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艷
摘 要:童話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教學內容,符合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對培養(yǎng)兒童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能夠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童話的教學方法,通過設置教學情境、拓展教學內容、組織課外活動等方式,充分發(fā)揮出童話題材與內容的優(yōu)勢,確保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過程,使他們真正愛上語文這門學科。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教學情境;教學內容;課外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6-00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6.019
童話是屬于兒童文學范疇的一種特殊的文字表現形式,是為了適應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而構建的一個虛擬世界,伴隨在每位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在實際教學中,為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出童話的文學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保證童話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采用設置教學情境、拓展教學內容、組織課外活動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發(fā)揮童話的審美功能,進而激活學生的想象,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帶領他們真正走進童話的世界。下面我就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三種策略展開探究。
一、設置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童話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會有主動探究的欲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想引導學生快速進入童話世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當注重對教學情境的設置。教師可以利用圖片、音樂、動畫等形式,為學生打造一個童話故事發(fā)生的場景,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童話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展開合理的想象,迅速融入到課堂學習氛圍當中,進而產生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下面的學習當中,進而保證童話教學的有效展開。
比如,在給學生講《去年的樹》這篇童話時,我為了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下轉移到課上學習當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在課程開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鳥叫聲的音頻,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小鳥站在樹枝上,為他的好朋友大樹動情地歌唱,而大樹正搖曳著樹枝,享受著這美妙的歌聲”的畫面,將學生引入輕松的教學情境當中,進而引出文章內容。學生被我敘述的內容所吸引,在我的引導下展開想象,進而產生了進一步探究、學習的欲望。這樣,通過設置教學情境,營造了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滿足了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要,迅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提高學習效率打下了基礎,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有效完成。
二、拓展教學內容,發(fā)揮童話的審美功能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教師局限于“書本”二字,使學生的視野被限制于語文教材當中,學生只能通過課堂教學獲取一定的信息和資源。再加上語文教材更新的周期長,許多深受學生喜愛的、緊跟時代發(fā)展的童話被排斥在語文教材之外,導致教材中的童話對學生逐漸喪失了吸引力。因此,為充分發(fā)揮童話的審美功能,教師應當適當拓展教學內容,通過課下進行互聯網閱讀、構建圖書角、組織閱讀課的形式,適時拓展一些課外童話讀物,增加學生的閱讀容量,進而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分發(fā)揮童話的審美功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提高童話鑒賞能力。
比如,在給學生講《巨人的花園》這篇童話時,我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拓展。王爾德作為英國的童話作家,創(chuàng)作了許多體現人間冷暖的作品。我為了讓學生走進王爾德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其他作品的魅力,利用多媒體帶領學生鑒賞了他的作品《快樂王子》,鼓勵學生從現實主義與藝術風格兩個角度對文章進行品讀。此外,我還給學生推薦了《夜鶯與玫瑰》《星孩》等幾篇童話,要求他們利用學校的圖書資源或是網絡資源進行課下賞析,并根據自己所讀內容寫一篇讀后感。這樣,通過拓展教學內容,增大了課堂容量,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并充分發(fā)揮了童話題材的審美功能,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加強了自身對作者寫作風格的理解,使他們進一步體會到了童話作品的魅力。
三、組織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師若單純依靠小學語文教材開展童話教學,把學生的童話學習定格在書本世界里,而忽視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會束縛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提高,使小學語文童話教育失去實踐和應用的價值,不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此,教師應當將課上課下兩個課堂結合起來,注重課外教學對學生知識鞏固的重要作用,通過組織演講比賽、故事表演等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逐漸提高自身的童話理解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比如,在給學生講完《七色花》這篇童話后,我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課下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童話內容進行表演。各組學生依據任務安排都認真揣摩角色心理,演出了自己的創(chuàng)意,在表演過程中加強了對“珍妮”這個人物品質的理解。在表演結束后,我邀請學生一起對所有表演進行點評,評選出了最具創(chuàng)意和最富情感的表演,使學生在競爭的氛圍中提高了自身的參與能力。此外,我還要求學生在課后寫一篇有關“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的小作文,讓學生通過展開合理的想象闡述自己如果擁有一朵七色花會用來做什么。這樣,通過組織課外活動,使課上、課下兩個課堂結合起來,既加強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善良、樂于助人的品質,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總而言之,童話對于小學生來講是十分美好的一個內容。廣大小學語文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當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轉換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出童話的諸多優(yōu)勢,讓學生可以通過童話學習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進而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除了上述三種教學方法,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探索,為提高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效率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策略。
參考文獻:
[1] 王桂香.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施教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3(6).
[2] 趙興艷.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1).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