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 要:辭海定義: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地教學,發(fā)揮其長處,彌補其不足,激發(fā)其興趣,樹立其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因材施教;小學體育;課堂教學
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一、對“因材施教”的理解
我對因材施教的理解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因“才”施教,二是因“材”施教。
1.因“才”施教
所謂因“才”施教,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該尊重和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xiàn)為先天的遺傳因素上的差別,而且還表現(xiàn)為其身心成長、美育形成與智力發(fā)展的后天條件上的差別。這也充分說明了在平時教學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2.因“材”施教
所謂因“材”施教,我個人理解為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大綱、教材、教參的指引下,通過改變教育教學手段和方式,靈活運用教材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要靈活。陶行知先生說:“時代是在繼續(xù)不斷地發(fā)展,做一個現(xiàn)代人,保證川流不息的現(xiàn)代化。教育應是動態(tài)的、接受熏陶的?!边@也就從另一方說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二、心得體會
我從事將近八年的教學工作,通過平時的課后教學反思以及教學中的不斷改進,就此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1.因材施教要考慮到“優(yōu)秀生”與“學困生”問題
2010年9月份,我踏上了教師這個神圣的職業(yè),當時是滿懷激情,當初的想法就是小朋友應該很聽話,教起來也應該很順手。通過幾個星期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當初的想法太簡單了。
一個班級總有優(yōu)秀生與學困生,如何做好他們的教育工作,就需因材施教。優(yōu)秀生對于技術動作的習得能力強,對他們采取自學加點撥,這樣做大大提高了優(yōu)秀生的自信心。在現(xiàn)實教學中就有鮮活的事例:一(3)班的××同學,不管是老師上跑、跳、投還是技巧課,他的模仿能力特別強,老師一個動作示范后他就能很好地掌握老師所教的技術動作。而對學困生的教育是個難題,不管老師怎么去教,怎么去糾正,他們對于技術動作的掌握效果都比較差,對他們更要因材施教。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不斷使用激勵性語言去鼓勵他們。在教學中,對學困生要傾注更多心血,下最大功夫,要多講、多練、組織一幫一、優(yōu)生帶學困生等方式轉化學困生。一(3)班的××同學,自身的協(xié)調性很差,在老師的不斷鼓勵和同學的幫助下,動作的習得能力和身體協(xié)調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倍增,性格也變得開朗了。
2.因材施教要考慮學生的智力因素、愛好興趣、心理特征
在教學中,根據(jù)小學生的好奇心理,教師隨時變化教法,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如學生在課堂出現(xiàn)疲勞狀態(tài)時,教師可以用一個小游戲營造氛圍。
一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的保持時間相對比較短,對新鮮事物的興趣較高。所以在低年級的體育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抓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因材施教,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一(5)班有這么一個同學,上課的時候就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站在那里,給人一種“人在曹營心在漢”的感覺,我一直在想如何讓他改變。后來通過了解,我才知道這個學生文化成績很優(yōu)秀,但是他體育成績很差。在之后的課上,我就不斷地給他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教師的不斷鼓勵和同伴的幫助,他漸漸愛表現(xiàn)了,也更加自信了。
3.因材施教要考慮課堂實際情況
課堂就如同戰(zhàn)場,戰(zhàn)場上需要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課堂上則需要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不持久,經常出現(xiàn)不專心聽講的現(xiàn)象,有的學生講悄悄話,有的學生我打你一下、你打我一下,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要故意停講,眼睛直視該生,示意、警告,讓其專心聽講。老師在授課中,必須隨時注意學生的動態(tài),掌握學生的心理,隨時改變教學的方法和速度。
三、小結
1.無論是對學生的了解,還是對教材的把握;無論是對教法的研究,還是對學法的指導定位,都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始終堅持這一主導思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真細致地組織教學,使學生能夠最有效地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
2.因材施教,即教師通過自己的優(yōu)勢,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學內容,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因材施教既是教學方法,又是教學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在運用這一方法,堅持這一原則的時候,必須處理好教師、學生、材料三者的關系。
3.學習陶行知,弘揚陶行知思想,在實踐中得以應用,走在行知路上,塑造精彩人生。崇尚行知真善美,愛滿天下譜新篇。在教育教學當中一展自己的風采。在陶行知思想的指導下,老師的業(yè)務水平能夠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水平能夠進步。老師能夠關注個體,因材施教,實事求是,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每一位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春天,但前提是需要老師去發(fā)現(xiàn)和引導,因材施教就是很好的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06.
[2]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出版社,2003.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