深的君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最為崇拜的書畫家竟然是宋徽宗,將宋徽宗的“瘦金體”也研習臨摹得出神入化,以致后人無法分辨?,F(xiàn)藏大英博物館的顧愷之《女史箴圖》古摹本上有一段跋,明清以來諸畫譜均認定其為徽宗親筆,后來經(jīng)過日金朝史專家外山軍治考證,才確認它出自完顏璟之手(因文中“恭”字缺筆,外山氏認為是避章宗父“允恭”之諱)。據(jù)外山軍治《金朝史研究》論述,金章宗統(tǒng)治時期,十分重視文化事業(yè),還開設了畫院,大力招納這方面的人才。同時對北遷的宋朝宮廷藝術品進行了整理登記,其中的“乃正禮樂”則間接說明,在金章宗在位期間,才對禮樂制度進行規(guī)范化,其中當然也包括對擄掠而來的宋代宮廷藝術作品作鑒別整理。而這幅《明昌御覽雙冠圖》便可能因此而鈐上了“明昌御覽”的印記,表示已經(jīng)被金章宗親閱過了,屬于其品鑒過的作品。

      2 《仙山祥云金龍圖》(原名《繡云龍片》)

      該緙絲圖縱34厘米,橫73.3厘米。主體圖案為仙山和四條金龍,四周有祥云環(huán)繞。由中縫處一分為二,兩邊對稱。畫綾為藏青色,紋理較為粗疏,仙山、金龍、祥云鋪滿整個畫面。另仙山上有太陽紋和火紋,金龍身旁也有兩道火紋,具有很強的裝飾意味。從整個結構來看,圖并不完整,應該是截取某件織物中的一段。

      該緙絲片有多處破損,除中間部分的仙山保存較為完好外,其余皆有不同程度損傷。左下角金龍損傷最為嚴重,肢體殘缺不全,只隱約可見;而右上角金龍保存較為完整,可看出大部分細節(jié)。

      元朝從建立初始就對手工業(yè)實行壟斷控制,在各地設立了許多官營匠局或司,將手工業(yè)者集中在那里。官營絲綢生產(chǎn)機構主要是工部和將作院,另外皇后所設中政院、太子所設儲政院和太后所設徽政院都設立織染局。其中有綾錦局、紗羅局、毛毯局等,但沒有專門的緙絲局等級的生產(chǎn)機構。但這并不能說明元代宮廷對緙絲不夠重視(宋朝宮廷也沒有設專門的緙絲局),而是把緙絲歸入了其他機構??偟膩碚f,元代宮廷緙絲沿襲了宋代緙絲織造工藝,但又有其鮮明特點。下面就該緙絲作品所表現(xiàn)出的時代特征,對其進行斷代分析:

      ①構圖繁復密實,色彩濃艷靚麗,具有濃郁的游牧民族風格。

      長期以來,漢族的審美主要立足于儒家和道家哲學,崇尚清麗淡雅的藝術風格,宋朝以來則更加明顯。而游牧民族比較喜歡艷麗豪放的風格,追求富麗堂皇的裝飾趣味。宋朝之后共有兩個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分別為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和女真人建立的清朝。而蒙古人因為比較輕視漢人和漢文化,所以主要為蒙古皇室和貴族織造的緙絲,其追求富麗堂皇的濃艷裝飾風格就更加突出一些,與藏族唐卡風格比較接近。而女真人建立的清朝,對漢文化相對比較寬容,康、雍、乾三帝也都是倡導漢文化的親力親為者,所以清朝的緙絲作品雖然還保有一些游牧民族的特征,但同時也融入了很多漢族文化的審美因子,在追求艷麗富貴的同時融入了一些清新淡雅的元素。為此,筆者將之與本館所藏的清代緙絲十余幅做了比對,皆無與此相似者。又搜索查證了一些其他清代緙絲作品,亦無與此相近者,故應將此緙絲制成年代排除于清代。

      ②緙絲的底綾和用于緙畫的彩絲粗細不勻,緯絲編織比較稀疏隨意,具有典型元代緙絲粗放和蒼勁的特征。

      據(jù)遼寧省博物館研究院樸文英先生介紹,元代緙絲作品中,用于緙絲的絲線較粗,單位面積內(nèi)使用的織線數(shù)量有限,且兩種色線相鄰或遇到垂直線時緯線之間的裂痕很長,加上打緯力度掌握不好,難免出現(xiàn)較大縫隙,容易損傷。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并不復雜,只需在長長的裂痕處多加幾個打梭就可以了,可那個時候還沒使用這種技藝。這個問題到元代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更加嚴重,像牡丹團扇中18行緯線之間也不打梭,造成大縫隙。在元代實用性作品中這種縫隙更是到處可見,這個問題到明代才得以解決。

      此《仙山祥云金龍圖》緙絲片,以藏青色打底,每厘米經(jīng)線21枚,比早于它的《明昌御覽雙冠圖》的每厘米27枚更少。用于編織圖案的緯線也都粗細不勻(而反觀明清兩代,緙絲用絲線都較細密而均勻),且拉線跨度很大,排列比較稀松,中間也沒有打梭(明清時期的緙絲在處理較長和較密集的緯線時都會有打梭這道工序),這些現(xiàn)象都符合元代緙絲作品的特征,這恐怕也是此緙絲片緯線脫落比較厲害的重要原因。

