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阿拉爾市第一師八團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017)
情境教學是豐富學生頭腦、發(fā)展學生語言的最佳途徑。如果教師沒有引導學生想象課文中的畫面,他們就無法進入當時的情境,更無法體會到作者的感情傾向,最終導致學生對形象、場景、情感的體驗能力越來越差,閱讀和學習的興趣越來越低。因此,教師在面對心智還處在初期發(fā)展階段的學生時,應該引導他們熱愛文字、熱愛寫作、熱愛閱讀,幫助他們享受讀書的愉悅感。
一方面,不管處在哪個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左右大腦都是合作分工的。大腦的左邊主要是負責理性和邏輯的思維,以及語言行為;大腦的右邊主要是情感活動,負責想象力的發(fā)揮。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教師的授課方式。一般而言,教師都是通過理性的分析和講解,加強對學生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很明顯,這僅僅調動了學生的左腦。如果我們想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力,就必須讓右腦也進行工作。實證研究表明,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教學,通過音樂、實物、表演等方法,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感官沖擊。學生在感受時,形象思維的右腦開始興奮;在表達時,抽象思維的左腦開始興奮,這樣一來,學生的大腦左右就開始分工合作,更輕松地參與到課堂情境中。
另一方面,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情境教學符合小學生認識世界的規(guī)律。小學時期受到的環(huán)境熏陶對學生影響很大。在平時的課堂中,當教師依據(jù)教材,巧妙地利用圖畫、實物、音樂等方式,直觀地引導學生去看、去觸摸、去聽,可以使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這些感官日益完善。同時,對感官和感覺的訓練有助于學生獲得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奠定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的基礎。這種訓練單靠音樂課和美術課是不夠的,還需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利用語言性的文字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相關的實物,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思考。比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郵票齒孔的故事》時,就可以為學生展示兩張不同的郵票,并且問:“你們能夠觀察出這兩張郵票有何不同嗎?”學生經過觀察,很快發(fā)現(xiàn)有一枚郵票是有整齊的齒孔的,而另一枚郵票沒有齒孔。教師可以告訴他們,有齒孔的郵票只需要用手輕輕一撕,就能夠撕下完整的郵票;而另一枚沒有齒孔的郵票需要用剪刀裁剪,這樣剪下來的難免會不工整。介紹完之后,有的學生就會問:“這種方法是怎么想出來,又是誰發(fā)明的?”逐層提問引發(fā)學生深思,他們就能夠帶著探究的欲望去學習這篇課文。
除了導入課利用實物,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利用實物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在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的教學中,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可以在講臺上放置一個裝滿水的玻璃缸作為小河,再用一張紙折成小船的形狀,最后用橡皮泥捏成小象,并且準備好足夠的小石子。模擬實物演示曹沖稱象的這個過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夠發(fā)展學生探究性思維。
在情景教學中,音樂演示情境所產生的效果是驚人的,學生在音樂的帶領下,更容易身臨其境。音樂也是一種微妙的語言,它能夠讓學生產生最直觀的感受,幫助學生深刻地感受文字中的情感。比如,一年級下冊的《靜夜思》是一篇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但是作者卻將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感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帶領學生讀、寫、背,學生沒有真正與作者心靈相通,也無法理解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而教師用音樂演示情境帶領學生走入詩人創(chuàng)設的情境,學生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教師先讓學生閉眼想象自己身處在安靜的夜晚,再播放音樂《思鄉(xiāng)曲》。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輕聲地與學生交流,努力營造出靜謐的氣氛。學生受到音樂的感染,臉上所表露出的神情也是沉靜的,念出的詩也不自覺地更加深幽。在整體文章的感受上,學生與作者心靈相通,接下來的教學就容易了。清幽的音樂在教室里流淌,學生仿佛看到月光灑落在床前。在解讀“疑是地上霜”這一句話時,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當明亮的月光灑落在床前,這就好像是……”學生在之前氣氛的渲染中,已經有了最直觀的感受,聽到教師停頓,立馬就會開動想象力,說出自己的遐想。有的學生說“好像地板上鋪了一層粉”;有的學生說“這就好像是一陣迷霧”;有的學生說“這就好像為我的房間蒙上一層白紗”。教師要明白,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的境界已經打開,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章都是童話故事和寓言題材。角色的扮演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和學生的思維。在表演中,學生將教材中的角色活靈活現(xiàn)地展示在大家眼前,能夠最大程度地還原課文情境。表演體會情境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進入角色,另一種是扮演角色。比如,二年級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中有很多對話,教師引導學生代入角色:如果自己是小男孩,會如何撿魚?接下來,教師讀旁白,在念“這一條”的時候,可以重復多次,告訴學生小男孩為了搶救更多小魚,會一直撿下去,并且決心很堅定。學生朗讀的時候,要讀出堅定的口氣,把自己想象成課文中的小男孩。學生從課文的字眼、詞眼、句眼出發(fā),不斷地琢磨語氣,就能夠迅速地入情入境,體會出其中的味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出不同的教學情境,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也挖掘了學生的語言天賦。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憑借自身的生活經驗,不斷地挖掘出新鮮的素材,創(chuàng)設學生需要的情境。教師要通過音樂情境、生活情境、實物情境、表演體會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進其知識、能力、智力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