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生
【摘 要】高中物理習題課教學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實踐。目前,相當一部分高中教師和幾乎所有的學生對物理習題課教學在認識上均存在一定的誤區(qū),本文在分析習題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對高中物理“無問式”習題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的一些體會進行闡述,希望能夠對大家在高中物理習題課教學實踐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物理;習題教學;“無問式”教學模式
眾所周知,高中物理學習中,習題是高中物理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習題課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以指導學生進行物理練習為主的課叫做習題課。習題作為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橋梁,它對于深入理解高中物理基本知識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建構模型等物理必備能力,以及從中汲取深入淺出的實際知識等都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傳統(tǒng)習題課教學的不足
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習題教學,是建立在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的基礎上的,由教師主導,選用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結果唯一的典型習題,通過復習、強化以前知識的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的思路沿著一個方向,按照一種思維模式進行被動的解析,分析過后,再通過布置幾道類似的習題讓學生模仿套用解析訓練,使學生達到模擬式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更多關注的是學習的結果(即知識掌握的多少),使大部分學生積累的只是知識,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對于若干年后不從事物理專業(yè)的學生,有些物理知識也就淡忘了,那么這樣的知識學習就不會為他們將來的發(fā)展提供有效的幫助。從高中物理課改開始,就一直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訓練學生的適應能力,這點也是傳統(tǒng)習題課上所無法實現(xiàn)的。
二、學生的習題課學習的現(xiàn)狀
在平常的物理習題課教學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經(jīng)歷了大量的習題訓練后,學生成了做題的機器,對經(jīng)常遇到的典型題目做的還不錯,但如果遇到類似題目,雖然只是對題目的條件稍加變化或者對所問問題稍加變化就不能適應了,說明我們在設計習題時內(nèi)容太泛,針對性不強,典型例題不典型。另一種現(xiàn)象是習題設置不分層次,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而能力差的又跟不上,最終造成這兩類學生學習興趣下降。
有的習題課是老師表述的課堂,甚至是教師表演的課堂。雖然教師講得很到位、很清晰、甚至很精彩,但學生真正聽了的人有多少?有人曾做過一個調查:在教師“一言堂”的課堂上,愿意聽的同學中聽懂的只有一半,一半人中,聽了能記住的也只有一半,記住的人中能將知識再現(xiàn)的還是只有一半??梢运阋凰?,某班若有60個學生,假設都愿意聽教師從上課講到下課,最終能將知識再現(xiàn)的只有8人左右。
三、“無問式”習題課教學模式
所謂“無問式”教學,并非真的沒有問題,而是讓學生提出他們力所能及或者是想知道的問題,簡單的說就是在傳統(tǒng)習題課教學的基礎上,將習題的問題全部去除,只保留習題的物理情景。但是為了增強習題課的效率和教學效果,物理情景的選擇、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對問題的選擇、對學生問題的評價、問題的解決和延伸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一)構建“無問式”習題教學情景
例如(原題):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以5m/s的恒定速度運動,傳送帶長l=2.5m,今在其左端A處將一工件輕輕放在上面,工件被帶動,傳送到右端B處,已知工件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試求:工件經(jīng)多長時間由傳送帶左端A運動到右端B?(g取10m/s2)。
去除問題部分留下: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以5m/s的恒定速度運動,傳送帶長l=2.5m,今在其左端A處將一工件輕輕放在上面,工件被帶動,傳送到右端B處,已知工件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試求:
學生提問:
(1)工件有沒有受到傳送帶對它的摩擦力?如果沒有,為什么?如果有,那么是滑動摩擦力還是靜摩擦力?
(2)工件受到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
(3)工件從傳送帶A端到B端會一直加速嗎?
(4)工件從傳送帶A端到B端所用的時間?
(5)工件從傳送帶A端到B端的過程中,傳送帶的傳送的長度?
(6)工件在傳送帶上畫過的痕跡的長度?
(7)過程中都有什么樣的能量轉化?
(8)……
這種物理情景選擇主要是能夠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學生手頭的練習冊、復習資料、參考書等來進行,而且對學生的筆記的整理有很大的方便。同時,可以從學生提出問題的情況了解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了解和學習的情況,使教學能夠更有針對性的開展。
(二)引導學生積極提問
1.事先培養(yǎng)幾個能夠積極參與的同學,作為上課課堂活躍氣氛的“導火索”。通過自己的各方面的努力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并多關注那些沒有參與到課堂主氣氛中的學生。
2.在課前通過QQ群或微信群,通過布置作業(yè)的形式將我們第二天要討論的物理情景進行告知,要求同學們都去看看(這些信息技術中可以看到學生是否有看),以便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有更多的學生參與。
3.要精心設計好物理情景,要有能夠讓學生有很多的想象空間,又能夠聯(lián)系實際較多,還能夠設計多層次的物理知識的物理情景。
提高物理習題課堂的有效性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無論是以怎樣方式教學,教師都應緊緊圍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核心。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習題課堂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爭取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在習題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基礎,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注重方法的指導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相結合,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少走彎路,從而達到讓學生真正脫離題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閻金鐸,田世昆.中學物理教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俞紅珍.論教材的“二次開發(fā)”[J].課程教材教法,2015
[3]張?zhí)鞂?,王攀峰?高中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M].天津教育出版社
[4]張華.研究性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