      ③堆疊厚實,圖案輪廓常以較粗的捻線收口,具有強烈的元代緙絲特征。

      出于游牧民族的審美取向,其絲織品上的刺繡大多比較厚實濃艷,表現(xiàn)在緙絲作品中,這種風格尤為突出,此《仙山祥云金龍圖》緙絲片也不例外。為了體現(xiàn)圖案的立體感和厚實感,仙山和海水的輪廓以及分界常以很粗的捻線勾勒收口(鉤緙),形成非常規(guī)整的斷面,呈現(xiàn)出淺浮雕效果。這也是宋元時期的緙絲作品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方法,元代則更為突出一些。而這件緙絲作品的輪廓捻線特別粗,立體效果更為明顯,則是宋緙絲所不及的,表現(xiàn)出更多的元代緙絲特征。在織造技法上,除平緙、鉤緙外,還運用了搭梭、長短戧等技法,織造頗費功夫。而此緙絲作品在當時有限的緙絲工藝基礎上做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由此可見,《仙山祥云金龍圖》緙絲片應為元代宮廷作坊織造。

      ④金線的使用和龍紋的造型,顯現(xiàn)出諸多元代緙絲的特征。

      元代無論在器物和絲織品上,都喜歡用金線來裝飾。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牡丹團扇,用捻金線在葉脈和花瓣上用單線或雙線鉤緙。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八仙拱壽圖》上何仙姑的領子上、鐵拐李的額頭裝飾上也見使用。而用在此件緙絲作品上的金線,則是在深褐色彩絲上包裹真金而成的粗金線,用它來織造龍紋的主體,從而呈現(xiàn)出金燦燦的華麗效果,令人十分吃驚。也正因為用真金包裹的金線紋龍,彰顯奢侈,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很可能是元朝皇室甚至是皇帝使用的物件。

      金龍的造型為長吻、短角、四爪,龍肘處有翔羽狀紋,背脊處有三叉戟狀火紋,這些都是元代帝王貴胄們所用龍紋的典型特征。而清代雖然也有四爪龍,但多用于民間,帝王所用則毫無例外地都是五爪龍。

      元代是否已將緙絲運用于龍袍織造,現(xiàn)在還不得而知(沒有實物發(fā)現(xiàn)),但從明清時期的龍袍來看,其下擺部分常常以仙山海水和火云紋來裝飾,故我們有理由推斷這件緙絲片有可能就是龍袍的一個局部。而從此緙絲片一分為二的對稱結構來看,則更像是一件袍服的背脊部分。

      在整個緙絲工藝史上,元代緙絲的地位不高,留下來的作品也不多,統(tǒng)計現(xiàn)有的傳世作品數(shù)量與宋、明時期相比少了許多。例如,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宋作70件、元作3件、明作32件;遼寧省博物館藏宋作10件、元作2件、明作12件;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大都會博物館也藏有少量元代緙絲。這說明,元代緙絲作品存世稀少,不僅遠低于明清時期,甚至比兩宋都少得多。因此,雖然這件《仙山祥云金龍圖》只是個殘片,也當彌足珍貴。

      參考文獻

      [1]萬云海.論宋代的緙絲藝術[J].云南大學學報,2012(6).

      [2]張康夫,劉新華.宋代藝術緙絲的審美及嬗變[J].紡織學報,2016(6).

      [3]崔文博.宋代繪畫對傳統(tǒng)緙絲工藝的影響[J].蘇州大學學報,2009(3).

      [4]樸文英.元代緙絲研究[EB].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973f340100tuhg.html.

      [5]茅惠偉.元代服用緙絲[J].絲綢,2006(7).

      [6]樓淑琦.淺論元代緙絲緣大袖袍的工藝和修復[M]//文物修復與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7]尚剛.元代刻絲的功用與其折射的文明[J].裝飾,2012(2).

      [8](元)脫脫等.金史:章宗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1983.

      猜你喜歡
      緙絲時代特征
      緙絲“織中之圣”藏巷陌
      穿越千年的絲綢“雕刻”
      緙絲之美,從皇室走入民間
      焱鼎—KE演繹中國傳統(tǒng)生活美學
      淺議當代隸書創(chuàng)作的時代特征
      習近平黨建思想的時代特征與理論品格
      基于大數(shù)據(jù)時代特征分析研發(fā)大數(shù)據(jù)分析平臺的具體策略
      涂色書熱銷的時代特征與文化因素
      現(xiàn)代中國出版精神述論及啟示
      “織中之圣”藏巷陌
      八宿县| 长顺县| 镇安县| 遵化市| 文登市| 综艺| 黑山县| 邵武市| 虹口区| 安乡县| 张家港市| 晋中市| 齐河县| 庆安县| 天长市| 绥江县| 进贤县| 错那县| 杭州市| 乐安县| 临沧市| 北票市| 绩溪县| 区。| 阳山县| 舟山市| 错那县| 军事| 民丰县| 晋江市| 湾仔区| 舟山市| 隆子县| 晋中市| 边坝县| 普宁市| 洮南市| 荔浦县| 丰县| 台中市| 巴彦淖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