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摘 要: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有效的提問能夠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上課的聽課質量。一堂高效的數(shù)學課必須是學生參與度高,課堂生成性的內容豐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本文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就初中數(shù)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方法談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有效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22-030-1
課堂提問是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撞擊的重要教學形式。課堂提問能促使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對當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更能大大開闊學生的思路。有效的數(shù)學課堂提問,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提問的難易度;二是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三是教師提問既要因人施問又要正確評價。
一、課堂提問應把握好“度”
有位教育家說得好“要把知識的果子放在讓學生跳一跳才能夠著的位置?!苯處熞盐蘸谜n堂提問的難易度,應該讓學生跳一跳——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后獲得正確的答案。學生只有通過自己地思維勞動取得成果才會感到由衷的喜悅。
【案例1】 求平均數(shù)
師:我們如何來求10棵蘋果數(shù)上的蘋果數(shù)?你能估計平均每棵數(shù)的蘋果數(shù)?
生:先把每棵蘋果樹上的蘋果加起來,就可以算出蘋果總數(shù)。再除以10,就可以估計平均每棵數(shù)的蘋果數(shù)。
圍繞教師的問題,學生作答,興趣平淡。事實上,學生在小學時已經(jīng)熟悉了平均數(shù)的算法,引例的實際問題根本沒必要提問,可以讓學生閱讀材料,獨立思考完成。所以教師的問題設計應放在教學重點,用代數(shù)式來表示n個數(shù)據(jù)的算術平均數(shù),平均數(shù)用符號表示,這些對學生來說都是新的內容,需要有一個引導過程。因此,要提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如:有誰能用一個代數(shù)式來表示一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此時定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情緒,讓學生在“做數(shù)學”中得到認知的需要和滿足。
二、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和空間
有些教師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思考。問題提出后,學生剛剛回答,老師就接住話茬一講到底,學生非但不能參與到對問題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學生對問題的麻木和對教師自問自答的依賴性。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總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因此從問題提出到點名讓學生回答應有一個適當?shù)耐nD。停頓時間的長短,可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反應情況而定。通常,對比較簡單的鋪墊性、過渡性的問題,或為了考查學生對某個問題熟練程度和反應速度的,停頓時間可以短些;對比較關鍵的問題或為了鞏固復習而提出的問題,停頓的時間可稍長一些;對較重要的問題提出后,要讓學生思考較長一段時間后再叫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有時教師還可再等待一定時間,讓學生的答案在大家腦子里回旋一下,然后再指定學生補充和評價,或轉入新的問題。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應做出及時、明確的反應,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傊?,問題的設置應疏密相間,安排合理,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案例2】 平行線
師: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你們認為這句話里那個詞最重要?
生:同一平面內。
師:回答得不錯。為什么呢?你能給我們舉個反例嗎?
在過程中,必須給學生思考回答的時間,不能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得學生在知識的掌握上能夠“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達到充分理解和掌握概念的目的,回答也更加完善。
三、提問既要因人施問又要正確評價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則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選擇學生回答問題時,應該面向全體,因人而異:難度較大的問題由優(yōu)等生回答,一般的讓中等生回答,較容易的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比較專業(yè)的問題則讓這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回答。對學生的正確回答或接近正確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進行表揚,對于不完整或錯誤的回答,也要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找出積極因素,要樹立學生的信心,作出正確的評價。這樣,每一個問題對于回答的學生來說都屬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蘋果,而每一個學生都有得到老師提問并得到肯定性評價的機會。對偶爾回答不好的學生,除充分肯定其可取之處外,要注意在較短時間內再給他一次答問成功的機會。實踐證明,這樣因人施問對培養(yǎng)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對破除中差等生對提問的畏懼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提問中的評價,首先要肯定學生回答得“對不對”,通常教師要描述一下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學生回答代替教師應做的工作,其次要評“好不好”,通常教師要做出標準的示范。最后應以贊賞和鼓勵為主。有的教師在學生回答之后,就讓“坐下”并立即轉入另一項活動;有的甚至不“請”其坐,使學生處于尷尬境地,坐立不安,學生回答得到底對不對,好不好,只有教師自己知道。因此,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問手段本身,能鼓勵和督促學生對課程進行及時的消化,認真復習。提問的效果則又優(yōu)化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回答正確的,其原有的認知結構就得到了肯定和強化,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抓住時機,步步緊逼,窮追不舍教師采取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使學生觸類旁通,將問題推向深入?;卮疱e誤的,就要及時調整改變有欠缺的認知結構。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真正體現(xiàn)“學生為本”,給學生主動提問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提問的“鑰匙”。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提問習慣,為學生主動創(chuàng)新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