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數次課程改革的實施,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逐漸重視的學生差異資源的重要性以及教學價值。與中國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在于,現代化的教育模式能夠正視學生的差異化,認識到個體的差異性和獨特性,是人類社會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傳統教學模式的整體化、一致化思維,是十分不利于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的。正確認識到客觀存在的學生差異資源,能夠幫助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構建更加多元化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促進教學主體間的溝通交流,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學生差異;教學資源;教學價值
一、引言
個體間的差異化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差異化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個人認知水平、成長環(huán)境以及先天因素,與此同時,,差異化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分為兩種不同的差異:一是非穩(wěn)定性的個性差異,主要包括個人需求、興趣愛好以及動機等方面;二是穩(wěn)定性的個性差異,主要包括性格特征、價值觀念等。由于個體差異存在的客觀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無法忽視個體差異對于教學的影響,這種影響既有正向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同時由于個體間的差異存在,會導致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出現差異逐漸擴大的趨勢,最終分化為不同的領域。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差異化的教學價值,提供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教學內容。
二、學生差異資源的教育教學價值
(一)有利于多樣化、個性化人才培養(yǎng)
實施差異化教學模式,能夠進一步發(fā)掘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同時能夠幫助教師充分認識到形成學生不同人格的主要因素,從而正確認識學生的不同價值觀念和個性?,F代化教育理念更加倡導人性化,主張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因為這樣,能夠幫助教師認識到學生的不同特點,從而因材施教,進一步促進多樣化人才的養(yǎng)成。
(二)有利于形成多元化學校生態(tài)環(huán)境
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主要來源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了家庭的生長環(huán)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先天智力因素等,這些差異化會反映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帶來許多不同的影響。而這些學習過程的狀態(tài)表現,進一步組成了多元化的學校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了學校中不同學習方法、不同學習組織形式的出現。
而這種差異化的具體表現,能夠為學校帶來更多的生機與活力,促進多元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形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正確認識到學生的不同個性,從中尋找到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和獨特性,并加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只是片面的強調統一和一致,抹殺了部分學生的個性與潛能,導致教育工作喪失了其原有的生命與活力。個性化和差異化是學校生態(tài)環(huán)境得以良好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所以必須重視學生的差異化發(fā)展。
(三)有利于生成合作交往、共生共長的教與學過程
由于學生們在知識水平、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合理運用這種差異,就能夠幫助促進學生正常的學習交流,通過不同思維的交流與碰撞,能夠形成良好的差異互動,這種差異互動往往是多向性的,良性的學習環(huán)境因素。學生生活在一個更加開放,更加注重思想交流的環(huán)境中,能夠十分有效的幫助學生實現合作交往、差異互補的教學目的。這種互動不僅僅局限于學生之前的互動,還體現在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這種催生出更大的學習潛力,開發(fā)學生更多的潛能,是現代化教學目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實現學生差異資源利用最大化的途徑
(一)樹立差異意識
首先,作為傳授知識的主體,教師必須樹立起差異化的思想,正確認識到學生間的差異是普遍存在的,是無法通過強制手段進行統一的。這就要求教師們擁有更加包容,更加開放的教育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發(fā)現學生們的不同個性和潛在動力,通過更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加深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從而促進師生關系的良好建立。教師在面對學生整體時,應該明確認識到,學習共同體是許多學生個體共同組成的,所以正確認識到個體差異,能夠幫助老師引導學生們取長補短,開發(fā)自身的潛能,促進自身的最大化發(fā)展。
(二)發(fā)掘學生差異資源的教育教學價值
想要更加順利的實施差異化教學,就必須進一步了解到學生個體的差異資源。作為教師,應該更加充分發(fā)現學生的差異體現,并從中發(fā)掘出更多的教學價值,從而滿足促進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求。在關注學生整體的過程中,同時也要重視到不同個體的個性形成,充分了解到不同學生的個人需求、潛能以及動機,重視人性的教育觀念。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該注重靈活性和多樣性,學會根據不同的教學主體和教學目標,進行適當的變化,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發(fā)展。具體實施方法有:通過制定有差異化的教學目標和問題情境設定,來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同時還要采取更加靈活的動態(tài)性考核評價體系,尋找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不同問題。
(三)尊重學生差異 ,促進和諧發(fā)展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和差異資源,教師應該做到正確看待,同時發(fā)現其中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認識到差異產生的主要來源,從而判斷出不同差異化對于學生產生的不同影響。通過這種分析,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做好課前準備,對于有消極影響的方面,幫助學生進行改善,具有積極影響的方面,需做到進一步加強和促進。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學生差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更好的促進每個學生的個體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崇喜. 體育新課程視野下學生差異資源的價值取向與教學策略[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48(4):1-7.
[2] 曹紅鋒. 關注學生差異資源促進教育公平發(fā)展[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8, 25(1):42-43.
[3] 林慧娜. 從一堂公開課談學生差異資源的捕捉和利用[J]. 福建教學研究, 2015(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