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民法學在法學本科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基礎地位

      2019-01-08 03:16劉坤輪
      中國大學教學 2019年11期
      關鍵詞:基礎性

      摘 要:在新時代中國的法學本科專業(yè)課程體系中,民法學具有基礎性地位。這可以從法學發(fā)展的歷史、法學所嵌入的社會生活、我國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的民法學分值比例、我國法院所處理民事案件的規(guī)模比例、國內(nèi)法學院校培養(yǎng)方案中民法學學科知識的總學分以及與他國家法學教育的比較等多個層面予以檢驗。當然,在法學本科專業(yè)教育中,民法學的基礎性地位也有著特定的目標及其界限,其目標僅在于夯實法學本科的基礎性知識,指向法學本科專業(yè)的課程設置,這有助于其他實體法和程序法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法學本科專業(yè)課程設置中,民法學的基礎性地位可以通過以學分和學時的方式切入法學本科教育,以及通過增設民法學類必修課程的路徑予以實現(xiàn),這有利于法治人才培養(yǎng)的“厚基礎”和“寬口徑”。

      關鍵詞:民法學;法學本科;基礎性

      一、問題的提出

      法學專業(yè)學生的學習中,有著這樣一種說法,“得民法者得天下”[1]。這一說法在法學史上暗合了一種常被人提及,但又出于各種原因而不能公開宣揚、否則即面對各種批判、引出各方爭論的語詞,也就是所謂民法學“帝國主義”,本文無意陷入關于“民法帝國主義”的討論,因而,采用的話語進路無非在于說明,民法學在法學專業(yè)學習中的基礎性地位[2]。對于此,民法學的一些學者曾經(jīng)從史學考證的角度予以說明,民法學學科知識體系在法學知識譜系的演進歷程中,盡管遭遇了擠壓和分裂,但仍然是法學最具有基礎性地位的知識體系[3]。

      那么,在新時代中國的法學本科專業(yè)教育中,民法學是否應具有一種基礎性地位呢?本文認為,答案是肯定的,這可以從法學發(fā)展的歷史、法學所嵌入的社會生活、我國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的民法學分值比例、我國法院所處理民事案件的規(guī)模比例、國內(nèi)法學院校培養(yǎng)方案中民法學學科知識的總學分以及與他國法學教育的比較等多個層面予以檢驗。當然,在法學本科專業(yè)教育中,民法學的基礎性地位也有著特定的目標及界限,這些共同決定了民法學基礎性地位的具體實現(xiàn)方式。鑒于法學教育界對于此問題尚無系統(tǒng)梳理,本文將嘗試界定民法學基礎性地位的內(nèi)涵,并沿著這一邏輯線索,系統(tǒng)展開民法學基礎性地位的論述,以對中國法學專業(yè)本科階段的課程設置提供一定借鑒。

      二、民法學基礎性地位的內(nèi)涵

      法學是一套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各個部門法都有著特殊的重要性,對應著特定重要的課程體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當我們單獨討論民法學在法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時,鑒于討論主題的敏感性和重要性,需要對于民法學的基礎性內(nèi)涵做出明確界定。

      首先,民法學基礎性地位意味著民法學在法學專業(yè)課程體系中具有基礎性。法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個實踐性意味著它要和社會主體日常所處的社會關系發(fā)生關聯(lián),而對于一般社會主體來說,與之最為密切者就是民法學上所研究的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chǎn)關系。從法學教育來看,要引導法學專業(yè)學生建立法律意識和法律思維,以法律規(guī)范的視角分析各種社會關系,那么最有效者莫過于經(jīng)驗的方式。既然這些社會關系中,最常見的是民事關系,那么民法學在法學教育,尤其是法學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也就很容易理解了?,F(xiàn)代治理體系是多元的,常態(tài)下社會關系的治理多和民事規(guī)范相關。破裂的社會關系也可以通過人民調(diào)解、談判、協(xié)商、仲裁等非訴訟方式解決。司法的介入往往出現(xiàn)在社會關系的破裂達到一定程度之時,并且民事糾紛也居多。因此,面向實踐的法學教育應將民法學作為基礎性知識傳授給法學專業(yè)的學生,培養(yǎng)法治意識和法律思維。

