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俺們窮的叮當響,親友們都遠離俺了。如今,自從鎮(zhèn)村扶貧干部讓俺們承包中寨大塘以來,每年都要從水里撈金一萬多元,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而且,左鄰右舍也用羨慕的眼光對俺們刮目相看了?!倍盏奈绾?,葉集區(qū)姚李鎮(zhèn)育才村中寨村民組王啟新深有感觸地說。
年過半百的姚李鎮(zhèn)育才村中寨村民組王啟新父母早逝,兄妹三人,妹妹已出嫁生兒育女,家里剩下弟弟王啟學相依為命。王啟學不僅雙手殘疾,而且還癡呆,不能從事重體力的勞動,兄弟倆一對光棍漢。上世紀大集體的歲月里,靠著掙公分吃飯,王啟新兄弟倆僅住在父母給他們留下的唯一家產,就是雨天漏水,晴天漏光的兩間破茅草屋。多年來,他們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兩個人吃飽,全家不餓。因為懶惰,他們成了全村典型的重點貧困戶。為此,村組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6年,該村有一口閑置的水塘,面積約10畝,村組干部考慮到王啟新兄弟倆沒事干,不能總是靠吃低保、殘疾人補貼過日子。在扶貧隊長葉合江的建議下,村組干部一起集思廣益,決定把中寨大塘廉價承包給王啟新兄弟倆。為他們養(yǎng)魚、養(yǎng)蝦發(fā)展水產養(yǎng)殖,提供脫貧致富的平臺,經過集體商議,承包水塘一錘定音。打那以后,王啟新兄弟倆就在魚塘埂上,搭建了簡易的魚棚,日夜守護,以魚塘為家,并從魚苗基地購買了鯽魚、鳊魚等市場緊俏的魚種,投放了數(shù)萬只大龍蝦,還在水面上,種養(yǎng)了菱角,做到水下養(yǎng)魚蝦,水面養(yǎng)菱角,采取立體養(yǎng)殖方法,增加水塘收入。
自從承包了魚塘,王啟新兄弟倆比以往勤勞多了。他們在三伏天里,一人留守魚塘,一人冒著高溫割青草喂魚,里里外外忙得不亦樂乎??吹叫值軅z整天忙碌的身影,村組干部都暗自為他們的變化而高興。流下辛勤的汗水,必有豐厚的回報。他們在2017年至2018年,僅魚蝦收入每年在萬元以上,加之水面上養(yǎng)殖的菱角收入兩千余元。兄弟倆不僅翻蓋了房子,還增添了不少新衣服。周邊食客都知道王啟新養(yǎng)殖的魚不喂飼料、魚湯鮮美,都慕名到他那里去買魚,因此,“魚老萬”的綽號人人知曉。
“人們喊俺‘魚老萬’,俺都不好意思,眼下,俺們兄弟倆靠水產養(yǎng)殖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改掉了以前好吃懶做的壞習慣,看來還是要通過自己雙手勞動結出來果實,吃得才香甜,日子過得才踏實?!蓖鯁⑿伦孕诺馗嬖V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