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賀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qū)臧村鎮(zhèn)詹莊小學,河北 保定 071100)
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chǎn)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學生只有對英語感興趣,才想學,才愛學,才能學好。因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興趣的基礎在于需要,對需要的滿足就是成功,這種滿足又會產(chǎn)生新的需要,即產(chǎn)生新的興趣。對于學生來說,這種興趣就是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動力,就是求知欲。興趣既然如此重要,如何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小學高年級學生因其所處特殊的年齡階段,逆反心理相當嚴重,假如教師一味以嚴厲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凡事以批評當先,往往會使教育效果適得其反。久之,學生對任課教師的畏懼也引發(fā)到對其所教課程的厭惡,更不要說有學習興趣了。因此,要使學生學好英語,必須關心愛護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笨梢哉f,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作為老師,應當公正地對待每個學生,尤其是差生,絕不能“戴有色眼鏡”看人。每個學生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平等對待和公正評價,這樣他才會對這位老師產(chǎn)生好感,才能以正常的健康心理投入到學習中去。
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必不可少。課堂環(huán)境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飽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tài)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談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guī)范、漂亮,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課前,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由教師用學生聽懂和大致聽懂的英語講一個幽默笑話或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這樣就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
導入新課要講究藝術。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可設置一個懸念吸引學生,也可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或者從直觀教具和演示開始。教學中,不能課本搬家,大聲念一遍,小聲念一遍,就算進行了教學,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觀教具(如圖片、掛圖、簡筆畫),設置情景。語言總是和情景連在一起的,有了情景,學生才會印象深刻,聲形意有機結(jié)合,學得才有趣,掌握才準確。教師講解會忌繁、雜、重(即煩瑣、雜亂、重復),要精講,長則生厭;要變講為提問,學生很多時候是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要在學中用,用中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感興趣。要注意在實踐中滿足學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問題和語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這樣,每個學生都可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感和成就感,從而情趣大振,熱情倍增。一旦學生出了差錯,不要埋怨、訓斥、責怪,要注意糾正錯誤的技巧,以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不受挫。
在教單詞、句型的過程中,如果把新單詞跟實物聯(lián)系起來,一定能使學生的興趣大增,達到生動形象的效果。如教單詞apple,orange,pencil,desk等時,教師可以準備實際的物品或隨時指出這些東西。另外,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實物,或發(fā)動學生自己制作,學生運用自己制作的作品進行訓練,效果更佳。比如在教有關顏色的單詞時,教師可帶一盒顏料或多種彩紙,在一張白紙上教一個單詞就填一小塊顏色或貼上一張彩紙,這樣學生從音、形、意多方面感知、理解和速記,輕松又有效。
新教材是以“語言交際為原則”編寫的。其本身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有相當多的情景會話和描述。如果我們把書本上面的內(nèi)容搬到生活中來,以學生為中心,采取動作表演等手段進行情景教學,既可使課堂生動活潑,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實情實景中的交際應付能力,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完成時態(tài)”時,可先叫一個學生走過去關門,老師問全班同學:“What is he doing?”學生回答:“he is closing the door.”關好門后,再問:“What has he done?”然后啟發(fā)學生回答:“He has close the door.”緊接著把這兩句話寫在黑板上,并帶讀。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可再舉例,讓一女生擦掉黑板上的字跡,同時問她:“What are you doing?”“I am cleaning the blackboard.”擦掉字以后問:“What have you done?”并幫助她回答:“I have cleaned the blackboard.”同學們跟著復述。教師板書這兩句話,并給出現(xiàn)在完成時的主要用法之一,表明過去的動作對現(xiàn)在產(chǎn)生的影響和結(jié)果,構(gòu)成“助動詞have/has+動詞的過去分詞”,如此舊句型引出新句型,舊時態(tài)過渡到新時態(tài),學生既感興趣,又不感到陌生和突然,很快就接受了。
課堂小游戲是使學生輕松而樂于參與教學的又一種妙法。初一教材中經(jīng)常做的游戲就很有效地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如在學習六年級第12課時,就可以依課文內(nèi)容要求六名同學上臺表演,其他同學競猜“Who has eraser?”通過這種既有主角,又有全班同學參與的游戲,不但使學生鞏固了知識,而且在大范圍內(nèi)調(diào)動了學習積極性,感受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
英語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nèi),向40分鐘要質(zhì)量,但要學好英語光靠每周幾次英語課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更重要的是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語言實踐機會。課外活動的形式要靈活多樣,學生可以根據(jù)個人的興趣愛好,有選擇地、自由地學習和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