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孝平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農(nóng)村的文化生活非常貧乏,鄉(xiāng)里人要看場電影是件不容易的事,得等到縣上送電影下鄉(xiāng),才能圓了心愿。
“今晚村里放電影!”聽了這好消息,我們一群好伙伴歡呼雀躍。逢人就問:“今晚有電影,你知道不?”若是人家搖搖頭說:“不知道。”我們心里偷著笑呢。若是人家點點頭說:“知道。”我們嘀咕著,他咋也知道,心里不免有些掃興。
下午,學校往往會提前放學,老師也不再布置作業(yè),家里人又相當寬容,小伙伴們就不用提擔籠到野地里割草了。
太陽還沒落山,放映員早已在場院兩棵大樹之間掛起銀幕。我們這些半大小子毛頭姑娘,爭先恐后來到場院,擺好小凳子為自己家占地方。
這一天,村里人紛紛捎話帶信,告訴親戚朋友來看電影。中間的好位置,肯定坐著七大姑八大姨,岳父大人丈母娘。暮色之中,只見大伯輕搖蒲扇,愜意地抽著旱煙。年輕媳婦們,頭挨頭,肩并肩,絮叨著私房話。天完全黑下來,電影也就開演了,整個場院里寂靜一片,人們都全神貫注到銀幕上。
當看到壞蛋們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大伙恨得咬牙切齒;當看到解放軍吹起沖鋒號打鬼子,大伙樂得拍手稱快。
電影里的人哭咧,鄉(xiāng)里人悄然抹淚。
電影里的人笑咧,鄉(xiāng)里人喜上眉梢。
秋蟲低吟,月亮高懸。放映機旁的燈亮了,電影放完了,村里人幫放映員收拾東西,我和小伙伴們激動得不想回家。
過去了多少日子,鄉(xiāng)里人議論的還是那場電影——電影里的人物,電影里的故事。那時候鄉(xiāng)間大場院上放電影,就像給鄉(xiāng)里人少鹽缺醋的生活,突然間添了點祈盼的油星,沖淡的是平時生活的苦愁,勾起了對未來日子的憧憬。
如今農(nóng)村富裕了,走進影廳看場電影,也是很平常的事。但鄉(xiāng)間大場院上看電影的喜慶氛圍,如今坐在豪華影廳里的人們難以體會到的。那一種快樂,那一種自在,仿佛一幅雕刻在我記憶深處充滿鄉(xiāng)韻鄉(xiāng)情的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