      其次,民法學基礎性地位還意味著民法學課程可以拆分為不同的課程進行知識傳授。當我們提及民法學課程時,實際上通常指的是民法總論課程。這門課程對于民法學而言,只是其課程板塊中的一個部分。民法學博大精深,即便是總則部分也可以拆分出若干的課程板塊,比如總則部分的民事責任、代理等,有些在其他國家都是作為獨立課程設置的。通常情況下,除了民法總則外,民法學的體系還包括物權法、債權法、合同法、侵權行為法、婚姻家庭法、繼承法、人格權法以及知識產(chǎn)權法等。這些子類別既獨立成一整套知識體系,構成一個個子學科,同時也都為民法學所涵括在內(nèi)。需要指出的是,各國民事法律的分類不同,相應法學專業(yè)的課程也有所差異,比如西方國家的財產(chǎn)法,在一定程度上對應著中國的物權法、債權法以及知識產(chǎn)權法等內(nèi)容的交叉融合。

      再次,民法學基礎性地位意味著民法課程板塊的學分學時更多。由于民法學所涵括知識體系的板塊差異,在法學專業(yè)課程設置方面,這種差異性導致民法學知識體系往往被細分為不同的課程板塊。物權法、債權法、合同法、侵權行為法、婚姻家庭法等都是作為獨立設置的課程出現(xiàn)在各個法學院系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之中的[4],或是以必修課的形式,或是以選修課的形式,其學分一般也在2學分以上,學時也是32學時之上。如此,如果輔之以民法學總論,其學分可以達到20學分,總學時超過320學時。不管這種學分學時是必修還是選修,這一學分和學時總量在整個法治人才培養(yǎng)中的地位即可窺一斑。

      三、社會事實中的民法學基礎性地位之展開

      論及民法學在法學專業(yè)課程設置中的基礎性地位,不能僅從應然的層面展開,還必須具有社會事實的具體支撐。這里的事實可歸結如下。

      從法學發(fā)展的歷史來看,最早的法律主要是民事法。關于法學起源,存在東西兩種文明發(fā)源的爭論,但無論是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都將民法視為早期法律的主要內(nèi)容。關于東方文明中的近東法律文明,學者的研究顯示出法律在古代西亞地區(qū)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jù)了重要的位置……在迄今所發(fā)現(xiàn)的楔形文字文獻中,有關法律方面的內(nèi)容在蘇美爾文文獻中占95%左右,在阿卡德文文獻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會少很多[5]。這些以楔形文字寫就的大量法律文集或法典,有著自己的特點——都是諸法合體,但其中民法的內(nèi)容特別多,所占比例特別高[6]。在西方文明中,情況也大體如此,除自然法外,實證法層面,西方社會的法律主要來源于羅馬法,羅馬法大體由公法和私法兩大體系構成,構成其主體的為私法體系,這一私法體系又包括萬民法和市民法,其中,市民法是早期羅馬法的主體,而萬民法則是羅馬帝國擴張的產(chǎn)物,是羅馬法較為成熟階段的產(chǎn)物,實際上是近代國際法的重要起源[7]。在博洛尼亞大學里,法學作為最初的專業(yè),傳授的知識主體也是羅馬法,也就是現(xiàn)代民法的對應物[8]。

      從法學所嵌入的社會生活來看,民法的基本內(nèi)容最貼近社會生活?,F(xiàn)代社會生活的核心特征就是自由和平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系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9],這同時也是現(xiàn)代社會的核心特征。民法的價值和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每個企業(yè)的設立終止、生產(chǎn)經(jīng)營都離不開民法,民法的基本內(nèi)容構成了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建構起社會主體日常生活的制度體系,使得社會主體得以在一個文明、理性、自由、平等、公正的日常秩序中以一種有尊嚴的方式生活。

      從我國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來說,民法學分值比例最高。法律職業(yè)是一種技術性和倫理性要求都很高的特殊職業(yè),因此,法律職業(yè)的遴選制度也非常嚴格,統(tǒng)一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改革前,有相關機構統(tǒng)計,民法學在近5年統(tǒng)一司法考試中的平均分值達到了92分,約占總分600的15.33%,為所有學科之最[10]。新的統(tǒng)一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改革后,2018年的第一次考試中,民法分值也達到了47分,同樣約占總分300分的15.67%,同樣是各科之最[11]。

