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整本書少則幾十萬字,多則上百萬字。就現(xiàn)行高中語文課時設計而言,一學期里留給整本書閱讀的時間最多只有18課時。顯然,在課堂上全讀、通讀整本書根本不現(xiàn)實。如何走出整本書閱讀的“課時困局”?這是開展整本書閱讀指導不得不直面的現(xiàn)實問題,這個問題若不解決,整本書閱讀最多只是“看起來很美好”!
為了嘗試解決這一問題,筆者以指導閱讀《平凡的世界》為例,介紹“整書碎讀”的想法與做法,以期就教于方家。
有人說:“寫書如建房,讀書類買房?!惫P者深以為然,買房,需了解房,從大小、結(jié)構(gòu),再到功能布局、裝修用材等,這是一個“化整為塊”的過程。整本書閱讀同樣可以采用該方法,即“整書碎讀”。這里所謂的“整書碎讀”,不是要將整書打碎來讀,相反,是要通過了解書的版本、規(guī)格、字數(shù),書的封面、扉頁、書脊、封底,書的獻詞、前言、后記、插圖、注釋以及作者介紹、出版說明、章節(jié)目錄等這些細碎部分去整體認識一本書,提綱挈領地完成整本書閱讀的興趣觸發(fā)、過程體驗、收獲預期、閱讀規(guī)劃等心理構(gòu)建。
就《平凡的世界》一書而言,教師可以在布置整本書閱讀任務之前,用一個課時與學生一起“碎讀”。怎樣“碎讀”?首先需要在課堂上統(tǒng)一閱讀版本。以某版本為例,引導學生關注到該出版社將《平凡的世界》(共三部)分為三本裝幀,一部一本,但整部書采取的是同一個規(guī)格與風格的設計,只提供一段作者介紹和一個印有版次、印張的封底,共用獻詞、前言和作者簡介,等等。在此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碎讀以下內(nèi)容:(1)書的封面。筆者選取的版本的封面呈淡白淺色,除正上方用于寫書名的小方塊以淡灰色為底色外,幾乎沒有任何裝飾,顯得平凡但有質(zhì)感,與書名《平凡的世界》很是一致。手捧這樣一本書,會不禁產(chǎn)生一種莊重感。(2)第一部附作者生活照和作者簡介。照片里的路遙,手夾一支燃燒著的煙,眉頭緊鎖,借此可以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滄桑和沉思,預估此書的基調(diào)和風格;讀簡介,除了能了解作者的原名叫王衛(wèi)國,其他作品有《人生》等外,還能了解作者的盛年早逝,能讀到“小說以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xiàn)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xiāng)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這一句總括性的導讀語,尤其要引導學生注意“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 “全景式” “改革時代” “城鄉(xiāng)” “社會”等詞語。(3)名家對此書的評價。透過此,可以告訴學生這本書的讀者之多、影響之廣,借此激發(fā)學生想要“一探究竟”的閱讀興趣。
也許有些同學會質(zhì)疑“厚書讀厚”的要求,他們會想:整本書本來就那么厚了,怎么還能越讀越厚呢?有必要嗎?事實上,“把厚書讀厚”正是在碎片化閱讀、屏幕式閱讀充斥,淺閱讀濫行的當下,在中學階段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關鍵要義所在。因為,這是通向深閱讀、靜閱讀和研究型閱讀的必然路徑。
就《平凡的世界》而言,如何才能引導學生把“厚書讀厚”?筆者的做法如下。
第一,進行章回體文本閱讀指導?!镀椒驳氖澜纭返拿坎?、每卷、每章、每回,都只有一個數(shù)字,沒有標題,這恰好給學生留下了填補空間。教師可以用一個課時的時間專門指導學生如何以章回體的格式,給書的每一卷、每一章添加一個對仗式的標題。這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把握主體情節(jié)、提煉主旨內(nèi)容、擬寫工整對句的能力,又為進行二次閱讀時快速檢索、回顧內(nèi)容提供了索引,其必要性和價值不言自明。
第二,進行“勾畫批注”閱讀指導?!安粍庸P墨不讀書”,但現(xiàn)在的學生,能真正“動筆墨讀書”的,實在太少了。如果讀完整書之后,書上沒留下點筆墨,很多感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遺忘?!镀椒驳氖澜纭分杏刑辔淖?、文句、文段,值得讀者駐足品味,能夠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這時,“圈點勾畫”應該成為情不自禁的、自覺的閱讀行為。教師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閱讀自覺,操作時可以以實例、圖片的方式,示范給學生看,教他們?nèi)绾卧跁撋献雒寂⒛_注、行注,如何進行側(cè)批、旁批等,留下閱讀的痕跡,包括即時的疑惑、感慨、評論、關聯(lián)、思索等。哪怕隨手抄寫文中的一個好詞、一句妙語,也可以讓閱讀別有一番滋味。
