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麗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有效地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科學將閱讀與寫作整合起來,讀寫結合,以讀促寫,讓學生在不斷積累和練筆中實現(xiàn)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步提升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意義;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與寫作,歷來都是語文教學中相互獨立卻又密不可分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積累寫作的素材,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很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都會將閱讀與寫作有機整合起來,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小學階段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啟蒙階段。在新課程改革背景 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善于把握閱讀與寫作的契合點,深入分析閱讀與寫作教學整合存在的問題,通過高效的語文閱讀,夯實學生寫作基礎,全面提升學生寫作水平,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提升。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整合的意義
(一)閱讀可以有效地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生語文基礎薄弱,知識積累不足,導致在寫作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詞窮”而寫不出優(yōu)秀的文章,最終導致學生的寫作水平低下。而大量的、廣泛的閱讀,有利于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促進學生寫作水平提升。首先,學生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準備一個記錄本,將閱讀中的名言警句、經(jīng)典語句、歇后語等摘抄下來,并在業(yè)余時間溫習、把握內(nèi)涵,將這些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生的知識儲備、知識積累將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做到“信手拈來”,最終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其次,廣泛閱讀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對于任何一名見多識廣的學生而言,寫作都不在話下。對于任何一個題目,學生都有相應的題材進行寫作。這一切都源于學生廣泛的閱讀。學生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握很多寫作的技巧、方法,并在潛移默化中將這些方法內(nèi)化為自己的技能,從而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無須冥思苦想便能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
(二)閱讀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不足,知識積累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對于很多農(nóng)村地區(qū)的小學生而言,很少有外出游玩的機會,導致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因為見識面較為短淺而難以寫出優(yōu)質(zhì)的文章。廣泛的閱讀,有利于讓學生在書中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體味不一樣的文化,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例如,學生閱讀歷史典故,有利于讓學生了解我國優(yōu)秀的歷史文明,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達到拓展學生知識面的目的;閱讀神話故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夯實學生的知識儲備。由此可見,閱讀是拓展學生知識面的有效途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積極指導學生進行課內(nèi)閱讀,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好習慣,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力求取得好的閱讀效果。
二、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整合存在的問題
閱讀是拓展學生知識面,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最佳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將閱讀與寫作有機整合起來,是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舉措。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整合存在不少問題:首先,閱讀與寫作相互分離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對于不少小學語文教師而言,他們認為閱讀課就指導學生閱讀,寫作課就單純寫作,這才是合理的,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閱讀與寫作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導致閱讀與寫作的教學相互分離,最終導致學生在閱讀中缺乏練筆的機會,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其次,受到個體差異的影響,不同的教師對閱讀與寫作的教學側重點不同。部分教師格外重視閱讀,卻輕視寫作;而部分教師格外重視寫作,對學生的閱讀卻缺乏有效的指導。無論是重閱讀輕寫作還是重寫作輕閱讀,都是一種不合理的教育現(xiàn)象,在某種層面上會影響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整合的對策
(一)以教材為依托,讀寫結合
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要闡述的,本質(zhì)上就是閱讀促進寫作的道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應當以課本教材為依托,力求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應當明確讀與寫之間的隸屬關系,讀是寫的基礎,因此,大量的、廣泛的語文閱讀對學生的寫作而言格外重要。在讀寫結合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把握先讀后寫的原則,鼓勵學生多讀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加強積累,學習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以此促進寫作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草原》一文時,因文本修辭手法較多,如夸張手法、比喻手法、排比、反問等,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學習語句的使用方法、修辭手法等,將這些方法、技巧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力求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其次,閱讀之后,指導學生寫作,實現(xiàn)讀寫結合的目標。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是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因此,學生在閱讀之后,教師指導學生寫作,如寫隨筆、感想等,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不受到文體和字數(shù)的限制,寫出自己的感想即可。長期地練筆,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立足課外閱讀,讀寫結合
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于小學生的閱讀而言,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同樣重要。前面,筆者探索了在小學語文課內(nèi)閱讀中進行讀寫結合模式,這里,我們主要探索在課外閱讀中讀寫結合模式的運用。在課外閱讀方面,教師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首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在電子產(chǎn)品泛濫的背景下,小學生缺乏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課外閱讀習慣的缺失,直接導致學生在課余時間,不會積極主動閱讀,這極大地影響了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知識面,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業(yè)余時間開展課外閱讀,在不斷的閱讀中夯實語文積累,為學生的寫作奠定基礎。其次,為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小學階段的課外讀物,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如繪本閱讀、歷史典故、童話故事、詩歌等兒童讀物,都不失為最佳的選擇。同時,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拓寬學生知識面。最后,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進行寫作,實現(xiàn)以讀促寫的目的。小學生立足課外閱讀進行寫作,方法有多種,如仿寫,學作者的寫作技巧、手法等,這樣的寫作方式,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最終讓學生擺脫仿寫的束縛而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此外,寫讀后感、隨筆等這種相對自由的寫作方式,能夠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勤于積累,反復練筆,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無論是閱讀水平還是寫作水平,都處于初級階段,因此,積累、練筆,是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勤于積累,反復練筆,在長期的練習中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首先,勤于積累。對于知識基礎較為薄弱的小學生而言,積累是提高水平的最佳途徑。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積累,如豐富的詞匯積累、語言積累、生活案例積累、經(jīng)典語句積累等,大量的閱讀積累,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的語文寫作不再那么空洞乏味,而是具有思想和內(nèi)容的。其次,小學生應當養(yǎng)成日常練筆的習慣,日常練筆,方能提高寫作水平。在日常練筆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思想情感、所見所聞,或者結合自己的閱讀狀況,寫自己的思想和見解等,在不斷地練筆中促進自己寫作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并在語文教學中將閱讀與寫作有機整合起來,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黎明.如何有效地打通閱讀與寫作的通道——運用“讀、悟、寫三步作文教學法”分析《散步》[J].讀寫月報(語文教育版),2017(4).
[2] 鄒小千.“寫作虹吸效應”視域下的閱讀與寫作漫談[J].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2017(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