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火紅
【摘 要】 事物總是在發(fā)展的,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總是能獲得更多。目前關于羨余的討論正如火如荼,我們進行語文教學的就更應參與其中,使我們的說話更符合邏輯,符合常理。作者在本文中簡要闡述了一些其在學習中的見解。
【關鍵詞】 羨余;語文教學;小學
語言的本質(zhì)是信息傳遞的工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語言也在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對于原有修辭格式中一些難以解釋的語言現(xiàn)象,有時需要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詮釋,這樣才能說得通。羨余就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種奇特現(xiàn)象。羨余是一種語形相對于語義有所剩余的語言現(xiàn)象。這種語言現(xiàn)象在很大程度上,特別是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不大認可的,認為這是一種語法上的錯誤,而實際上這種語言現(xiàn)象很平常、很習慣。
比如“報刊雜志”,“刊”就是雜志、登載的意思;雜志:刊物、零碎的筆記;有“報刊”就無需把雜志加入,這樣讀者就已明白語意了,可是說話習慣上卻要把“雜志”與“報刊”連起來用,這是語意的重復,“雜志”相對“報刊”就是羨余。如,今年我校訂了許多報刊雜志。在小學教學中這樣的語句稱之為病句,其中的“報刊”或“雜志”就必須刪除一個這個句子才是完整的、準確的。難道說大人可以把話說錯,而小學生卻不能有錯。這又該如何解釋這種語言現(xiàn)象呢?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本第五組綜合性學習中:《遨游漢字王國》中這樣寫道:“漢字大約產(chǎn)生于四千多年前,它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這其中有很多未解之迷?!薄斑@其中”當中的“這”指示代詞;“其”也是指示代詞?!捌渲小焙汀斑@”都指代同一語素“漢字”。
再比如,“凱旋而歸”,凱旋:戰(zhàn)勝歸來。已經(jīng)把要表達的意思講得很明確了,卻在后面贅以“而歸”這是一句明顯的重復錯誤。著名語文專家呂叔湘認為:“有些習慣的語言,從邏輯角度來分析是講不通的,但大家都這樣說,而且都懂得是什么意思,那就不能不承認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绷w余這一修辭格式正好解釋了這種語言現(xiàn)象,在現(xiàn)代漢語中,某一個語言組合中有多余的而不視為“贅疣”稱為語言的“羨余”現(xiàn)象。
但有的重復是無效的,或明顯多余,有時甚至會造成語句不通,不合乎人們的說話習慣,這種情況即可“確診”是錯誤的句子,按常理劃入錯句之中,并加以修改。比如,頤和園是一個美麗、景色優(yōu)美的公園。教學中則要求學生刪去“美麗”或“景色優(yōu)美”。這樣人們會認可這個句子的簡潔、準確。像這樣的語句有很多,專供學生修改,以培養(yǎng)學生的譴詞造句能力。
羨余成分的語句在小學課本中也不乏例字。比如,“因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們這位鵝老爺?shù)钠?,每逢它吃飯的時候,狗就躲在籬邊窺視?!边@句中的“每逢”“時候”,就是相互羨余。再比如,“一個14歲的孩子,獨自一人游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會相信。我問烏塔:‘你一個人不怕危險嗎?你爸爸媽媽不擔心嗎?”這段話中的“獨自一人”和“你一個人”都有羨余成分。但這種羨余更多時候不認為是多余的,符合人們說話的習慣和常理,我們認為是有效的,起著一個強調(diào)的作用,也就認可這種語言形式。
這就讓我們在教學中要做到與時俱進,既要咬文嚼字,又要能通過新知識的學習,了解語言的發(fā)展、變化。事物總是在發(fā)展的,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總是能獲得更多。目前關于羨余的討論正如火如荼,我們進行語文教學的就更應參與其中,使我們的說話更符合邏輯,符合常理。這是本人在學習中的一點淺見,希望有興趣的老師能與之探討。
【參考文獻】
[1] 呂叔湘. 呂叔湘選集[M].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令怡. 語言里的“羨余”現(xiàn)象[J]. 小學語文教師,2008(5).
[3] 劉云漢,王俊霞. 語文規(guī)范化簡論[M]. 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