第三,進行研究型寫作指導。只閱讀不寫作或只輸入不輸出,閱讀就無法深化,也做不到多得、深得。學生也常有疑惑,自己從小到大讀了不少書,為什么寫作文還是那么困難呢?這就涉及“讀后寫”的問題——讀完整本書后,該寫什么?要怎樣寫?為此,筆者針對高中生提出了研究型寫作的任務和要求。做法是:(1)指導學生寫專題式讀后感,突破概述內(nèi)容、泛泛而談的讀后感寫作模式。(2)和學生一起挖掘有鑒賞、評論價值的議題,如對書中某個人物的性格分析、作者交代環(huán)境和背景的獨特筆法、書中的大量閑筆和作者的讀者意識、路遙的人生與《平凡的世界》、女神田曉霞可不可以不死、影視劇《平凡的世界》與原著的比較,等等,然后,要求學生分組寫作研究型小論文。(3)教會學生化用《平凡的世界》的故事、語料、筆法,寫好考場作文,讓《平凡的世界》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庫。
開展整本書閱讀,并不一定非得在一節(jié)完整的語文課堂進行,我們可以在學生通讀的基礎上以問題、專題的形式,通過語段分享、人物分析、寫作深化、育人滲透,或摘章取句、品人析事等方式,利用零碎時間,進行“整書碎讀”,做到“隨時稼穡”。
就《平凡的世界》而言,其文學、文化、育人價值,都非常值得挖掘。為了充分讀好這本書,在開展具體閱讀指導時,可以將全書整理出三條主線,即文學、文化、育人。然后,將“文學”留給語文課,將“文化”留給活動課,而書中那些人物豐厚的人生經(jīng)歷,可以設計成一個學期的系列主題班會課,也就是將“育人”留給班會課。筆者結(jié)合全班開展《平凡的世界》整本書閱讀的情況和學生實際情況,將班會的主題分別設計為“規(guī)劃你的人生——從孫少平的跌宕人生說開去” “我的祖國和我的人生——孫少安的命運與國家的變革” “友情如此珍貴——假如我和孫少平做朋友” “在平凡中精彩自己的青春世界——與家長分享教育之道”,等等。不難發(fā)現(xiàn),《平凡的世界》幾乎是一門完整且生動的德育課程。
進行“碎讀”的另一個途徑就是摘章取句,進行鑒賞與分析,以點帶面,指導閱讀,增強學習獲得感和分享的快樂。在此,筆者贅舉一例教學案例,以證“整書碎讀,隨時稼穡”之可行。
最近,高三復習已經(jīng)進入三輪復習階段,學習任務的繁重與高考的逼近使得學生壓力越來越大,甚至失去信心。筆者希望他們能正確對待挫折、相信奮斗的力量和意義。為此,班會課上,筆者先推薦了俞敏洪在《開講了》的演講《相信奮斗的力量》,然后,要求他們擬出自己的人生奮斗軌跡。在接下來的語文課堂上,筆者順勢而為,延續(xù)了“奮斗”這一閱讀教學主題。筆者選擇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42章的內(nèi)容,指導學生進行“整書碎讀”。教學分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快速閱讀,熟悉本章內(nèi)容,給本章擬題,并進行展示、分享、評析;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要學生選擇自己做了批注、勾畫的文字,上臺朗讀給同學聽,并說說自己推薦這段文字的理由;其中,有幾位同學同時推薦了本章的以下內(nèi)容:“有了希望,人就會產(chǎn)生激情,并可以義無反顧地為之而付出代價;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真正體會到人生的意義。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了目標并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這段文字與前一天班會課的主題、俞敏洪的演講、學生的復雜內(nèi)心產(chǎn)生了共鳴,這種美妙的契合,可以將整本書閱讀活動推向佳境;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以本章所寫的孫少安的人生階段為基點,為孫少安的人生畫一條波動曲線,這與前一天班會課“擬出自己的人生奮斗軌跡”的要求相似,亦能激勵學生。
本節(jié)課通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基本完成了關于整本書閱讀的“章節(jié)碎讀”的指導,也為接下來就《平凡的世界》一書開展課前3分鐘“摘章取句”的分享活動做了具體的范例。當整本書閱讀走入尾聲時,全班同學都完成了課前分享閱讀,他們摘取的段落有的偏向于環(huán)境描寫,有的偏向于心理刻畫,有的偏向于人生哲思,有的推薦的是同一章的幾段文字,更多的是以一個主題或人物為起點,推薦了橫跨一部或者三部書的相關章節(jié)、文段,初步實現(xiàn)了從單一型閱讀向研究型閱讀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