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雍
【摘要】任務驅動法則是以學習任務為教學組織核心,以教師設計和提出任務、學生探索和完成任務為主線的一種教學方式.由于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自主性探索學習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主體性作用,故而成為新課標背景下備受重視的教學方法之一.本文以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第一課時的教學為例,對任務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具體實施進行了較為細致地探討,其中重點是學習任務的科學設計,希望對相關教學工作者有所助益.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初中數學;具體實施;教學心得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入推進,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模式的弊端愈來愈明顯,其最大的缺點是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至很大程度上使學生淪為了“接受知識的容器”.而任務驅動法則是以學習任務為教學組織核心,以教師設計和提出任務、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索方式完成任務為主線的一種教學方式.由于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自主性探索學習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主體性作用,故而成為新課標背景下備受重視的教學方法之一.筆者在自身教學實踐中對該教學法的應用進行了積極嘗試,并總結了其實施的基本流程及每一步所應遵循的原則、策略及方法,以下擬以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第一課時的教學為例,對任務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具體實施進行較為細致地探討,希望對相關教學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學習任務的科學設計
任務驅動教學以任務為課堂組織核心,以學生自主完成任務為主要線索,任務的設計是備課階段的重頭戲,是直接決定最終教學效果的核心關鍵,因而,該段的討論也是本文的重心所在.通常來說,課堂學習任務的設計要以教學目標為基本導向,即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也就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過程,這是最基本的設計原則.但是,學習任務并非只是單純的教學目標的另一種表達,從本質說,教學目標強調的實際上只是“學到什么程度”,而學習任務的設計則應還應包涵“學什么”和“怎么學”這兩個學習的核心素養(yǎng),這是為了給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指引,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怎么樣以及學到什么程度,這三個問題是自主性學習必須重視的核心問題.具體設計上,學習任務一般是一組若干個,要有合理的梯次,由易到難,兼具低入性和挑戰(zhàn)性,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思維順暢開展,并獲得足夠的驅動力.要達到這一效果,就需要依循于教材上的知識呈現(xiàn)方式,學練結合,循序漸進.基于這樣的原則,本文案例的學習任務可設計如下:
任務一:按照以下步驟自主畫出y=x2的圖像:第一步,根據下表中x的值寫出對應的y的值;第二步: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上表中點;第三步,將各點連接成一條光滑的曲線,得到函數的圖像.小組長組織大家對照答案,確保答案一致后選出最優(yōu)版本.爾后,先獨立思考教材上32頁議一議中的問題,然后小組內進行討論,總結二次函數y=x2的圖像特點與基本性質,最終形成書面答案.
任務二:先獨立完成習題2.2中的第一題,要求解答清晰規(guī)范,然后小組長組織大家對照答案,確保答案一致后選出最后版本.
任務三:按照探討y=x2圖像與性質的思路,思路畫出函數y=-x2的圖像并總結其圖像特點、基本性質,而后與函數y=x2進行比較,總結異同,最終形成書面答案.
任務四:先獨立完成習題2.2中的第二題,然后小組長組織大家對照答案,確保答案一致后選出最后版本.
任務五:小組內討論交流,合作探索y=ax2與y=ax2+c的圖像與性質.提示:在探索y=x2,y=-x2的思路的基礎上加以延伸和拓展,可參看教材下一課時的內容.
顯而易見,以上五個任務較為突出地體現(xiàn)了前述的任務設計原則,任務一和任務二指向最基本的二次函數y=x2的圖像和性質,分別側重學與練兩個方面;任務三和任務四則指向y=-x2的圖像和性質;任務五則涉及下一課時的內容,重在延伸和拓展,保證了整套任務的挑戰(zhàn)性.整個任務體系循序漸進,與教材上的知識呈現(xiàn)方式保持一致,每一個任務的表述中也清晰顯示了如何完成任務,從而為學生提供了明確的學習指引.
