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姝媛 高麗
摘 ? ?要: 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社會基本矛盾的轉化及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均做了明確的理論闡述。大學生群體,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應接受更多高層次、高質(zhì)量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時代國家建設中將個人理想與國家使命相結合,做民族復興、自強不息的追夢人。本文以文獻資料法及邏輯分析法為主,以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為切入點,在研究過程中,分析高等院校馬克思主義思政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 ?馬克思主義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在于培養(yǎng)人的情懷感和使命感,在明辨是非曲直標準的過程中掌握事物發(fā)展的基本原理,擁有高層次的人生追求。當代青年是與祖國共同進步的一代,理想上應志存高遠、生活中要腳踏實地,在求學過程中深化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具備胸懷天下的真摯情感。作為情懷與能力共存、正義與理想并行的新一代青年培養(yǎng),高等院校重任在肩,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道德感、使命感、民族榮譽感的思政教師群體更應該扎根教育理論及教學方法的研究,為廣大青年一代的政治學習建立科學的理論體系,提高政治素養(yǎng),為高等院校培養(yǎng)心系國家又放眼世界的卓越人才而努力。
一、新時代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一)堅定四個自信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思政教育的核心,一方面是對客觀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解釋,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對于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起到理論指導的作用。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新時代國家建設背景下,對于大學生開展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當代學子的政治素養(yǎng)、清晰辨別是非的思路、解決社會矛盾的能力,使莘莘學子成為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參與者和領航人。
(二)促進學生成長
大學階段是青少年向青年轉變的重要階段,也是接受家長全面照顧的自然型人轉變?yōu)楹侠戆才派罟?jié)奏、合理規(guī)劃人生方向的社會型人的最后階段。在這樣一個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幫助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培養(yǎng)愛國情懷和使命感是當務之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其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备咝W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高度都較強,由于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相對較少,該群體的思想觀念還相對稚嫩,往往缺乏經(jīng)驗。
由此,從人才培養(yǎng)和繼承使命角度出發(fā),高校學子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促進其對客觀世界真假對錯判斷能力的提高。掌握真理,運用真理,以實事求是的眼光看待世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更有利于今后全面發(fā)展。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主力軍,只有大學生掌握了高質(zhì)量、高層次的政治理論知識,未來社會中人的素養(yǎng)及本質(zhì)才有全方位提高。
二、高校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解決的問題
(一)教師隊伍素質(zhì)應嚴格把控
思政課教學對高校思政教師的教學水平是極大的考驗,該科目理論性強、教材改動頻繁且涉及內(nèi)容廣泛,思政教師在日常備課授課過程中應“一心鉆研圣賢書,兩耳又聞天下事”。在教學過程中如遇理論性強的問題,需要授課教師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教授。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是思政課教育的關鍵,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只有理論水平高、政治素質(zhì)合格的教師才有資格擔任思政課教學,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講者和衛(wèi)道士。但實際教學生活中存在綜合素質(zhì)較低的思政課教師,授課形式僵化、授課內(nèi)容老舊、對教材更新內(nèi)容不能實時把握,造成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不足。同時,一些思政教師在道德水平建設方面對自身要求不高,沒有嚴格把控自身,存在某些道德瑕疵。
(二)照本宣科應轉變?yōu)闃淞⑿叛?/p>
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zhì)是與時俱進,提高大學生對它的認同度,必須結合不同時代、不同國際國內(nèi)形勢適時轉變教育觀念,改變照本宣科的方法,通過思政課科目授課方式的有效轉型適應時代變化的客觀需要。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行為,而不是概念的生硬灌輸。從學生自身思考出發(fā),判斷事物的真?zhèn)?,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思政教師應從教育根本理念出發(fā),在思政課堂上使學生做到真聽、真看、真信。這樣的過程,是當下關于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教育方法。
三、對于高校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點建議
(一)教學理念之教學的根本在育人
高校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觀念要在傳統(tǒng)中保持長新,受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未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者及馬克思主義事業(yè)的繼承者,作為政治上層建筑領域的思政課教學應將學生放在根本位置上,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多層次、全方位、全過程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育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青年。按照當前國際形勢更新教育理念,在新時代背景下以新的理念對學生展開培養(yǎng),促進學生適應新形勢下的社會生活;在課堂上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感,從大學就開始提高學生關心政治研究政治的素養(yǎng),避免出現(xiàn)“人在課堂,心在之外”的現(xiàn)象;具體實施教育時,要明確理解學生思想意識,找出學生需求,確定教學內(nèi)容,促使學生思想意志與國家相符;積極開展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求知欲,讓學生在實踐當中領悟思政教育。除此之外,還應具有教育的靈活性,針對不同學生層次間的差異特點,將黨的最新知識向?qū)W生傳授,針對學生不同理解情況及意識形態(tài)展開授課,促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扎根在學生內(nèi)心深處。
