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博識
摘 要:數(shù)學中的分類討論思想,在議論文寫作中同樣適用。在運用時需要注意:每級分類需按同一標準進行;分類應逐級進行;分類應盡可能全面,將所有的情形考慮到。
關(guān)鍵詞:議論文寫作;分類討論思想;思維
數(shù)學中有一種思想叫分類討論思想。每個數(shù)學結(jié)論都有其成立的條件,每一種數(shù)學方法的使用也往往有其適用范圍。在我們所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中,有些問題的結(jié)論是不唯一確定的,有些問題的結(jié)論在解題中不能以統(tǒng)一的形式進行研究,還有些問題的已知量是用字母表示的形式給出的,這樣字母的取值不同也會影響問題的解決。由上述幾類問題可知,就其解題方法及轉(zhuǎn)化手段而言都是一致的,即把所有研究的問題根據(jù)題目的特點和要求,分成若干類,轉(zhuǎn)化成若干個小問題來解決,這種按不同情況分類,然后再逐一研究解決的數(shù)學思想,我們稱之為分類討論思想。[1]
這種分類討論思想在議論文寫作中同樣適用,而且非?!肮苡谩?。
一、從課文中來
筆者試以魯迅的《拿來主義》和蘇洵的《六國論》為例開展闡述。
《拿來主義》是魯迅的經(jīng)典文章。文章正是巧妙地使用了分類討論思想,從而順暢地推理出自己的結(jié)論。
為什么必須要實行拿來主義呢?對待外來文化,可以有四種不同的態(tài)度:其一是閉關(guān)主義,其二是送去主義,其三是送來主義,其四就是拿來主義。閉關(guān)主義,閉關(guān)鎖國,不與外界交流,最終被槍炮打破了門,碰了釘子,不可行;送去主義,崇洋媚外,一味地送去(文化遺產(chǎn)等),總有一天會送完;送來主義,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后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等等,人們對于洋貨產(chǎn)生了恐懼。既然一個整體的四種可能中有三個都被否定了,那么就只能選擇最后一種了,即一定要實行“拿來主義”。
得出了這個觀點,再論述“怎樣拿來”就順理成章了。而魯迅在論述怎樣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時,再次使用了分類討論思想。
為什么必須要采取批判繼承的態(tài)度呢?怎樣對待文化遺產(chǎn),可能有四種態(tài)度。第一,采取逃避主義;第二,采取虛無主義;第三,采取投降主義,第四,采取批判繼承的態(tài)度。采用逃避主義,用“孱頭”比喻對文化遺產(chǎn)采取徘徊不進的態(tài)度,作者否定此態(tài)度;采用虛無主義,用“昏蛋”比喻對文化遺產(chǎn)采取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作者也否定了此態(tài)度;采用投降主義,用“廢物”比喻對文化遺產(chǎn)采取全盤吸收的態(tài)度,作者也否定了此態(tài)度。最后,可供選擇的只有拿來主義,批判地繼承了。這種論證推理,邏輯上是非常嚴密的,很好地體現(xiàn)了議論文思維嚴密的特點。
再來看蘇洵的《六國論》,這又是一篇成功運用分類討論思想的范例。
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從大的角度講,六國能做的可以分為兩種情形:賂秦和不賂秦。如果能夠講明“不賂秦”的好處,那么觀點自然倒向“弊在賂秦”了。作者蘇洵果然也是這樣做的。他先是講如果“不賂秦”,與秦戰(zhàn),秦之所得未必多,諸侯之所亡未必少,秦之欲未必大,齊國未必依附秦,燕國未必鋌而走險,趙國未必智力孤微,秦人未必積久而威??磥怼安毁T秦”有如此多的好處,可惜,大家都沒有這樣做。再加上“賂秦而力虧”,因此,可以自然得出結(jié)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二、到作文中去
例1 (2017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題)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心靈之書”。
對此你有什么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
這道作文題的命題者就用了分類討論的思想。把“書”這一整體分為“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和“心靈之書”。學生在寫作中沿著這種分類討論思想,也能表達出自己不同的見解。比如有學生在寫作中分成這樣幾個角度:閱讀有字之書,體驗儒雅氣質(zhì);深讀無字之書,體察百味生活;品讀心靈之書,感悟?qū)庫o人生。還有的學生這樣寫:有字之書,為人生奠基;無字之書,為人生加油;心靈之書,為人生塑魂。也有學生這樣構(gòu)思:有字之書可立命;無字之書覓真知;心靈之書不迷途。
命題者從命題的角度就在展示一種對“書”的多維理解,同時也在引導考生對不同的“書”展開分類討論,從而加深認識。
例2 (2018屆南京高三三模作文題)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生活中少不了游戲,游戲是一種娛樂活動,也是一種處事方式,還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游戲,有的需要積極投入,有的則需要保持距離。
