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楠
(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江雪》是柳宗元最為人熟知的詩,但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卻是在柳宗元被貶永州之后寫的。官場的失意讓柳宗元在精神上備受打擊,對朝廷的一腔熱血也所剩無幾,因此寄情于山水景物來抒發(fā)自己心中所想。此詩以其精妙的二十字(題目除外),描繪了一幅孤獨寂清,幽靜寒冷的畫面。本詩結(jié)構(gòu)極其簡單,無非就是一個老翁,一葉小舟,獨自在江中釣魚而已,但柳宗元卻以一半的篇幅來描寫景物。為突出老翁這一形象,柳宗元將景物描寫得遼闊遠大,無邊無際,形成強烈對比,繼而借隱居山水的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心懷,抒發(fā)在政治上不如意的郁悶與苦楚。
筆者就《江雪》這首詩,選擇了許淵沖和Burton Watson版本的譯文進行賞析。
許淵沖,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翻譯家,從事文學翻譯事業(yè)六十多年。其所譯作品包含中、英、法等多國語言,但主要集中于中國古詩的英譯,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 。在國內(nèi)外出版六十本著名的中、英、法文譯作,包括《詩經(jīng)》《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中外杰作。
Burton Watson,美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伯頓·華茲生,1925-2017)。曾被授予哥倫比亞大學翻譯中心金牌獎章和PEN翻譯獎項,專注于中日文學的翻譯與研究。他筆下的中國古詩詞譯作有《寒山詩100首》、《宋詞入門》等。其所譯《莊子》被收入大中華文庫出版,是中國典籍在美國譯界的經(jīng)典之作。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許淵沖
River snow
From a thousand hills,bird flights have vanished;
On ten thousand paths,human traces wiped out;
Lone boat,an old man in straw cape and hat,
Fishing alone in the cold river snow.
——Burton Watson
其一,從詩的名字來分析:對于名字的翻譯,兩位譯者的看法確實不同,許更偏重于“雪”;Burton則更偏重于“江”。而對于名字的翻譯應該結(jié)合于詩歌內(nèi)容,筆者認為《江雪》全詩以一個“雪”字貫穿,“千山”、“萬徑”都是雪,船上,漁翁的蓑笠上,也都是雪,因而筆者更贊同于側(cè)重點在“雪”。但換個角度來看,許題目中另一不同點在于“fish”,多了釣魚這一動作,更多地偏于意譯,從江雪的畫面聯(lián)想到釣魚;而Burton采用的則是直譯,江就是江,雪就是雪,簡單明了。筆者認為,題目是整篇詩歌的核心,通過文章的題目才能明確詩歌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因此對于文章題目的翻譯,不僅要結(jié)合全文,更應該使讀者明確透過題目所要表達的文章內(nèi)容。
其二,從句子結(jié)構(gòu)上分析:許的譯文結(jié)構(gòu)較為工整,前兩小句用了相同的句式,且采用了押尾韻的修辭手法,分別押了雙元音/ai/和雙元音/?u/??傮w上看,許的譯文結(jié)構(gòu)簡介,短小精悍,簡潔明了,且押尾韻的雙元音,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但Burton似乎對翻譯結(jié)構(gòu)的要求并不高,采取忠實于原文的態(tài)度逐句翻譯,采用直譯的方法,在譯作中,詩歌的原文與形式都得到了還原,達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雖然在詩歌的順序上沒有過多的調(diào)整,但不失為一種好的翻譯方法。
其三,從選詞上分析:首先,是對于“千山”與“萬徑”的翻譯,這里的千山并不是一千座山,萬徑也不是一萬尺徑。柳宗元原文中的“千”與“萬”是為了突出山與地的浩瀚無邊,使背景幾乎達到無邊無際的程度。但Burton則將其翻譯為確數(shù),給人感覺山與徑雖廣闊,但確實也存在盡頭,少了絲無邊無際的感覺。相比較而言,許采用了from..to..的句式,給讀者一種滿眼望去盡是山與雪的感覺。但對于山的翻譯,二位譯者皆采用“hill”。筆者對此翻譯持有不同意見,“hill”是小丘,山丘的意思,而柳宗元筆下的山是連綿不絕,一望無邊的群山。筆者認為,“hill”在此處的翻譯并未凸顯山的威嚴與高大。
“絕”與“滅”是整首詩最為精妙的一筆,在千山與萬徑的映襯下,將鳥兒與人的身影由動態(tài)美轉(zhuǎn)化為了靜態(tài)美,譯者若能如實還原,確實是值得稱贊的。Burton對此處的翻譯采用了“vanish”與“wipe out”,選用了兩個動詞,且皆為主動的形式,讓人感覺在如此嚴寒的天氣下,鳥兒禁受不住寒冷全部飛往別處,人們也因為寒冷不愿來到這般地方,倒是與老翁仍有閑情逸致來此處釣魚形成強烈對比,更加突出老翁清高孤傲的情懷。但這種形式卻無意間打破了詩中塑造的靜態(tài)美,著實有些遺憾。相反,許的譯文則選用了兩個名詞,以人的視野為主,看不見鳥飛與行人的走動,倒是保留了詩中寧靜的感覺。
最后,整首詩的結(jié)尾為“獨釣寒江雪”。對于這句詩的處理,Burton采用直譯的翻譯方法,一字一句對照詩歌本身來翻譯;許淵沖則將小船賦予了生命,用“l(fā)onely”來修飾“boat”,其實我們都知道孤單著的并不是小船,而是老翁。許采用了移感的修辭手法,將老翁的孤獨寂寞轉(zhuǎn)移到了小船上。
一般來講,對于母語并非漢語的翻譯學者來講,要想翻譯好他國名作,確實要下不少功夫,不僅要為他國文化的翻譯提前做研究,還要通過自己的譯作使本國的讀者理解他國文化。而對于一個譯者來說,要想譯出被世界公認的翻譯名作,需要花費數(shù)年甚至幾十年來大量積累文學知識。但受一定文化背景的影響,中西方譯者對同一篇文章的翻譯仍會存有一定偏差,就《江雪》這首詩來說,兩位譯者的譯作皆有優(yōu)點,也存有不足之處。相較而言,筆者更加欣賞許淵沖先生的譯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