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婷 吳立芳
(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xué)院,長沙 湖南 410112)
Gottlieb(1994)將字幕翻譯描述為一種“平衡行為”。其中對話被轉(zhuǎn)錄為文本行,“傳達(dá)最大的語義和文體信息”。在將口語轉(zhuǎn)換為書面語時,文字量通常減少三分之一(Baker,1998)。為了達(dá)成該特征,翻譯人員必須判斷原文中要翻譯的內(nèi)容和可以忽略的內(nèi)容。每段字幕既可以作為一個單元,也可以作為“整體”的一部分(Baker 1998:245),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預(yù)期意義的可恢復(fù)性。此外,語言的連貫性是首要目標(biāo),因為觀眾不可能回溯之前的字幕。
杜廷茹和鐘平(2012)認(rèn)為字幕翻譯的特點主要有四個:
第一是即時性,電影字幕是閃現(xiàn)在屏幕上的文字,隨著演員的聲音,它將很快消失。由于這個限制,字幕必須簡短。
第二是普遍性。電影畫面變化很快,觀眾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思考,電影觀眾也各不相同,因此為了適應(yīng)不同的觀眾,字幕需盡可能的通俗易懂。
第三是將書面語形式改為口語形式,有助于觀眾更清晰地了解角色的性格。另一方面,電影來自生活,巧妙地使用歸化可以增強電影的趣味性。
第四是互補性。字幕和視圖的信息是相互補充的,這讓觀眾可以從視圖中獲得字幕中不存在的信息。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不建議翻譯所有信息,特別是一些未知信息和懸念
奈達(dá)(1964)認(rèn)為語言之間不存在絕對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在翻譯理論中,功能對等包括四個等價部分:(1)詞匯對等;(2)句法等價;(3)文本對等;(4)文體對等。譯者應(yīng)該從上述四個等價方面反映目標(biāo)語言中的文化意義。首先,奈達(dá)認(rèn)為意義對等最重要,形式是次要的(郭建中,2000)。另一方面,形式可能反映了源語言的文化,因此,譯者應(yīng)該正確地再現(xiàn)目標(biāo)語言中源語言的文化內(nèi)涵。
字幕承擔(dān)著文化交流的特殊職責(zé),而好的字幕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在字幕翻譯中,為了幫助觀眾理解對話并達(dá)到詞匯量的等效性,增譯和減譯是我們使用的最常用的策略。
和文字類材料的翻譯不同,電影字幕翻譯往往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單詞和圖片必須彼此同步,同時,由于屏幕空間受硬件限制,意味著可以顯示的字?jǐn)?shù)有限,往往不能超過屏幕底部的一兩行。所以翻譯人員經(jīng)常使用減譯法來實現(xiàn)這一目標(biāo)。
Example 1
(灰袍巫師Gandalf帶著哈比人Pippin覲見Gondor的宰相Denethor)
Denethor:Perhaps you come to explain this.
迪耐瑟:可能你是來跟我說
Denethor:Perhaps you come to tell me why my son is dead.
迪耐瑟:說我的兒子為何而死
(譯文來自悠悠鳥影視字幕組 http://bbs.uubird.com)
這是一個典型的重復(fù)句,填充詞和填充表達(dá)通常以口頭語言出現(xiàn),它們主要是起強調(diào)作用,所以往往可以省略。
Example 2
We must go,yes.
我們該動身了。
Well,that’s no good.
那可不好。
Come on! Come on! Move!
快走!
I mean,they don’t actually expect me to do any fighting,do they?
他們不會真要我參加什么戰(zhàn)斗吧?
You go ahead and eat that,Mr.Frodo.
