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蔣麗云
園本研訓例會活動就要開始了,業(yè)務部接陸續(xù)到了三位老師的電話:“主任,今天中午我有點事,就不來參加園本研訓了,和你請個假。”“主任,中午我們班小朋友尿褲子了,我在班上等家長,可能參加不了園本研訓活動了。”“主任,我頭有點暈,中午想在班級里休息一會兒,希望你能同意?!彼闵线@三位老師,本學期已有九名老師因為各種原因,向業(yè)務部告假,不參加園本研訓活動。是什么原因讓教師不愿意參加園部精心準備的園本研訓呢?是教師自我專業(yè)成長意愿不強?是研訓內容不夠豐富?還是研訓形式相對單一?
例會開始了,老師們三三兩兩地來到會議室,很多人低著頭、無精打采地找一個角落位置坐下并擺弄起手中的手機,前面的座位沒有人愿意去坐。在業(yè)務園長的多次要求下,后面的老師才不情愿地坐到靠近主講臺的座位上。今天園本研訓的內容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精神下兒童游戲行為的觀察與指導。研訓中,業(yè)務園長從《指南》精神、各領域的核心經驗以及如何觀察、解讀、指導幼兒的游戲等幾方面,結合PPT生動、形象地進行講述,老師們拿著筆在本子上記記畫畫。在互動環(huán)節(jié)中,園長問道:“誰來說說你是怎么觀察幼兒游戲的?運用了什么方法?”老師們齊刷刷地低下了頭,沒有一個人愿意發(fā)言,被點到名的老師也只是說:“我是新老師,我還不會。我就看著孩子們游戲,把他們講的話記下來了?!庇谑?,接下來的時間,又變成業(yè)務園長在臺上講、教師在臺下聽并機械地記錄。
新一期的園本研訓開始了,老師們驚奇地發(fā)現了這次與以往的不同之處:每個人的面前擺放著兩張表格,一張是《我喜歡的園本研訓內容和研訓方式》,另一張是《我希望參加的研訓內容》。當拿到這兩張表格時,老師們一改往常園本研訓時的低迷狀態(tài),顯得非常興奮與激動,紛紛拿起表格討論了起來:“我論文和案例不會寫,我想學習論文案例撰寫?!薄拔蚁雲⒓觽€人課題申報,我要參加撰寫課題申報研訓。”“馬上動物節(jié)故事創(chuàng)編大會就要開始了,我希望培訓動物故事的創(chuàng)編方法。”“我想學習撰寫POP字體。”“我想培訓區(qū)域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痹谂嘤柗绞揭粰诶铮蠋焸兲岢隽烁鞣N想法,有的希望能夠走出會議室,有的希望可以根據不同的研訓內容組成研訓小組,有的希望自己也能像孩子一樣去親身體驗研訓內容……幾天后,一份《我最喜歡的研訓內容、方式調查表》和《我要參加的研訓活動調查表》公布了。通過調查表,我們欣喜地發(fā)現在研訓內容更加豐富、研訓方式更加多元化的同時,園本研訓的針對性、系統(tǒng)性在不斷得到加強。
“那不是張老師嗎?”“哦,對了,張老師申報了這學期的《如何有效指導幼兒進行種植管理》的研訓活動。”“一定很有趣,我們來聽聽張老師是怎么說的?!痹诖蠹壹刃缕嬗殖錆M期待的眼神中,我感覺這場研訓活動一定會有故事發(fā)生。果不其然,從種子的選擇、如何使用底肥到用什么工具、如何搭架,張老師如數家珍,滔滔不絕地開始了講述,年輕教師聽到這么多新奇的種植趣事也忍不住和張老師進行著交流?!皬埨蠋?,種子是不是越大越好?”“張老師,哪種底肥更環(huán)保?”“張老師,我不會用工具,下次種植時,你來教我哦!”一個個問題激發(fā)了老師們種植管理的熱情,也讓平時不善言辭、默默無聞的張老師找到了自信。研訓結束后,我依然看到老師們圍在張老師的身邊討教著各種種植經驗。
“我覺得我們派緣農莊可以成為你們的課程基地。”“你們不是在做植物節(jié)嗎?我們虹彩花卉園藝中心里的植物太多了,而且有技術人員,可以來給孩子們上課。”“你們的玉米節(jié)活動很好,我覺得可以從園所向社區(qū)進行拓展?!薄拔覀兊目〖t生態(tài)園可以提供這樣的場地讓你們開展植物節(jié)活動。”原來這是我園園務委員會成員、家委會成員和伙食委員會成員來到了研訓現場,參與我園“玉米節(jié)”活動方案的研討交流會。研訓活動中,委員們積極踴躍發(fā)言,為玉米節(jié)系列活動獻計獻策,并與教師團隊進行著熱烈的討論,在思想火花不斷碰撞的同時,幫助我們拓展了思路,豐富了內容。
園本研訓是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真實問題為研究對象的一種研究方式,是教師運用先進的理念指導自身實踐從而促進自身專業(yè)化成長的一種有效途徑??稍诎咐?,我們不難發(fā)現,教師們沒有意識到在園本研訓中不僅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思考、實踐去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還可以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研究水平,從而以個體的成長帶動園所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園部從教師的職業(yè)理想、職業(yè)追求、職業(yè)規(guī)劃等方面對教師進行了全面的培訓,從而喚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意識,推動教師的學習內驅力。