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艷
(新疆石河子八師第二高級中學,新疆 石河子 832011)
如今的地理課堂教學活動,教師一般采用的還是以教師的教學活動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學生在課堂的參與中只是作為接受知識的客體。在這種單一枯燥的課堂模式下,原本在實際的生活中具有靈活性的知識點,變得固定和死板。由于教師缺乏對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的了解和觀察,只注重自己對知識點的講解,導致地理這門學科在學生的印象中變成了一門理論化的科目。教師沒有將知識的運用引導到生活中來,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就的得不到突破和提升,只會死記知識點。而機械的記憶又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對地理這門學科的興趣。因此,教師必須靈活地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合到地理教學中來,讓學生深化自身的學習。
這個時代需要的是視野開闊、知識與理論結(jié)合能力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良好的地理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地理這門科目的實用性也漸漸在大眾的視野里變得顯著和清晰。社會的變化在改變著地理教育的要求和規(guī)格。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教材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教材內(nèi)容的形式從原先的以文字論述為主發(fā)展到如今的圖文并茂。教學方式上則是教師要能突破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模式,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將教學內(nèi)容和生活相結(jié)合,并且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地理問題。這樣培養(yǎng)的學生才能有真正的學習自主性和獨立性,懂得實踐操練。這也是這個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和需要。
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能只著力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耙粋€巴掌拍不響”,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改變自身固有的學習方式,多參與課外的實踐和活動,走出課堂,走出課本。例如,我在教高一學生地理上冊的《認識各類巖石和地理地貌》時,我會利用學校在對學生集體組織的郊游的時間,布置給學生課外的學生任務。以小組的形式,讓他們在郊區(qū)采集比較常見的巖石的標本,然后再在課堂上讓小組分別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并選取其中一種表述該巖石的特性以及常分布的地點和區(qū)域。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動手能力,激發(fā)了學生在玩與學中探索知識的欲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有效地把生活化的學習方式融入到學生的日?;顒又衼?。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課堂筆記的抄錄和記背,而是在靈活多變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會自我調(diào)整和積極探索,這樣有利延續(xù)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以后更深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多用學生熟悉卻可能“熟視無睹”的生活中的地理現(xiàn)象來引導學生,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如:為什么國內(nèi)外運動員常到海埂訓練基地集訓?為什么“云南十八怪”里有“四季服裝同穿戴”之說?為什么“出門要看天氣”?通過把這些生活實例適當?shù)囊虢虒W中,激發(fā)了學生的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不僅可以拓寬知識面,開拓視野,而且教會學生生活中必備的知識與生活中必須掌握的技能,能有效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的自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適應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nèi)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內(nèi)容的生活情景,讓地理知識貼近生活,讓學生感悟到地理問題的存在,引起一種學習需求。生活經(jīng)驗是學生自己的實踐檢驗過的感性認識,是學生最為可信,也是最能從淺顯中見深奧,最能說明問題的事實材料。教學時及時聯(lián)系生活可使教學內(nèi)容變得親切可感,使難點易化。例如:“地圖上的比例尺”是學會看地圖的重點,但學生沒有縮制地圖的經(jīng)驗,所以它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我在教學時,就以學生熟悉的課桌、教室為例,說明要繪制這些物體、場所的平面圖,就必須按一定的比例縮小,以此引入比例尺的概念,并借用除法公式來幫助學生理解比例尺公式。并用除法公式中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單位必須一致和商數(shù)無單位的道理,幫助學生理解三種形式比例尺的互換和為什么用比例尺表示時不可寫單位等的道理,并聯(lián)系學生冬季越野長跑,讓學生在地圖上用比例尺量算出無錫到北京的實地直線距離大約是多少。聯(lián)系生活實際教學,學生對此很有親切感,有利于學生對問題深一步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地圖》一節(jié)時,教師可先提出問題:①一個人站在南極,他能指出東和西的方向嗎?為什么?②“他向前跨一步,是什么方向?”問題在學生頭腦生成后,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時,教師讓學生邊觀察地球儀邊議論。然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實際上就是:“在地圖上如何辨認方向”的問題,指導學生運用生活經(jīng)驗,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面對地圖,我們一般把它的上方定為北,下方定為南,左方定為西,右方定為東……經(jīng)線表示南北方向,緯線表示東西方向……”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知識的主動性。
總之,地理學習的成敗在于地理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的好壞。在地理教學中,結(jié)合學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實際,不僅可以有利于降低許多地理問題的難度,使學生能充分理解,而且還可以避免許多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誤區(qū),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同時,可以降低他們對地理恐懼的心理,增強學生學好地理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