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鈺韻
(廈門大學藝術(shù)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0)
奧爾夫樂器是是世界著名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創(chuàng)立的獨特的音樂教學法中的樂器,稱為奧爾夫樂器。這些樂器的音色都比較柔和、明亮,不刺耳,同時又易于掌握、可拆卸,因此對于學校音樂課堂以及初學者而言使用比較便利。奧爾夫樂器分為有固定音高樂器和無固定音高樂器兩大類。 有固定音高樂器常用于旋律聲部的演奏,無固定音高樂器則常用于伴奏聲部的演奏。
有固定音高樂器以音條琴為代表,一般使用的是鋁質(zhì)的金屬高、中低音音條琴,以及木制的高、中、低音音條琴,都是通過用敲擊的方式發(fā)出音高。它的外觀有點類似于鋼琴和馬林巴,但與這兩種樂器最大的不同在于,音條琴體積小方便移動,其次音條琴的音條數(shù)量很少,并且可以隨時拆卸,便于課堂上學生迅速掌握演奏。例如,在蘇教版第一課《快樂的音樂娃》中,只運用到了“do、re、mi”三個音。如果要讓學生演奏這首曲子,就可以將音條琴的其他音條全部卸掉,只留下“do、re、mi”三個音條,這樣一來,學生可以不受到其他不使用的音條的干擾,迅速的找到“do、re、mi”“三個音,并且演奏出來。
無固定音高的奧爾夫樂器從材質(zhì)上可以分為,木質(zhì)類、皮革類、金屬類、散響類。木質(zhì)類的奧爾夫樂器有木棒、木魚、蛙盒等等,這類樂器的音色比較清脆明亮,沒有延留音。皮革類的奧爾夫樂器大多為各種鼓類,聲音比較低沉,且音量大,一般有共鳴音。金屬類的奧爾夫樂器有最常見的三角鐵、碰鈴等,他們的音色特點是清脆而高亢,并且有較長的延留音。散響類的奧爾夫樂器有沙錘、卡巴撒、手搖鈴,音色上比較沙啞,音量也相對較小,聲音散,可以持續(xù)性的演奏。這一類無固定音高的樂器,在使用時大多以伴奏作用出現(xiàn),并且采用固定音型不斷重復的方式進行演奏。學生在演奏時候,通過不斷重復某一種節(jié)奏型或節(jié)奏組合,能夠加深對音樂基礎知識的認識與感受。同時,多種材質(zhì)、多種音色的樂器,也有利于在多聲部訓練中,各個聲部清晰明確,不易與其他聲部混在一起。音色上的豐富多彩,對于學生聽覺的開發(fā)和對音樂的認知起到極大的作用。
豐富多樣的奧爾夫樂器,林林總總加起來共有五十二種之多。每件的價格從幾百到上萬不等,若是要一整套買下來,確實頗為昂貴。其實,在真正的教學中,并不需要如此多的奧爾夫樂器才能夠達到我們理想的效果。只需要從各大類中分別挑選幾樣,就可以組成一個色彩豐富的奧爾夫樂隊。學生可以通過分組輪流練習的方式,或者傳遞的方式,來使用和感受樂器。
無論我們使用什么樣的奧爾夫樂器,使用多少件奧爾夫樂器,都要始終牢記一點——奧爾夫樂器服務于音樂教育,而不是課堂上的點綴。通過奧爾夫樂器,教師要實現(xiàn)的不僅僅是課堂多樣化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對深化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知識的傳授。在使用時不一定要演奏多么復雜的節(jié)奏,多么多變的聲部,要從音樂的本源出發(fā)。例如,一個四拍時值的固定音型,一個兩小節(jié)樂句不斷的模進,聲部間的卡農(nóng),以這種簡單容易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最本源的核心知識,并且能快速掌握并感受到音樂的韻律。要與鋼琴、小提琴等專業(yè)課教學區(qū)分開來,不過分追求技巧炫技,而應該從普適性的音樂教育這一目標出發(fā)。
以上就是奧爾夫樂器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的一些使用技巧和探索,作為一類專門為學校音樂教育而挑選、制作的的樂器,希望未來在更多的中小學音樂課堂上,能夠見到奧爾夫樂器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