你吃吧
(譯文來自悠悠鳥影視字幕組 http://bbs.uubird.com)
該例子中下劃線部分只是一些英語的表達(dá)習(xí)慣。代表了口語的特殊性。由于它們沒有實際意義以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如果需要,可以在字幕翻譯中刪除。
雖然縮減法通常用于字幕翻譯中,但它并不適合所有情況。有時減譯法可能會失去電影的視覺和聽覺感受,破壞觀眾的體驗。例如,
Example 3
(戰(zhàn)后,樹人Treebeard對Gandalf說)
Treebeard:Wood and water,stock and stone,I can master.
樹胡:我能控制這里的一切。
(譯文來自悠悠鳥影視字幕組 http://bbs.uubird.com)
翻譯人員將四種事物“木頭,水,樹干和石頭”翻譯成“一切”。在意義層面上,該翻譯沒有任何錯誤,但在音頻層面,它失去了原語言的韻律。即電影中樹人的特殊口頭表達(dá)這一亮點。并且源文本的主題結(jié)構(gòu)和目標(biāo)文本完全不同,這意味著中英文的句子重點不對等。
指環(huán)王是一個系列電影,第一章(護(hù)戒使者)和第二章(雙塔奇謀)中有許多信息在第三章(王者歸來)中被省略了。那么,如果譯者一味按字面翻譯,甚至采用減譯法,那沒有看過前兩章的觀眾可能會存在理解問題。一旦字幕翻譯不能適應(yīng)于觀眾,翻譯的目的就無法實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增譯法來修飾。
Example 4
(夜晚,怪物Smeagol與體內(nèi)的另一重人格Gollum對話)
Smeagol:Too risky.Too risky.
史麥戈:太冒險了!太冒險了!
Gollum:Thieves,they stole it from us.
咕嚕:這兩個小偷,偷走了我的寶貝。
Smeagol:Kill them! Kill them! Kill them both!
史麥戈:殺了他們,殺了他們,他們都得死!
Gollum:Shh,quite.Mustn’t wake them.Mustn’t ruin it now.
咕嚕:噓,輕點聲,不能驚醒他們,別壞了大事。
Smeagol:But they know,they know
史麥戈:但他們知道了,他們知道了。
(譯文來自悠悠鳥影視字幕組 http://bbs.uubird.com)
這段對話發(fā)生在一個有雙重性格的怪物Smeagol和Gollum之間。代詞的使用對那些未看過前面幾部電影的人來說會很糟糕。然后如何將它翻譯成目標(biāo)語言,“Thieves,they stole it from us”中的“it”,指的是魔戒。在之前的故事中,魔戒屬于Smeagol和Gollum,并賜予他們永生,但是佛羅多巴金斯的叔叔Bilbo Baggins從Smeagol那里偷走了戒指。此外,Smeagol和Gollum也稱魔戒為“precious”,所以“it”還可以翻譯成“寶貝”,這也是之前情節(jié)的回應(yīng)。但文中的第二個“it”指的是Smeagol和Gollum的計劃,而不是前文中的戒指,所以添加解釋性翻譯“別壞了大事”能使觀眾更容易理解它。
語言之間沒有絕對的對等,而只有動態(tài)對等。語言又是文化的象征,所以達(dá)到文化對等可以幫助觀眾更容易地理解電影的故事。由于“指環(huán)王”的背景信息承載的文化信息較多,文化對等也與其他人具有同等重要性。這就需要用到直譯法和意譯法。直譯是將文本從一種語言呈現(xiàn)為另一種“逐字逐句”的文本。源語言的信息和形式將完成直接轉(zhuǎn)移,觀眾可以體驗原始文化信息。
Example 5
(在看了水晶球之后,Merry責(zé)備Pippin)
Pippin:I don’t know.I can’t help it.
皮聘:不知道,我忍不住。
Merry:You never can.