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惑,有些問題是共性的,有些問題是個性的。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園本研訓活動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雖然每學期園部管理者都會設計、安排各種研訓內容,這些內容雖然也是來自教師的需要,但比較零散,缺乏系統(tǒng)性,教師被動地接受培訓,學習效率往往不高。我們開始轉變思路,探索新的研訓模式,認真傾聽教師的聲音,讓教師成為研訓的主人。教師針對自己的需要,列出了針對性、科學性、系統(tǒng)性較強的研訓菜單。研訓模式的改變使教師參與研訓的積極性提高了,研訓的實效性也得到了提高。
傳統(tǒng)的研訓方式始終存在著管理者臺上講、教師臺下被動聽的現象,這樣的研訓方式看似嚴謹、扎實,可是不難發(fā)現,教師缺乏研訓興趣,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改變研訓方式后,教師走出會議室,通過親身體驗和多感官參與,將自己當成幼兒去玩游戲,去發(fā)現游戲中材料的提供是否可以激發(fā)幼兒游戲興趣,去研究如何指導才可以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是否充分地發(fā)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多種方式的園本研訓讓教師感受到園本研訓的樂趣, 也真正發(fā)揮了園本研訓的引領、交流和學習作用。
教師資源作為幼兒園重要的資源之一,越來越受到重視。那如何在園本研訓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師資源,發(fā)揮教師專長,讓研訓活動更具生命力、更能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呢?在我園收集來的《我是××研訓主持人》邀請函來看,教師們擁有著多樣的專長,在方案的制定上,教師們有著深度的思考,也特別希望能夠有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一段時間下來,我們發(fā)現擔任主持人的教師無論是在專業(yè)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還是自信心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也讓原本沉悶、低迷、教師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園本研訓變得更加生動活潑了。本學期我園除了張老師利用自己種植經驗給教師們開展了“如何有效指導幼兒進行種植管理”的研訓活動,還有劉娟老師利用自己學習到的POP字體撰寫技能對教師進行“POP字體的撰寫”研訓活動,徐豪老師利用自己多媒體專長進行了“多媒體微課制作”研訓活動……實踐證明,只要我們積極為教師搭建平臺,不斷鼓勵教師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真誠肯定教師的專業(yè)能力,發(fā)揮擁有專長的教師的輻射作用,研訓的效能一定能得到不斷提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和社區(qū)教育資源,擴大幼兒學習和生活的空間。”由此可見,資源的挖掘和利用非常重要。我園不斷挖掘并利用社區(qū)、家庭、教師等多方資源,與駐洲企事業(yè)單位進行項目共建、資源共享,邀請家長走進研訓沙龍研討活動,邀請園委會參與課程建設……在本學期“玉米節(jié)”活動中,園務委員會、家委會、伙委會的成員就多次參與了我園的“玉米節(jié)金點子交流會” “玉米游戲頭腦風暴”等研訓活動。在調動多方資源的同時,也彰顯出濃厚的園本研訓特色。
高效的園本研訓一定是以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出發(fā)點,且管理者需要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去指導,并關注教師的需要、感悟教師的成長的,也一定是教師用真誠的態(tài)度去面對,用實際的行動去探尋,用研究的態(tài)度去反思的。今后,我們定會繼續(xù)努力踐行新《綱要》的精神,讓園本研訓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并推動幼兒園與教師的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