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第二中學 李德虎
物理是中學科學學習領域的一門基礎課程,提高物理教育水平可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能力,為將來的學業(yè)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由于物理知識抽象難懂,對剛剛接觸物理學科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具有一定難度,導致有些學生放棄了物理乃至整個理科的學習,對學業(yè)造成巨大影響。本文以初中物理為例,淺析通過“情景教學”模式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以期對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興趣有所幫助。
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是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之一。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把通俗易懂的生活知識、生活體驗融入抽象的初中物理知識中,以增強學生學習的實踐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如,學習《彈力》這一課內(nèi)容時,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活情境:中考體育考試中男女都要測試立定跳遠這一項目。在這個測試項目中,同學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跳得很遠;還有一部分學生則是不及格。這是為什么呢?同學們馬上說出答案,有的學生說是因為沒有用力跳;有的學生認為是角度的問題;還有的學生回答是因為彈跳性差。我對學生們的各種猜測都給予肯定,繼續(xù)提問:如果你想探究跳遠成績究竟與什么因素有關,你會制定什么實驗方式?這一次,學生們課堂表現(xiàn)有很大的差距:有些學生比較大膽,說出了自己的猜測;有的學生則是與同桌進行討論;還有的學生則是獨自認真思考。見此情景,我為學生們制定了一個教學實驗,目的是探究彈力在跳遠項目中發(fā)揮的作用。
實驗目的:探究影響跳遠成績的因素。
實驗器材:多把彈簧玩具槍、大小不同小鋼球。
實驗過程:1.在相同角度、同一彈簧發(fā)射槍發(fā)射大小不同的小鋼珠,記錄小鋼珠的彈跳距離;2.在相同角度、不同彈簧槍發(fā)射同一小鋼珠,記錄小鋼珠的彈跳距離;3.在不同角度,同一彈簧槍發(fā)射同一小鋼珠,記錄小鋼珠的彈跳距離。
在準備完實驗器具和制定好實驗步驟后,在學生們的關注下,我開始了實驗過程,要求學生認真觀看,總結實驗結果。當然為了實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我進行了多次實驗,以減少誤差值。10分鐘后,隨著實驗的結束,學生們也在實驗中有所感悟,了解到要想跳遠項目取得好成績,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以45度角左右向前跳躍。2.加強腿部力量的訓練。3.學生需要控制自己的體重。
等到學生們總結完實驗結果后,我?guī)ьI學生正式進入《彈力》一課的學習中,為學生們普及彈力知識,為提升學生們的體育成績做出自己的貢獻。在本次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活情境,引領學生思考跳遠成績與哪些因素有關,很自然地與本課的知識點產(chǎn)生聯(lián)想。在經(jīng)過多次實驗后,學生們自己從實驗過程和結果中有所感悟,最終學會了物理新知識。物理教材中很多理論知識都源于生活,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需要把生活引入課堂實踐活動中,由此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物理學科具有理論性強、邏輯性強、系統(tǒng)性強、趣味性強等特點,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但其教學內(nèi)容比較抽象,影響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們可能會對物理學習產(chǎn)生畏難心理,最終影響中考成績?;诖?,廣大初中物理教師要立足物理科目教學現(xiàn)狀,盡可能多多增加實驗情境教學,在豐富、有趣的實驗中引導學生把求知欲轉化為動手操作力,減輕對抽象物理知識的理解障礙,營造快樂物理學習氛圍。
如,學習《分子熱運動》這一課內(nèi)容時,我首先明確幾個教學目標,目標如下所示:
1.知道物質由分子組成,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2.能識別擴散現(xiàn)象,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3.知道分子熱運動的快慢與溫度的關系。
為完成這幾個教學目標,我準備創(chuàng)設實驗情景,讓學生通過觀看生動、直觀的實驗演示學會本課新的知識點。首先,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周圍充滿著各種物質,這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人類肉眼觀測不到的,如果我們想要看到這些分子,就需要進行一些實驗。學生們對我的話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聚精會神地觀看我正在準備進行的實驗。為了證明分子是運動的,我事先準備了一瓶清水放在桌子上,保持水面平靜,然后在水中滴了一滴黑墨水。只見滴入的墨水沉入水中,留下清晰的黑色痕跡,并隨著時間的流逝,黑色逐漸變淡,周圍的水則變成了淡黑色。同時,我悄悄打開了教室內(nèi)所有的窗戶,門外的槐花味道頓時飄進室內(nèi)。此時,我又提出了問題:我們能夠看到水變黑,能夠聞到室外的槐花香氣,是因為什么原因呢?請同學們用本課的學到的物理知識進行解答。同學們思考一樣,馬上說出是分子的運動。除此之外,我還為學生們演示了分子的擴散現(xiàn)象,在實驗中清水和藍色硫酸銅溶液之間的界限隨著時間的變化變得模糊不清。學生們明白了分子的擴散現(xiàn)象后,能夠用物理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xiàn)象,如我們能夠聞到酒味、汽油味、臭味的原因。為了證明分子的運動快慢與溫度有關,我準備了相同大小的水杯,放上相同的清水,分別滴上一滴墨水后,把其中的一杯水用酒精燈加熱,讓學生們觀察墨水在水中的變化。在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大量實驗證明了分子在不停運動,學生們通過實驗認識到擴散現(xiàn)象,能用學到的物理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創(chuàng)設實驗情景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因為對于被動接受間接學習經(jīng)驗的學生來說,實驗本身具有一定的新穎性和趣味性,加上實驗本身較強的啟發(fā)性誘導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會認真觀察、愿意操作。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為了防止學生在試驗中不求甚解或機械操作,就需要增加實驗演示的啟發(fā)性。
人的心理活動起源于問題,有疑問才會思考。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夠引發(fā)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與探索熱情,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實踐活動中,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使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考的好習慣,拓展學生思維水平。
如,在學習《電阻》這一課內(nèi)容之前,我提前布置了一項作業(yè),讓學生們回家找一找家用電器中閑置的電線。同學們通過自己或者問父母得知電線中使用的金屬材料是銅。于是我詢問大家:為什么家中電路使用的是銅,而不是鐵或者鋁等其他材料的電線。教室一下子安靜下來了。我繼續(xù)提出問題:電線中的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請同學生分小組討論。同學們馬上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猜想電阻可能與導線的材料、長度、粗細有關。為了驗證同學們的猜想,我決定組織學生們進行實驗測試。在進行實驗前,我要求學生們先進行實驗方案。5分鐘過后學生們制定好了實驗方案,方案如下:(1)準備好相同長度、粗細的銅絲、鐵絲、鋁絲各一條,測試在不同的材料中,電阻的大??;(2)準備好三條粗細相同,長短不一的銅絲,測試電阻的大小是否與長度相關;(3)準備好長度相同,粗細不一的銅絲,測試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否與電阻粗細有關。
同學們自己制定出了測試電阻大小的實驗方案,于是,在我的協(xié)助下,學生們逐步完成了實驗過程,驗證了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受到了我的表揚。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后,我拿出了兩根不同規(guī)格的電線和兩只不同的電燈,要求學生們探討這兩根電線和兩只電燈燈絲的電阻,用剛才得出的結論推論它們電阻的大小,把學到的物理知識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這個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把探究問題的興趣裝移到了實驗操作中,最終問題得到了解決。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學好物理的信心。
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活動中中,不能僅僅滿足于教授學生基本物理知識,也不能單單滿足于如何去整理、歸納、總結教材已知的物理知識,而是要把教法和學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加強學生對抽象理論知識的理解,并把思維過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思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解決實際問題,提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獲得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