      從我國法院所處理案件規(guī)模來看,民事案件規(guī)模比例最大。作為傳統(tǒng)的法律實務,審判工作最具有代表性,法學知識體系要回應實踐所需,就必須要先了解法律實務。根據(jù)學者的研究,從中國1978—2010年人民法院所受理的一審、二審、再審各類案件的數(shù)量由1978年的61.3萬件上升到2009年的746.2萬件,增長了11.2倍,民事案件從31.8萬件增長到643.6萬件,增長19.2倍……各類案件中刑事案件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少,由1978年的48%下降到2009年的11.7%,民事案件的比例越來越大,由51.9%上升到86.2%,行政案件雖然增長很快,但份額很小,由1987年的0.3%上升到2009年的2.1%[12]。

      從我國法學院系培養(yǎng)方案來看,民法學學科知識的總學分學時最高。在法學教育和法律職業(yè)的實踐場域,各個法學院系同樣也非常重視民法學知識的傳授,具體體現(xiàn)在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yǎng)的具體培養(yǎng)方案之中。比如,在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專業(yè)必修課共18門,其中4門為民法類課程,約占22.22%,法學專業(yè)必修課總學分為58分,其中民法學板塊課程總學分達到14學分,約占24.14%[13]。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專業(yè)必修課共24門,其中5門為民法類課程,約占20.83%,法學專業(yè)必修課總學分為58分,其中民法學板塊課程總學分達到14學分,約占24.14%[14]。其余一些法學院系中,更是將民法學納入到基礎必修課程,從而凸顯出其基礎性地位[15]。

      四、比較視野中的民法學基礎性地位

      以上關于法學專業(yè)課程設置方面的民法學的基礎性地位正是基于國內(nèi)法學專業(yè)的課程而言,那么,在國際層面,情況又如何呢?下面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四個國家的法學專業(yè)課程設置為例,對這一情況進行描述。

      美國法學院必修課。基于美國法學教育的職業(yè)化取向,其法學專業(yè)必修課一般較少,具有實用主義取向,但是選修課體量卻巨大,極為豐富,這充分反映出其精英主義的教育特點。以哈佛大學為例,法學專業(yè)除了大量特色性選修課外,其必修課只有14門,其中4門為民法類課程,分別為合同法、財產(chǎn)法、代理法和侵權法。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的專業(yè)必修課則只有7門,其中3門為民法學課程,分別為合同法、侵權法和財產(chǎn)法。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的12門法學專業(yè)必修課中,也有4門為民法學課程,占了1/3。

      英國法學院必修課。英國的法學教育模式和美國不同,但是,在專業(yè)核心課程設置方面,尤其是對民法學的重視方面,異曲同工。以劍橋大學法學院為例,其第一組專業(yè)基礎課一共只有5門,其中2門為民法學課程,分別為民法I和侵權法。牛津大學法學院在進入第二階段學習后,共設置了6門法學基礎類課程,其中4門為民法類課程,分別為侵權行為法、合同法、土地法和信托法。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的法學專業(yè)必修課共有6門,其中2門為民法學課程,分別為財產(chǎn)法和債法。其他精英法學院的核心課程設置也大體如此,民法學板塊均占據(jù)1/3到1/4強。

      澳大利亞法學院必修課。澳大利亞法學學士學位為三年制設置,其中專業(yè)必修課中同樣包含大量的民法課程,悉尼大學法學院專業(yè)必修課程共14門,其中5門為民法學板塊課程,約占1/3強,分別為合同法、侵權法、公司法、衡平法以及財產(chǎn)法。新南威爾士大學法學院的專業(yè)必修課程更為細分,諸如刑法、訴訟法等都被拆分為一、二兩部分來上,因此疊加起來,一共設有19門專業(yè)必修課,其中6門為民法學板塊課程,同樣約占1/3強,分別為合同法(一)、侵權行為法、合同法(二)、財產(chǎn)法、衡平與信托法以及財產(chǎn)與衡平法。

