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彬
摘 要:本文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多動癥兒童的深度關注,淺談了關于對多動癥兒童的教學方法以及相應的教育措施。在結合了現階段國內的現狀,且深切認識到小學教育對ADHD兒童的重要性,提出了幾點有成效的方法,如優(yōu)良行為干預措施,“隱形人”措施等,以達到為其提供更適合他們學習、生活的具有深遠影響的教育。
關鍵詞:ADHD兒童 改善措施 引導
一、關注ADHD學生注意特點的意義
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ADHD)主要體現為注意力缺陷、活動過于頻繁、不易集中注意力且容易激動的特點。很多學者通常將其稱之為“多動癥”。其病癥使得這些孩子在注意力與行為表現方面異于常人,這為其生活、學習以及與人的日常相處帶來了不便之處。
由于“多動癥”的病癥沒有體現出嚴重的身體欠缺或是顯著的感覺器官短缺現象,故這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特殊教育問題,對于教師來講,掌握有效應對可能出現在班級中的“多動癥”兒童的問題就成為必要的技能之一。在小學的學習生活中研究該病癥學生的注意力特點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二、ADHD學生常見注意力問題行為
ADHD學生,一般會體現出連續(xù)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和易激動等特點,通過對ADHD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觀察,此類學生在接受教育時經常出現的注意力問題行為根據發(fā)生的先后排序分為下列幾點:
(一)課前未做好上課準備。比如上課之前未將下節(jié)課所需的教材等準備好;
(二)上課進行時不易跟隨老師的學習進度。比如找不到老師所講內容的教材位置;
(三)課程進行過程中小動作多。比如不注意課堂紀律,沒有耐心,自己幾乎無法單獨的完成任務等。
三、教師對ADHD學生引導的必要性
“多動癥”學生的注意力缺陷以及由注意力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都是學生對自己的控制能力較弱所造成的,其中包括注意力方面、自我控制方面和管理組織方面。學生幾乎不能長久地專注于一件事情之中,這是注意力缺陷的體現。自我控制能力弱則體現在一些打擾老師上課的行為,比如大聲講話。管理組織水平低下是“多動癥”學生在認知環(huán)節(jié)的高級組織過程具有不足,比如準備和策劃的過程或是工作的記憶有缺損。
因此,面對“多動癥”兒童這種不完全意義上的特殊教育,一方面孩子自身很難做到自我監(jiān)控,另一方面在小學的教育體系中,常規(guī)教育外沒有成型的關于這類“多動癥”兒童的相關教育法規(guī)、教育模式,因此就更需要學校層面的引導、教師層面的“干預”策略,需要為這類存在于普通教育體系中的特殊教育付出更多的心血。
四、ADHD學生注意力引導的外國借鑒
許多美國的心理學家認為“多動癥”所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是教育教學資源和學生的需求兩者沒有匹配的后果。因此干涉的重點應要求教育者能夠意識到主要核心是他們直接控制的教育教學資源,使學生的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滿足。
日本的特別支援教育把“多動癥”兒童囊括其中,無論在立法和多動癥兒童注意力等問題的研究上,其水平已處于世界前列。
我們國內對“多動癥”兒童的認知大多停留在藥物解決階段,關于普通學校中的就“多動癥”兒童的注意力問題等的干預方法,鮮見研究。認識“多動癥”學生的注意力等問題,借鑒國外研究“多動癥”學生注意力等問題的干預措施,對一般的班級老師來說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
五、引導ADHD學生改善注意力的措施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面對班級里的“多動癥”兒童,在摸索中進行研究、探索、實踐,以下幾種方法能從多種角度、更加高效率的減少ADHD學生的問題。
(一)優(yōu)良行為干預措施
行為改變干預技術是對表現良好者給予獎勵,對表現較差者撤回獎勵或者進行處罰,從而增加或者減少這種現象的出現,建立并強化獎懲與行為間的因果關系。
(二)區(qū)別性強化措施
當優(yōu)良行為干預措施無法取得效果時,比如:“多動癥”學生想要得到老師同學的關注而大聲喧嘩,此時,老師可以選擇不對這種行為作出反饋,但是當他安靜下來時對其進行鼓勵和獎勵。有時候,“多動癥”學生的一些不良表現會對課堂秩序產生無法忽視的擾亂,這時,老師可以經過區(qū)別對待來強化同學的優(yōu)秀表現。
(三)同伴監(jiān)督干預措施
同伴監(jiān)督干預有下述四部分:一是確定良好表現(比如上課不大聲講話)和與此對應的較差行為(比如上課中擾亂課堂秩序)。二是培養(yǎng)同學區(qū)分良好與不良表現的能力。三是同學能夠發(fā)現彼此之間表現良好之處。四是對優(yōu)良行為進行強化。
(四)“隱身人”措施
告訴孩子們我們從現在起是魔法學校,我班有一個身穿隱形衣的人(也就是那個有“多動癥”癥狀的孩子),千萬不要把目光落在他身上,如果你看到他也要裝沒看到。作為“隱身人”也不能讓別人發(fā)現你,一旦去碰別人就會被人發(fā)現。于是“多動癥”孩子自然而然地成為“隱身人”。
(五)座位措施
“多動癥”兒童在教室位置的有效安排可以改變他的注意力問題。把“多動癥”兒童安排在老師的附近座位,這樣方便就近控制并及時給予獎勵監(jiān)管和反饋,遠離同學走動頻繁的地段和潛在的注意力分散物,比如過道和門窗。
(六)針對感覺調整行為的干預措施
“多動癥”學生的問題行為有可能與其感官刺激調整有關,比如應該做作業(yè)時卻在位置上不停搖晃。如:“多動癥”學生開始晃悠時,老師可以通過話語或者手勢示意他起立,從而使其在不得已時輕微晃動而不至于影響到其他人。同時可以調整活動順序,將不同刺激程度的活動交錯進行,向學生提供多種感覺通道的任務,讓他在普通教育活動中得到想要的感官刺激。
結語
“多動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好動等問題行為與學生自身的生理緊密相關,許多情況下并不是學生有意識的行為。所以,老師要對這類兒童與眾不同的行為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但是這不表示要聽之任之,通過多種積極措施的實施,“多動癥”學生的不良行為將會得到較大改善,上述提到的措施在實踐中證明了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學生及其身邊相關人員的生活學習質量,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