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既擁有音樂教育資源的比較優(yōu)勢,又具有利用音樂教育資源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豐富經驗,亦肩負服務社會文化建設的神圣職責,理應將音樂教育資源的效用由支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延伸于服務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因此,就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服務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機制構建予以探討,并提出構建音樂文化信息傳播機制、音樂文化活動聯(lián)動機制的“雙維”雙贏架構。
關鍵詞:音樂教育資源 校園文化建設 “雙維”雙贏機制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3-0068-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特別強調,要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增強高校的社會服務意識和社會服務能力。高校既擁有音樂教育資源的比較優(yōu)勢,又具有利用音樂教育資源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豐富經驗,亦肩負服務社會文化建設的神圣職責,在音樂教育資源社會分布不均衡的現(xiàn)狀下,高校理應將音樂教育資源的效用由支撐自身校園文化建設拓展至服務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追求實現(xiàn)自身音樂教育資源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提質增效。從目前我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來說,音樂教育的內涵既不能缺失,又因為其獨特的最能觸摸、表現(xiàn)、打動、豐富、引領、培育學生的情感和情操的文化滋養(yǎng)功能,與學生特別喜歡投入和便利學生投入的有效方式而凸顯其實用價值。因此,將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投入服務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實踐,無疑對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會注入強大的生機和活力,而實現(xiàn)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服務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尚很缺乏,有必要進行深入探討。本研究所聚焦的是構建音樂文化信息傳播機制、音樂文化活動聯(lián)動機機制的“雙維”和對高校與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同時受益的雙贏架構。
一、構建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服務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運行機制的內涵和作用
任何事物的存在與發(fā)展都有其運行機制,運行機制合理、協(xié)調、靈活、高效,則決定事物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活力與生命力,相反,缺乏了合理、協(xié)調、靈活、高效的運行機制的事物,其內部各因素的結構、功能、相互關系會處于無序狀態(tài),以至于相互耗力或背離,漸呈散沙式,則會導致這一事物的難以為繼。
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服務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尚屬于新生事物,在并無成功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尤其需要高校的重視和作為,需要高校在開拓創(chuàng)新的努力下,發(fā)揮牽頭作用,在與所要投入的中小學校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共識與合作,構建符合其運行規(guī)律、能夠收取預期效益的運行機制。更具體地說,構建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服務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運行機制的內涵和作用,就在于解決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服務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譬如針對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服務社會文化建設有研究者提出外包機制:“將高校的優(yōu)質音樂教育資源以更加科學的方式服務于社會,對提高社會的音樂服務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服務外包理論是一種科學的理論,依靠服務外包理論進行高校音樂教育資源的服務,對提高高校音樂服務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有研究者提出互利多贏機制:“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只有調動各方力量,形成互利多贏的運作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進一步促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繁榮?!盵2]那么,將本研究所探究的對于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服務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機制作以模式概括,即為具體操作層面的“雙維”雙贏架構。
二、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服務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運行機制的“雙維”雙贏架構闡釋
1.構建音樂文化信息傳播機制
建設校園音樂文化首當其沖的是培育濃厚的音樂文化氛圍,或稱之為建設校園藝術教育濃厚的熏陶氛圍,讓中小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獲取足夠的音樂文化的審美熏陶,感受到足夠的真善美品行的引導,那么構建音樂文化信息傳播機制就是要加強對中小學校園音樂文化的正能量導向,同時,增加和充實高校對構建校園音樂文化重要性、經驗和效用的啟示,反哺高校音樂文化信息傳播機制建設。
在當今的信息社會所構成的萬物皆媒的客觀環(huán)境下,主流文化、次文化、亞文化等各種信息的傳播對于各種環(huán)境和各類人群來說,都變得超便利,中小學校園和中小學生,包括高校校園和大學生都同樣受其影響。因而,建設中小學校園文化包括建設高校校園文化,都必須高度重視文化信息的傳播。在傳播形式、傳播內容、傳播導向上給予學生足夠的正能量導向。目前我國中小學校音樂文化的正能量導向不足,如非主流的流行音樂較之主流的民族音樂的影響力要大得多,以至于很多中小學生可以張口就來“老鼠愛大米”“雙節(jié)棍”,卻不會或唱不流暢傳統(tǒng)的主流歌曲;說起音樂新聞往往是論及某個網紅、某個新秀,而對理想信念與民族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方面的信息卻知之寥寥或不以為然,這些都是無孔不入的信息影響在作怪。因此,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服務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構建音樂文化信息傳播機制,在校園媒體建設、校園音樂文化信息交流和引領上積極投入資源,而且這種投入應該是有計劃的、連續(xù)的、運轉有效的。
2.構建音樂文化活動聯(lián)動機制
中小學生很喜歡歌唱乃至邊歌邊舞的藝術形式,喜歡參加文藝活動和接受藝術教育,這與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關,也與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成長需求有關。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服務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活力突出表現(xiàn)于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構建音樂文化活動互動機制,形成從師資培訓到活動開展的高校與中小學、大學教師與中小學教師、大學生與中小學生音樂文化活動的雙向互動局面。
利用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構建中小學音樂文化活動指導機制體現(xiàn)在師資培訓、輸出與基地建設兩個方面。既要采用請進來的做法,利用高校音樂教育的師資力量組織大學生音樂文化活動,培訓中小學音樂教師組織學生音樂活動的能力,也要采取走出去的做法,將高校音樂教師包括大學生中的音樂文化骨干力量投入到中小學音樂文化活動組織開展的過程中,帶動和推動中小學音樂文化活動生動活潑地開展。而基地建設既體現(xiàn)于高校校園對中小學音樂教師學生音樂文化活動的培訓基地作用,也體現(xiàn)在中小學校園鍛煉高校音樂教師和促進大學生音樂骨干提高音樂文化活動組織能力的基地作用發(fā)揮,這對于高校和中小學校園音樂文化建設是雙贏的。
三、結語
音樂藝術既是高雅的,又是通俗的;既是精英的,又是民粹的。由音樂藝術為核心內容所構成的音樂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中小學校園音樂文化建設不足,音樂文化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而高校所擁有的音樂文化教育資源,包括利用音樂教育資源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經驗則相對優(yōu)越和充足。高校應充分認識和履行對社會文化建設服務的責任和義務,將所擁有的音樂教育資源和校園音樂文化經驗用于服務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在構建音樂文化信息傳播機制、音樂文化活動聯(lián)動機制的“雙維”雙贏架構下,促進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和充實提高高校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的經驗。
參考文獻:
[1]袁海龍,黃劍敏.基于服務外包理論下的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服務社會初探[J].音樂時空,2016(6).
[2]宋玉紅.芻議地方高校音樂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4).
責任編輯:趙慧敏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學會“十三五”科研規(guī)劃課題“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服務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LXH13513998)。
[作者簡介]甘露,長春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