      日本法學院必修課。日本的法學教育具有兩種形態(tài),一種類似于中國當前的法學學士教育,另外一種則類似于美國的JM教育,取法科大學院模式,錄取非法學本科的學士進入學習[16]。目前,日本的精英法學院一般都設有法科大學院,其課程設置方面同樣可以作為參考。以早稻田大學法學院為例,其法學專業(yè)必修課程共有10門,其中3門為民法學,名稱都為民法學,但分I、II、III三次講授,占必修課程總量的3/10。

      五、民法學基礎性地位的目標及其界限

      在法學教育中,論及某門學科知識體系的重要性可以,但若是論及地位的基礎性,則容易讓學界產(chǎn)生聯(lián)想,因此,這里有必要對民法學基礎性地位的目標及其界限再做一個說明。

      第一,民法學基礎性地位的目標在于夯實法學本科專業(yè)基礎知識。民法學是社會主體日常生活中最容易交織于內(nèi)的法律關系,無論是有意或是無意,社會主體日常生活之中都深嵌于各種民事社會關系之中,這也是向法科學生傳授法學知識最為容易也最為經(jīng)驗的切入口。重視民法學課程板塊,實際上意味著為法科學生進入法學博大精深的知識海洋做好基礎準備。從生活經(jīng)驗而言,置換為法學意識和法律思維來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人身和財產(chǎn)關系,更容易使法科學生對法學知識建構起理解的基礎。從整體層面來說,民法學課程板塊的重要意義首先在于夯實法科學生的法學知識基礎,使法科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yè)建立興趣,從而為更好地提升對其他學科知識的理解打好思維基礎。

      第二,民法學基礎性地位的界限首先在于它僅指向法學本科專業(yè)的課程設置。既然民法學基礎性地位的目標在于夯實法學學科知識基礎,那么,它的這種重要性主要就反映在作為最基本的法學學士學位的獲取過程之中,即法學本科課程體系之中。也就是說,它并不蔓延至法學研究生培養(yǎng)的各個階段,法學二級學科的知識體系要求更加精深和前沿,因此聚焦程度的要求也就更高,當法科人才的培養(yǎng)超越本科階段后,對于前沿性知識的要求就會凸顯出來,這時候按照二級學科進行法治人才的培養(yǎng)也就順理成章,民法學課程板塊的重要性也就主要反映在民法學二級學科的法治人才培養(yǎng)了,不再蔓延至其他二級學科的人才培養(yǎng)過程。

      第三,民法學在法學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并不意味著和理論法學相沖突。需要具體指出的是,理論法學,如法理學和法律史學,仍然是法學專業(yè)學生的重要基礎知識,其課程板塊也構成了法學本科專業(yè)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7]。民法學課程板塊的重要性并不否認理論法學對于法治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奠基作用,相反,它以一種更加貼近日常生活的方式使得法科專業(yè)學生更容易理解法的基礎理論。比如關于法律行為、關于法的價值、關于法的產(chǎn)生和起源等,有了民法學的具體實例,對于初入法學專業(yè)學習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則更為得心應手。因此,從整個意義上說,民法學基礎的構建,有助于理論法學學科知識體系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助于理論法學前沿知識在法科學生中的落地生根。

      第四,民法學基礎性地位并不意味著民法的法律效力會消解憲法權威,危及法律位階。這里的民法學基礎性地位并不指向民法規(guī)范體系在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重要性。它只是法學專業(yè)本科課程層面的,在正式的法律規(guī)范領域中,所遵循的原則仍然是法的效力等級,也就是說,憲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等傳統(tǒng)的法律位階理論并不因此而發(fā)生變化,憲法的權威性,行政法的龐雜統(tǒng)合性,刑事法的保障性,國際法律法規(guī)的超越性,都不因法學本科課程體系的設置而發(fā)生改變。相反,正如王利明教授所指出的,這有利于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有助于對于法律現(xiàn)象的認知和對法學知識的體系化理解,這也正是他舉例哈佛大學法學院雷可夫教授同時教授民法學課程和行政法學課程的原因,并且這種現(xiàn)象在西方國家并不鮮見。