材料給出了“娛樂活動”“處事方式”“人生態(tài)度”三個方向,以及“積極投入”“保持距離”兩種態(tài)度??忌枰∫粋€方向和一個態(tài)度作為文章觀點。
如果選擇“娛樂活動”方向,恐怕就得用到“分類討論”。
面對“游戲”,有人選擇“游戲”,有人選擇“不游戲”。如果選擇“游戲”,那么還有“有益的游戲”和“有害的游戲”的區(qū)分。如果選擇“有益的游戲”,那么是“多玩”還是“適度的玩”;如果選擇“有害的游戲”,那么,到底是“不玩”還是“少玩”。這些都需要在作文中加以討論界定,此后的論述才有針對性,才有可行性。
經(jīng)過這樣的思維鏈條的訓練,對待“游戲”這一實體概念的分析就非常全面了。如果后文能夠遵循這樣的邏輯推理完成寫作的話,就能很好的體現(xiàn)思維的嚴密性,而這一點恰恰是當今學生所欠缺的。
例3 包利民散文《人生大憾是選擇》(文章略)。
這篇文章是分類討論的經(jīng)典。要想在極短的篇幅內(nèi)將“選擇”這個深刻的命題論述清楚,其實是非常有難度的。這篇文章就選取了“分類討論”的方法,將三種截然不同的關(guān)于選擇的情況分別討論,從各個角度進行關(guān)照,最終達到將問題論透的目的。
這篇文章作者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證。論證如下:第一種遺憾,就是不會選擇;第二種遺憾,是不堅持選擇;第三種遺憾,就是不斷地選擇。
的確,我們經(jīng)常面臨各種選擇,生活中的,工作上的,情感上的,每一次選擇,都會讓我們彷徨。而且,有時候,一些選擇是伴隨著誘惑而來,則更使我們難以判斷。所以,選擇錯了,就成為莫大的遺憾。第一種情況比較簡單,是選擇去還是不去,是接受還是不接受,是同意還是不同意。也就是說,那個門在那里,你只要選擇進還是不進。這種看似簡單的問題,卻總是難住了太多的人。因為總要思前想后,瞻前顧后,所以就猶豫不決,不會選擇。第二種情況,明明已經(jīng)選擇了,在別人的勸說下,或者情況的變動下,就輕易地改變了主意,這是許多人的通病?;蛘咝睦镆呀?jīng)有了選擇,可忽然發(fā)現(xiàn)別的備選條件發(fā)生了改變,變得更好,于是慌忙放下心里最初的答案,奔向另一個目標。這樣疲于奔波,往往錯過了太多的機遇。第三種情形,不斷地選擇,其實根本就不是選擇。因為在那些人心底,根本就沒有一個選擇的概念和意義,把選擇當兒戲,終會被選擇誤一生。那些人看似忙忙碌碌,過得充實,其實只是在疲于奔命而已。連自己心中要堅持的是什么、要堅守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走的路再多,也只是在原地轉(zhuǎn)圈。[2]相關(guān)情況可以用圖1來表示。
三、注意要點
(一)每級分類需按同一標準進行
在具體的分類討論思維中,每一個級別的分類應按照同一標準進行。《拿來主義》中的閉關(guān)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和拿來主義,這四個“主義”是一個層面的,即都屬于對待外來文化的不同態(tài)度?!读鶉?》中的“賂秦”和“不賂秦”也是一個層面的,是在講對待秦國的兩種態(tài)度。例2中的“游戲”和“不游戲”,“有益的游戲”和“有害的游戲”也是從一個層面來講的,是按照一個標準得出來的兩個不同的結(jié)論。例3中的“選擇”和“不選擇”,“選擇正確”和“選擇錯誤”同樣也是按照一個標準得出來的兩個不同的結(jié)論??傊考壍姆诸愋璋赐粯藴?,切不可“不同屬性”。
(二)分類應逐級進行
在具體的分類討論中,我們還需要遵照“逐級進行”的原則。例1中對“書”的三種理解,“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就是逐級進行的,逐級拔高,逐級虛化。在例2中,第一級為“游戲”和“不游戲”;第二級為“有益的游戲”和“有害的游戲”;第三級為“多玩”“適度的玩”“不玩”和“少玩”。這三個級別就是逐級遞進的。例3中的“選擇”和“不選擇”為第一級,“選擇正確”和“選擇錯誤”為第二級,“中途放棄”和“堅持到底”為第三級,“不斷地再選擇”和“不再選擇”為第四級,同樣也是逐級遞進,步步深入的。
(三)分類應盡可能全面,將所有的情形考慮到
分類討論的最大敵人就是分類不全,分類不全,集合就不是閉合的,接下來的討論便“漏洞百出”,毫無意義。比如,《拿來主義》中的閉關(guān)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和拿來主義,這四個方面已經(jīng)涵蓋了對待外來文化的所有態(tài)度,這樣這個集合就是閉合的,接下來再逐個擊破就可以了。面對怎樣對待文化遺產(chǎn)時,可能有四種態(tài)度:逃避主義,虛無主義,投降主義和批判繼承。這四種態(tài)度也涵蓋了面對文化遺產(chǎn)時的所有態(tài)度,也是閉合的。又如,“賂秦”和“不賂秦”,“游戲”和“不游戲”,“有益的游戲”和“有害的游戲”,“選擇”和“不選擇”,“選擇正確”和“選擇錯誤”,同樣也是涵蓋了所有可能,也都是閉合的。
總之,應用分類討論思想解決問題時,必須保證分類科學,標準統(tǒng)一,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并力求最簡。將這種思維植入議論文寫作,將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樸希蘭,樸勇杰.分類討論思想在高中數(shù)學解題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02):169-170.
[2]包利民.人生大憾是選擇[J].領導文萃,2015(0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