(二)教學理念之教育的助手在課外
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要轉變傳統(tǒng)思政教育形式,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使用多樣化的教育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紀錄片、組織討論活動、朗誦政治著作等,促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生動體驗。此外,鼓勵學生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融入實際生活中,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強化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營造良好的哲思氛圍。與此同時,高校應在當前網(wǎng)絡時代利用好新媒體中的各項資源,創(chuàng)新意識教育形式,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力量,利用各種先進的技術,高效傳播思政教育思想。例如:開通意識教育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在線教育,通過各種微型課堂及游戲教學等方式,傳播馬克思主義當中的科學理念。利用好高校當中的校園媒體力量,為學生舉辦各類創(chuàng)新課外活動,促使高校形成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導的新型教學和學習形態(tài)。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新媒體開展教學活動,注意合理對學生行為進行監(jiān)督,由于開放性特點明顯,為教師教學管理帶來一定困難。在管理過程中可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每個學生要實名登記,明確每個人的責任,通過嚴格的管理進一步宣傳教育思想。為高效發(fā)揮新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可邀請掌握新媒體技術的專業(yè)人才,對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設計展開指導,促使教師優(yōu)化教育內(nèi)容,提高思政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學理念之教育的重任在教師
第一,教師應以身作則,培養(yǎng)正直高尚的人格。教師的職業(yè)技能不是考核教師資質(zhì)的第一要義,尤其擔當培養(yǎng)心智與發(fā)展情懷的思政教師,更應該以純粹共產(chǎn)黨人的使命感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青年一代。在教學活動中以榜樣的作用傳授學生正確的思想和觀念,只有自身做到真學真看真信,才能將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堅定的政治信仰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傳播給學生群體。
第二,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素質(zhì)。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內(nèi)容屬于純思辨性質(zhì)的理論教學,學生應對考試期間,通常采取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面對網(wǎng)絡世界的娛樂性、即時消費性的特點,思政課教學面臨挑戰(zhàn)。如何讓馬克思主義理念真正進入學生的頭腦,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而獲得啟發(fā)和指引,依靠教師群體自身專業(yè)素質(zhì)的不斷提高及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鮮活生動的教學內(nèi)容和手段對于促進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意識理論的深刻理解,并逐漸形成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身價值觀念有著重要的意義。教育的目的在于讓青年一代熱愛國家,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制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成功標準在于能否培養(yǎng)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因此,負責政治理論體系教育的教師要擁有淵博的理論基礎,面對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實踐問題及社會現(xiàn)象都能理性地哲思和分析,在政治理論的高地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得到學生群體的認同感。使命感與認同感雙向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主人翁精神。因此,高校應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保障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順利實施和開展,使這一學科的科學性和卓越性在人類歷史上保持長青。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朝氣的力量,高校作為社會人才道德修養(yǎng)和理想信念孕育養(yǎng)成的第一場所,要繼續(xù)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勢下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優(yōu)化教師隊伍配置及素質(zhì);不斷嘗試新型教育手段,在大學時代深化青年一代的政治素養(yǎng),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和建設者。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只有青年一代具有理性的辯證思維、哲學的邏輯思維和過硬的技術知識,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才能隨著自身發(fā)展共同促進國家繁榮昌盛。
參考文獻:
[1]張有平.論價值觀引領下的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J].理論學刊,2018(06):88-92.
[2]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2).
[3]張爍.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01).
[4]唐夢霞,周慶.淺談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J].法制與社會,2019(08):189-190.
[5]張一,吳倩倩.民辦高校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當代境遇及提升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1):27-29.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及“四進”專題教學研究改革專項《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功能結合研究》,課題編號:SJGSY2017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