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潤
【摘要】合作學習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需要教師的有效設計與指導。教師要激發(fā)合作動機,促進有效參與;設計預習任務,確保合作實效;基于學生主體,推進合作深度;改革評價方式,保障合作效度,從而讓小學生的合作學習回歸實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實效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這門課程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展開學習?!焙献鲗W習讓學生的定位得以改變,學生從以前的旁觀者變成了現(xiàn)在的參與者。通過合作學習,學生養(yǎng)成了傾聽的好習慣,并且合作意識也增強了。但是學生并沒有對合作學習有一個系統(tǒng)全面的理解,只能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來展開合作學習。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讓學生的合作學習回歸實效呢?
一、激發(fā)合作動機,促進有效參與
學生想要學習的動機通常情況下是由誘因和內(nèi)驅力共同作用而產(chǎn)生的,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和激勵學生,讓學生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教師的引導要基于學生的主體地位來展開,讓學生有一個愉快、和諧、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進而高效地展開合作學習。對學生的情感以及參與的動機進行激勵,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交流和探索中來。
例如,在對《廬山的云霧》這一課展開教學時,在上課之前筆者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利用小組合作來對廬山的相關材料進行搜集,上課時讓每一組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們所搜集的資料。此時,筆者給出了一個問題:“大家看到該圖之后有沒有想到什么?通過這段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基于此來引導學生在組內(nèi)展開討論,同時給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來讓全班學生進行探討。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調(diào)動,并且體悟到了廬山云霧的魅力,加深了對廬山云霧的認識以外,合作學習還讓學生有了和文本交流的平臺,讓他們抱著好奇心去閱讀文本。
二、設計預習任務,確保合作實效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庇纱丝芍?,預習對于教學來說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新課改之后,教師要加大對預習的重視程度,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對預習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很多學生都不會預習,更不用說主動學習新知識了。學生在課堂上通常都是被動地學,伴隨著教師的灌輸,學習能力無法得到提升。所以,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主動的預習,進而提前學習新知識。
1.引導學生合作搜集資料
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知道怎樣獲得合適的資料特別重要。所以,教師在讓學生進行預習時,要基于教材內(nèi)容來設計有趣味的預習課題,引導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來搜集資料,然后進行篩選,進而找到合適的資料。
例如,在對《長城和運河》這一課展開教學時,筆者通過不同的課題來引導學生展開合作預習,學生的預習效果非常好。長城與運河都是我們國家非常浩大的工程,其中包含了我國大量勞動者的智慧和汗水,可以說是奇跡?!安坏介L城非好漢”這句話說得非常好,它讓很多人想要到長城去看看,感受一下長城的偉岸。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非常感興趣,為了讓學生對長城和運河有更深入的了解,筆者設計了多個問題,通過抽簽的方式讓各小組來選取問題,問題主要有:
(1)為什么要修筑長城?可不可以搜集一些和長城相關的其他資料?
(2)為什么要修筑京杭大運河?可不可以搜集一些和京杭大運河相關的其他資料?
(3)大家對我們國家的其他“奇跡”感興趣嗎?列出你感興趣的“奇跡”,并對相關資料進行搜集。
通過如此預習,讓學生對資源進行了充分利用,而且通過合作分工,學生可以很好地完成預習課題任務。
2.引導學生提出合作任務
在開展預習活動時,教師可以進行適當?shù)母倪M,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進行解決。即教師先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后,基于主題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如此一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讓他們變被動為主動地進行學習。
例如,在對《鞋匠的兒子》這一課展開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在閱讀課文后提出問題,并基于此展開合作預習。在進行預習時,學生要先對課文進行閱讀和思考,然后再提出問題,小組內(nèi)對問題進行整合,并展開討論,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進行預習時,每組學生提出的問題均不相同,教師可以讓小組之間進行問題互換,讓他們基于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同時也取得了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基于學生主體,推進合作深度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說道:“閱讀教學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葉圣陶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教育家,他曾經(jīng)說過學生要有“可以不用等老師講,自己學習”的能力。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明確教和學的關系: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師要基于學生來展開教學。
1.引導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學生參與到課堂的形式有很多種,要讓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而不是僅少數(shù)尖子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筆者通?;诮虒W的重點和關鍵點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因為,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的畏懼心理得以消除,從此他們敢于發(fā)言,樂于讀書。例如,在對《說勤奮》這一課展開教學時,筆者讓學生對“古今中外,每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這句話進行理解時,便引導他們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同時讓他們將組內(nèi)發(fā)言最少的學生選出來,讓該學生對小組學習情況進行匯報。在筆者安排完之后,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和討論之中,課堂學習氣氛非?;钴S。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調(diào)動,同時發(fā)言較少的學生也有了發(fā)言的機會,很好地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2.引導學生互相啟發(fā)學習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相互之間進行幫助和啟發(fā),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表現(xiàn)的機會,從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對《誠實和信任》的最后一節(jié)展開教學時,筆者給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基于自己的生活來談一下你是如何理解“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這句話的?筆者還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他們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誠實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人們在交往的過程中,要講誠信;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有很多人要交往,要時刻講誠信,如此才能順利……假如讓學生自己學習后站起來回答該問題,得到的答案一定是不全面的,但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之間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得出了非常全面的答案,同時使他們的推理、判斷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改革評價方式,保障合作效度
小組評價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在進行實際操作時非常復雜。假如過多地關注后進生和中等生,就會打擊優(yōu)等生的參與積極性,而假如過多地關注優(yōu)等生,就會出現(xiàn)強的更強、弱的更弱的現(xiàn)象。為了讓小組評價變得更加有效和公平,筆者進行了這樣的嘗試。
第一,在進行口頭評價時多給予激勵。無論是小組展示還是個體展示,教師都要對他們的優(yōu)點進行挖掘,著重講述他們的優(yōu)點,而盡量避免講述他們的缺點。
第二,用“★”來對優(yōu)秀的個人和小組進行評價。需要注意的是,加“★”要真實有效,如此才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應該怎樣實施呢?筆者是這樣做的:教師設定評價周期,每個周期評比一次,采取多種獎勵方式,例如物質獎勵、獎狀獎勵,或者讓獲獎的小組少寫作業(yè)……這樣的獎勵看起來很小,但是在學生眼中卻非常重要,這是成功的標志,同時這樣的獎勵還會鼓勵沒有獲獎的學生在以后更加努力學習。
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評價時要注重均衡,如果有一組經(jīng)常性落后,就要人為地制造機會來讓他們獲得進步,讓他們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基于以上四方面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優(yōu)化,從而使課堂合作學習回歸實效。
【參考文獻】
[1]馬麗娜.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教學策略設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2]朱曉蕓.小學語文閱讀反思性學習模式的建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3]陳雁.加強小組合作,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7(4).
[4]左昌倫.促進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J].荊楚學刊,2003(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