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燁
摘 要:班級一同學作業(yè)出現(xiàn)間歇性“缺席”,甚至連續(xù)上交空白作業(yè)本。經過了解,終于找到孩子學習的“癥結”——受網絡小說的誘惑,無心學習。家校共同制訂合理計劃,組織全班同學開展班會、自我教育。這個孩子逐漸養(yǎng)成較好的學習習慣,一年后成績也顯著提升。
關鍵詞:初中生;網絡;誘惑;家校溝通
我的教育故事要從小斌講起。
一、小斌
小斌是我們班的笑星,他整天嘻嘻哈哈,露出一口大白牙。他很有表演天賦,可以一秒化身成各種想要表演的角色,但他也是最讓老師們頭疼的人物。
小斌的作業(yè),字跡大大小小,粗粗細細,勾勾抹抹,絕對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升初中不到兩個月,小斌作業(yè)就開始間歇性缺席。教育他、和他談心,他一臉老實交代、痛改前非的表情??刹坏絻商欤止始恐匮?,甚至變本加厲。
二、初見
這樣的情況下,小斌的成績直線下滑,我不得不邀請他的媽媽到學校詳談。
我誠懇而如實地反映了情況。小斌的媽媽除了表示要回去好好教育孩子外,也旁敲側擊地指出:“國家從改革開放起就提倡素質教育,我們家長也是重視提升孩子的素質??傻搅爽F(xiàn)在,中國的教育還是太過于重視應試。學習應該是快樂的,作業(yè)太多,壓力太大,就剝奪了孩子們幸??鞓返耐??!?/p>
聽到這樣的話,我明白了:“在小斌媽媽眼中,學校、老師所做得規(guī)范小斌學習習慣的努力,已經被貼上了應試教育的標簽?!崩蠋熢僬f些什么,當時的那種狀態(tài)下,她也不會從心里認同的。
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和小斌家長初見的效果并不理想,我預感情況還會進一步惡化。
三、“硝煙”
果不其然,由于家長內心的不認同。這學期開始,小斌的問題越演越烈,甚至發(fā)展到連續(xù)5天上交空白作業(yè)。事情“十萬火急”,再次約見小斌的家長共同教育勢在必行。
給小斌媽媽打電話,她拒絕相信自己孩子會做出這種事,反復詢問是不是老師們搞錯了?給小斌爸爸打電話,他上來第一句就是:“你們學校作業(yè)怎么那么多?我的孩子每天都要做到12點!”語氣里飽含憤怒、心疼和指責。我能理解家長為何有如此劇烈的反應,同時我也非常疑惑:“各科作業(yè)加起來,就算動作再慢的孩子,兩個小時怎么都做完了。小斌每天5點回家,12點才睡覺,他到底在做什么呢?是什么原因導致家長觀察不到他的行為呢?”
事已至此,硝煙已起,似乎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四、“應戰(zhàn)”
在小斌家長到校前,我做了三樣準備。
第一,和科任老師溝通,詳細記錄小斌的課堂表現(xiàn)和作業(yè)情況,收集小斌開學以來所有的習題和作業(yè)本;第二,整理并打印家長會上、校訊通里已經多次和家長們說明過的作業(yè)和學習習慣要求;第三,和小斌深談,了解前一天他和家長是如何匯報自己作業(yè)和在校情況的,并讓他自己寫下昨天仍然沒有和家長交代的內容。
通過深入的追問,我終于找到小斌磨磨蹭蹭,作業(yè)做到12點的真正原因:小斌每天回家用手機看1~2個小時的網絡玄幻小說??葱≌f時鎖著門,家長一進門,就馬上裝成寫作業(yè)的樣子。周末兩天,他看了8個多小時的網絡小說,安心寫作業(yè)時間不到30分鐘。開學以來他累計閱讀《獸王》《幻獸少年》《萬獸掌控者》高達一千余章!
而他的家長,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堅持所謂的素質教育,快樂教育。過于信任還沒有形成自制力的孩子。學習不監(jiān)督,總是對小斌說:“你長大了,現(xiàn)在是初中生了,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完成?!?/p>
可實際上,雖然小斌已經13歲了,但是還沒有培養(yǎng)出良好的作業(yè)習慣,并不能如家長所愿做好自己的事情。
五、化險為夷
做了充足的準備工作,4月10日,這個微型的家長會在我的辦公室召開。
小斌的爸爸媽媽都來學校了。首先,我請家長就座,并熱情地給她們端上茶水,先緩解家長的敵意。然后,我給他們看了小斌最近的空白作業(yè)和各科老師對他上課情況的反饋,小斌的爸爸媽媽一臉疑惑,還是無法接受現(xiàn)實。接著,我請小斌的爸爸到班級隨機抽取5名同學,詢問他們的作業(yè)時間。不同層次的同學均在1個半小時以內完成家庭作業(yè)。小斌的爸爸媽媽才開始意識到,的確是自己孩子出了問題。最后,我請小斌到場,當著老師和家長的面,把事情的經過如實講清。
小斌的家長還是通情達理的,非常愿意配合老師幫助小斌改正作業(yè)問題,培養(yǎng)學習習慣。所以,我們三方——老師、家長、學生又花了小半個小時,制定了適合小斌的放學學習方案。
之后,我又在全班開展了以“抵制誘惑,合理利用網絡”為主題的班會,同學們踴躍發(fā)言,談了自己和網絡的趣事;獻計獻策,研討何如合理使用手機電腦和網絡。全班同學進行了一場深刻的自我教育。
經過幾次真誠而真實的談話,小斌的家長也終于明白,老師并不是兩眼只盯著成績,恨不得把每個孩子逼上絕路的文化土匪。由于自此以后,我和小斌的家長保持著良好的溝通,建立了長期的彼此信任關系。
更可喜的是,小斌發(fā)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他不寫作業(yè)的次數(shù)迅速減少,雖然偶爾還會在周末的作業(yè)中“不小心”漏掉那么一兩項,但是整體看來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一場“素質教育”的危機終于化險為夷。
升初三之后,小斌突然發(fā)奮學習,產生了強大的內驅動力。學習成績直線上升,化學和物理竟然還一躍達到了優(yōu)秀線。
其實,小斌不是個例。在當下,各種各樣良莠不齊的教育理念充斥著社會,而缺乏監(jiān)管的網絡對孩子形成巨大的誘惑。讓有的孩子在家校之間見縫插針、左右逢源,讓“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家長困惑誤解。
信任,不是無懲罰措施的放縱;教育,不能只追求過程的快樂;當和家長的理念發(fā)生沖突時,我們的態(tài)度應該不卑不亢,讓家長明白孩子的真實情況,建立起“和諧有效的家校溝通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