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白塔中心小學 唐 強
現在的小學生正處于天真無邪的年紀,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因材施教,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對他們進行全方面的培養(yǎng)。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以前傳統(tǒng)的師講生聽已經不再適應現在的教育模式發(fā)展。新興的小組教學模式,給教育界帶來了一次革新換代的面貌,與此同時,我們要如何看待新興的小組教學模式,又要怎樣去根據實際來實現這個模式,在我們實施這個新興的教育方法的時候,我們又要注意什么問題,這些都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需要為之努力的方向。下文是我對小學數學課堂小組教學模式的一些看法和觀點。
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小組教學模式有一個突出的優(yōu)點,那就是有較強的開放性,這個也比較適應數學的開放思維,能夠為學生帶來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縱觀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的數學教學過程,小學數學教學更像是對孩子的一種數學啟蒙,如果僅僅是老師講課學生聽課這種填鴨式的教學,而學生自己不去動腦思考,這種壞的習慣會讓學生變得懶惰,慢慢的不會自己動腦思考,也不愿意去動腦、不愿意去探索,更不愿意去自主學習。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新的小組教學可以很巧妙地解決這個問題,并且能夠刺激孩子們的好勝心和競爭意識,增強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比如“質數”和“互質數”是學生學習中容易混淆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區(qū)分、掌握,我們會設置這樣一種題目:“在1、2、3、4、5、6、7中,哪些是質數?誰能選取其中的兩個數來組成一個互為質數的數組?那么什么是質數?什么是互質數?”然后開始小組討論,最快的那一個組獲勝,以此來加強學生對兩個概念的區(qū)分,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興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構建高效的數學學習課堂,能夠培養(yǎng)孩子們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真正做到素質教育。
小組教學的主角是學生,而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但是小學生的年齡小,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弱,如果任由他們自己進行小組探討,就會造成數學課堂上的混亂現象。所以,小學數學小組教學中,老師要扮演好一個領路人的角色,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有效、有紀律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比如在學習圓的面積計算時,在小組合作前,老師先讓學生準備好兩個一模一樣的圓形,并提出問題:“能用這兩個圓形拼成一個什么圖形?新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推出圓形的面積公式。接著,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第二次提問:“哪個小組能夠把一個圓形變成已經學過的圖形?”通過二次合作探究,學生運用切割、拼接等方法把圓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來進行轉化推導,從而得到圓的面積公式。這里要注意的是老師不要對他們進行過多的干涉,要做到膽大心細,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出判斷,對于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學習內容不要進行過多的指導,從而凸顯出學生的探究能力,體現學生的主角。每個學生都需要努力做好屬于自己的工作,不能夠渾水摸魚,為了避免這個現象的出現,我們可以讓組員輪流做組長,給每個人都分好工作,每個組三到六人為宜,要由學習好的同學帶動學習不好的同學一起學習。組長要有耐心和責任心,不能夠敷衍了事,要認真負責,落實到每個同學的具體任務。
通過這種小組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小組是由一個個人構成的一個小集體,小組能夠凸顯出兩個主題,一是“合作意識”,二是“競爭意識”。小組教學中,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鼓勵學生間相互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其次是競爭意識,有了競爭對象才會鉚足了勁去解決問題,這樣每個人都會發(fā)揮出自己的全部能力,才能夠更高效快速地解決問題。
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適用現在的發(fā)展趨勢,因此,我們更應該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和機制,而新興的小組教學恰恰適應了時代的發(fā)展潮流,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數學是一門發(fā)散性的學科,學生必須要有發(fā)散的思維才能學習好這門學科,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的死板,小組教學模式更加靈活,更加符合數學的特有“氣質”。只有發(fā)揮好老師的引路人角色,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好這種小組教學的作用。以上內容是我對小組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看法和個人意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