梅里:你永遠(yuǎn)不會忍得住。
(譯文來自悠悠鳥影視字幕組 http://bbs.uubird.com)
上面對話發(fā)生在Merry和Pippin兩個霍比特朋友之間。論文認(rèn)為“你永遠(yuǎn)不會忍得住”這句話太直譯了,觀眾雖然能理解其意思,但表達(dá)方式很奇怪,改成“你從來沒忍住過”可能更好,而且能更生動地表達(dá)出Merry不滿的情緒。
Example 6
(洛汗國的公主Eowyn在戰(zhàn)場上遭遇巫王Angmar)
Angmar:You fool.
安格瑪:愚蠢!
Angmar:No man can kill me.
安格瑪:沒有(男)人能殺死我
Eowyn:Die now!
伊歐文:受死吧
Eowyn:I am no man.Ahh!
伊歐文:我可不是男人!
(譯文來自悠悠鳥影視字幕組 http://bbs.uubird.com)
這段對話發(fā)生在羅漢公主Eowyn和巫王安格瑪之間?!癿an”既可以指人類又可以指男性。句子中第一個“man”指的是“人類”,而第二個指的是“男人”,但在中文中,沒有這樣的同義詞可以表達(dá)“人類”和“男人”。為了達(dá)到源語言文本中的這種幽默的效果,本文提供一個翻譯版本作為參考。
Test version of translation
Angmar:You fool.
安格瑪:愚蠢!
Angmar:No man can kill me.
安格瑪:沒有人能殺死我.
Eowyn:Die now!
伊歐文:受死吧!
Eowyn:I am no man.Ahh!
伊歐文:我就是“沒有人”!
Example 7
(深夜,Elrond與Aragon在帳篷內(nèi))
Elrond:She will no long survive the evil that now spreads from Mordor.
愛隆王:她看不到你們和魔多軍交戰(zhàn)了。
Elrond:The light of the Evenstar is falling.
愛隆王:亞玟的生命正在變?nèi)酢?/p>
(譯文來自悠悠鳥影視字幕組 http://bbs.uubird.com)
Evenstar是精靈公主Arwen的項鏈。在電影中,精靈們擁有不朽的生命,除非他們感到極度悲傷,否則他們不會死。如果直譯為“蒼暮之星的光芒正在變?nèi)酢?,雖然源語言的隱喻將會保留,但對于那些以前從未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來說卻毫無意義,所以采用了意譯策略。
Example 8
(在Minas Tirith的白塔之內(nèi),Denethor反駁Gandalf)
Denethor:Do you think the eyes of the white tower are blind?
迪耐瑟:你以為我的眼睛瞎了嗎?
Denethor:I have seen more than you know.
迪耐瑟:我知道的遠(yuǎn)比你多。
(譯文來自悠悠鳥影視字幕組 http://bbs.uubird.com)
在這句話中,“white tower”指的是Minas Tirith,王者之城,剛鐸的首都。如果把句子直譯成“你以為白塔的眼睛瞎了嗎”,中國觀眾可能會對這個比喻感到困惑。所以這里應(yīng)該用意譯法,迪耐瑟是剛鐸城的掌管者,“the eyes of the white tower-白塔的眼睛”指的就是他。此外,中文中的“眼睛”也可以表示“耳目,眼線,探子”,所以將句子翻譯為“你以為剛鐸的探子都沒有用嗎”可以達(dá)到更好的文化對等效果。
通過對字幕翻譯策略的探索,本文展示了功能對等理論在字幕翻譯中的應(yīng)用,并闡述了如何利用該理論指導(dǎo)字幕翻譯。電影作為文化的載體,在文化傳播中具有重要價值。由于字幕“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特殊性,字幕翻譯不同于普通的文學(xué)翻譯。為了使觀眾獲得更符合源語言的信息,奈達(dá)的功能對等理論有助于譯者實現(xiàn)源語言和目標(biāo)語言的功能對等,進(jìn)而實現(xiàn)文化對等和詞匯對等。此外我們不應(yīng)該只遵循一種翻譯原則機械地應(yīng)用某一種原則,而是找到最契合該電影的方法,使觀眾更好地了解外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