      第五,民法學基礎性地位有助于其他實體法和程序法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法學教育中,法學二級學科各有特色,各種維護部門法地位的話語也流傳在法科學子中間,比如“憲法乃萬法之父”,“行政法是秩序之源”,“所有掙錢的方式都寫在刑法之中”,“程序法是正義之本”,“國際法乃和平之基”。應該說,這些法科知識體系學習過程中所流傳的日常話語,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著不同部門法知識體系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法學學科知識譜系的構成。對于民法學而言,民法乃萬法之母的民間定位,也反映出了民法學知識體系的基礎性地位。民法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有助于其他實體法和程序法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法律關系的正常運行,需要憲法、行政法以及刑法等實體法律的維護和震懾,當正常的法律關系破裂時,則需要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以及刑事訴訟法的修復和救濟,超越不同的管轄權,則需要國際層面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深挖原因則需要理論法學的解釋與支持。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民法學基礎性地位有助于其他實體法和程序法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六、民法學基礎性地位如何實現(xiàn)

      從民法學基礎性地位的所指、目標及界限來看,其實現(xiàn)路徑也比較明晰,并且為避免引發(fā)學科芥蒂,本文也將其實現(xiàn)路徑嚴格限定。筆者認為,民法學基礎性地位的實現(xiàn)路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第一,民法學基礎性地位主要切入法學本科專業(yè)法學課程體系。法學本科階段目前的培養(yǎng),仍具有“厚基礎、寬口徑”的特征,夯實法學基礎知識乃是法學本科教育的重中之重,民法學所包括的物權法、債權法、合同法、侵權行為法、婚姻家庭法和繼承法等知識板塊,都具有貼近日常生活的特征。這就決定了民法學切入法學專業(yè)基礎課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當以一種法學思維對日常生活的經(jīng)驗切入分析后,經(jīng)驗再次和理論發(fā)生碰撞,有助于法學專業(yè)學生提升對日常社會關系中涉法關系的理解,也有助于對于更為深邃理論的掌握做好基礎準備。因此,民法學基礎性地位的實現(xiàn)路徑首先是切入法學本科基礎課程體系,在當前《國標》所規(guī)定“10+X”門核心課程的框架下,宜采取分類設置或是采取限選課程的形式,將民法學所涉及的知識體系設置為不同的課程模塊,服務法學人才培養(yǎng)“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yǎng)目標。對于本科后的法治人才培養(yǎng),因其更多地服務于高、精、尖法治專門人才的培養(yǎng),或是職業(yè)型的,或是研究型的,則要根據(jù)具體的培養(yǎng)方向確定專業(yè)特色類課程。

      第二,民法學基礎性地位主要以學分和學時的方式切入法學本科教育??紤]到民法學知識體系的龐雜繁多,對于民事法律來說,要切入法學本科教育,或是切分課程,或是增設學分。鑒于法學本科專業(yè)的必修課程總學分所限,作為法學知識基礎的民法學課程板塊要切入法學本科專業(yè),或是以增加學分的方式,或是以增加學時的方式。但是,對于必修課程的學分和學時來說,這兩種方式所能操作的空間都受到較大限制。那么,一種可選的替代方式則是切分民法學課程板塊,按照知識體系,在民法總則之外,另設民法分則課程,同時可以設置物權法、債權法、合同法、侵權行為法、婚姻家庭法、繼承法、人格權法以及知識產(chǎn)權法等選修類課程,使其課程板塊在學分和學時總量上達到一定基數(shù),供學生選擇修習。這樣,既不影響其他專業(yè)必修課程的地位,又能夠恰當?shù)毓串嬈鹈穹▽W知識體系的基本框架,是當前語境下的一個較為折中的方案。

      第三,對于一些以民法學為特色的法學院系,可以增設民法學類必修課程。法學各個學科之重要性常常在認知層面,具體落地到法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面,需要結合各個法學院系的辦學條件和辦學特色。因此,對于以民法學為特長,師資力量雄厚的法學院校來說,在法學本科階段,可以采取分類設置必修課的方式,在基礎類課程中,將民法學拆分為若干部分,仿照西方一些國家的做法,采取民法學I、民法學II以及民法學III,或是民法學總論、民法學分論的專業(yè)必修課程設置方式,以此實現(xiàn)既不違反“國標”關于法學專業(yè)核心課程的設置原則,又凸顯了自身民法學師資力量雄厚,民法學研究領先之特長,從而實現(xiàn)了學分和學時的增加。

