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飛
(江蘇省睢寧高級中學北校,江蘇睢寧 221200)
高中物理是一門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科,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探究性教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促進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然而在過去的物理教學中,課堂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嚴重背離了新課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導致學生興趣不高、教學質量一直上不去。因此,教師必須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探究性學習模式,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促進學習效果的穩(wěn)定提升[1]。
學習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性學習模式重在探究,面對一個探究性的課題,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科學探究的方式,獨立學習、自主研究,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理解問題,進而找出問題的答案。在物理的探究性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在通過對探究對象的物理現(xiàn)象以及自己進行的實驗探索出正確的答案,收獲新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主要是對他們進行適時的引導,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答案。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學習模式,目的是要幫助學生能把已學習到的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能對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提出質疑;然后通過自己收集證據(jù)、自主探究,最終能對物理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解釋。過去的物理教學主要是以講解基礎的物理知識為主。探究性學習模式改變了教學內容,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權利,學生可以跳出固定的物理思維,采用適合自己的思維模式。教師也需要轉變教學理念,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環(huán)境,幫助他們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探究性學習還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物理知識視野,促進他們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
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這不僅高度契合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還可以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鍛煉物理思維,促進自身探究能力的提高。
高中物理相較于初中,難度加大了很多,所接觸的知識邏輯性更強、范圍更廣,學生一下子很難理解,容易導致對物理產生厭煩心理,加重學習的疲憊感;他們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學習效率也就一直上不去。物理來源于生活,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生活現(xiàn)象、工藝生產過程都與物理規(guī)律有關。因此,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在教學時適當引入生活中的物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2]。
如在學習直流、交流電路時,可以以家里的電器設備、交通設備、工廠的生產設備舉例,讓學生觀察電器上的銘牌,了解其中的電路原理,有助于他們把物理知識運用到實踐上;還可以在課堂上引入生活中的實例,如在學習圓周運動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鐵路軌道的拐彎實驗,找出為什么要外高內低的原因。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可以拉近學生和物理的距離,增進對物理的興趣;還可以讓他們把已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促進物理水平的提高。
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代入課堂,激起他們對知識的學習熱情,自覺參與到教學研究中。在高中物理中進行情景教學,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物理規(guī)律,促進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主要三個方面組成:好奇心、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望。因此,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時,要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放到關鍵地位。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物理能力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學生設問,提出的問題要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并且具有啟發(fā)性。
如在進行向心力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火箭發(fā)射為什么是垂直的呢?進入軌道后它又是如何轉向的呢?”這些帶有引導性的問題,可以勾起學生找尋答案的欲望;之后他們就會主動進行探究,教師再順勢引入向心力的學習。通過巧設疑問,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所有學生都處于探究狀態(tài),創(chuàng)新意識也就因此得到發(fā)展。
探究性學習模式不僅注重個人的自主探究,小組的合作探究同樣重要。組建探究性學習小組,可以讓學生交流彼此的想法,開拓個人的思維。在小組進行探究時,教師應該從旁指點,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積極引導探究的進行;此外,教師要對每個學生的物理水平有充分的了解,參照他們的成績、性別以及合作競爭意識等進行分組,保證小組成員的和諧。學生可以在探究的過程中互相幫助,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有助于物理探究穩(wěn)定進行。
如在學習單擺運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單擺周期與什么有關;接著讓小組共同研究,然后得出單擺周期與振幅、質量無關,只與擺長和重力加速度有關的結論;最后,讓學生就小組的探究成果進行分享。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要積極進行引導。通過小組合作,可以提高探究的深度,解決一些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
物理是一門注重實驗教學的科目,它的很多內容都是圍繞實驗展開的。因此,探究性學習模式也離不開實驗的學習。教師在選擇實驗時,要根據(jù)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嚴格匹配教學的進度。此外,物理實驗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權,對很多學生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實驗,豐富高中物理課堂,進而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把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如在學習彈力時,可以讓學生就彈力與彈性伸長的關系進行實驗。通過改變鉤碼個數(shù),測出彈簧總長度和所受拉力多組對應值,最后算出對應的彈簧伸長量。實驗時要區(qū)分彈簧總長度和彈簧伸長量。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可以加強對彈力與彈性伸長的認識,促進知識的內化。由此可知,實驗有助于學生對課堂學習到的知識學以致用,有助于對物理知識的進一步掌握,還可以鍛煉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總的來說,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獨立探究的能力。探究性學習模式注重自主探究,不僅可以體現(xiàn)物理的學科特性,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對知識的掌握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積極落實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充分發(fā)揮探究性教學的優(yōu)勢,不斷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為高中教育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