      需要再次強調(diào)的是,本文所論及的民法學基礎性地位僅涉及法學本科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其實現(xiàn)路徑同樣適用于以其他法學二級學科為特長的法學院系,比如以刑法、行政法或國際法為特長的法學院系,也可以采取分類設置相關課程的方式彰顯其人才培養(yǎng)的特長[18]。因此,本文所論及的法學本科課程設置中的民法學基礎性地位,僅為服務法治人才培養(yǎng)“厚基礎、寬口徑”的法治人才培養(yǎng)目標,并不涉及實際規(guī)范層面的效力、權威以及其他理論層面的爭議。當然,即便是對于法學本科專業(yè)的課程設置,本文也僅為管窺之見,做拋磚引玉之舉,以供學界批判。

      參考文獻:

      [1]李軍.民法學本科教學改革探索[J]. 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6(3).

      [2]楊善長.民法學思維模式與教學方法探析[J].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

      [3]徐國棟.“民法”變遷史考[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7(2).

      [4]袁昊.論本科階段民商法教學的課程設置安排[J].法制博覽,2018(20).

      [5]于殿利.《巴比倫法》的人本觀初探兼與傳統(tǒng)的

      “同態(tài)復仇”原始殘余說商榷[J].世界歷史,1997(6).

      [6]王立民.古代東方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7.

      [7]米健.略論羅馬萬民法產(chǎn)生的歷史條件和思想淵源[J].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1).

      [8]費安玲. 法學本科課程設計思維中的教育目的之透視[J].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06(4).

      [9]陳金釗.對法治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詮釋[J].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5(2).

      [10]2018年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民法》分值、命題規(guī)律及復習方法[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5167541406503904

      [11]2018年法考考試科目及各科分值分布[EB/OL].2019-07-10.http://www.360kuai.com/pc/9aaac08fdf1aa144a?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2019-07-10

      [12]朱景文.中國近30年來訴訟案件數(shù)量分析[N].法制日報,2012-01-18.

      [13]中國政法大學本科培養(yǎng)方案(2018年)[EB/OL].http://jwc.cupl.edu.cn/info/1055/4365.htm,2019-07-10

      [14]華東政法大學全日制本科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2017級)[EB/OL],http://www.jwc.ecupl.edu.cn/2018/0511/c4052a89344/page.htm,2019-07-10

      [15]劉坤輪.中國法律職業(yè)倫理教育考察[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132-139.

      [16]戴龍.全球化時代的日本法學教育與發(fā)展[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17]楊知文.法理學的學科定位及教科書體系[J].前沿,2013(2).

      [18]劉坤輪.中國法學教育改革的理念層次——深埋在“卓法計劃2.0”中的金絲銀線[J].中國大學教學,2019(6).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項目批準號:17@ZH014)]

      [責任編輯:周 楊]

      猜你喜歡
      基礎性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途徑分析
      試論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基礎性
      淺析基礎性:學生核心素養(yǎng)之“核心”
      新課程初中歷史教學與思考
      “小學數(shù)學總復習教學”淺析
      提高小班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語言表達能力
      新課程背景下語文作業(yè)的優(yōu)化設計
      以“1”為基礎的數(shù)學教學探究
      從“基礎性”到“決定性”:中國的市場經(jīng)濟更加真實
      台东县| 梨树县| 溆浦县| 专栏| 陈巴尔虎旗| 荣昌县| 永丰县| 娄烦县| 大连市| 囊谦县| 安顺市| 禄丰县| 廉江市| 蓝田县| 大厂| 南通市| 彝良县| 四川省| 博白县| 长兴县| 永安市| 紫金县| 中宁县| 栖霞市| 绵竹市| 五大连池市| 棋牌| 开平市| 义马市| 龙山县| 元江| 如东县| 兴安盟| 普洱| 赤壁市| 独山县| 鲁山县| 通榆县| 辉县市| 遵义市| 武夷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