二、課堂上的具體落實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第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目的是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促使其帶著較高的主觀能動性投入到新課學習中來.教材中是采取“開門見山”的導入方式,即直接提出問題:“在二次函數y=x2中,y隨x的變化而變化的規(guī)律是什么?你想直觀地了解它的性質嗎?”進而開始對y=x2圖像的探索.因為前一節(jié)剛學了二次函數的概念和定義,這樣的導入方式可以說順理成章,是一種合適的方式.不過考慮任務驅動教學是以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為主,為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其好奇心和探索學習興趣,可通過適當創(chuàng)設情境來進行課堂導入,比如,利用課后讀一讀欄目中生活實例.一般來說課堂導入是比較容易,多數教師也都重視和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這里只是指出其必要性,就不在具體論述.
(二)合理分組,呈現(xiàn)任務
導入新課后,即將學生合理分組,分組方案應在課前備課階段制訂好,課上直接宣布,分組的基本原則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分好組后,結下來就是采取合理方式呈現(xiàn)任務.呈現(xiàn)任務的方式同樣是在課前設定好的,一般而言,呈現(xiàn)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全部一次性呈現(xiàn),當采取這種方式時,通常是課前打印好學習任務單,課上每個小組下發(fā)一張,讓各小組照這學習任務單完成一一任務,最后教師根據各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及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針對性教學;另一種是教師通過多媒體投影逐一出示任務,待學生完成一個且該階段的學習無問題后,再出示下一個任務,如此步步為營直到完成全部任務.大體來說,兩種方式各有優(yōu)勢和適用范圍,前者適合探索難度不大、學生已比較熟悉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并具備一定合作學習能力的情況,其優(yōu)勢效率相對較高;后者則穩(wěn)扎穩(wěn)打,便于教師更細致地控制課堂學習進程.鑒于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屬于抽象而十分的知識,且對學生而言屬于較為陌生的層面,故本文案例中采取逐一呈現(xiàn)任務的方式.以下的論述即是以此為基.
(三)合作探索,完成任務
出示任務一后,讓學生照著任務表述自主學習并完成任務.在學生完成的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密切關注各小組進展情況,督促各小組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同時要求學生有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候隨時提出,求助于教師.根據各小組任務完成情況和課堂計劃進度安排,適時宣布該階段學習結束,收取各小組的任務學習單,結合各小組任務完成情況與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針對性講解.無問題后出示任務二,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需要強調的是,在每一個任務完成后,教師都要引導學生提出疑問,進而進行針對性的答疑解惑,查漏補缺,以確保學生能步步為營攻克全部任務.
而完成全部任務后,教師則要再根據學生總的學習情況進行總體性的“答疑解惑,查漏補缺”.因為課堂是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自主探索學習,教師必須特別細致地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在本文案例中,筆者即是在最后的總體性答疑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對二次函數的圖像為什么是拋物線感到疑惑,筆者經過分析和總結得出原因,因為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所作的圖像開口小,整個圖像呈現(xiàn)細而長的特點,這與他們在生活中見過的一些拋物線實例不甚符合,因而,存在這樣的疑問,其實從根源上說這還是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足而導致情況.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將借助多媒體演示了生活中的大量拋物線軌跡,如運動員投出的籃球在空中的運動規(guī)矩,飛機水平投下的物體等等,并強調了拋物線的特點以及決定其開口大小的因素,適當涉及了下一課時的內容,這樣不僅很好地消除了學生疑惑,也為學生下一課時的學習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鋪墊.
在最后的總體性答疑環(huán)節(jié)結束后,視課堂進度的具體情況決定下一環(huán)節(jié),如果時間充裕,可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拼性的鞏固練習或拓展訓練,若時間不充裕,則適時進行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完成本課教學.
綜上所述,本文以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第一課時的教學為例,對任務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具體實施進行了較為細致地探討.作為一種符合新課標基本教學理念的新型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法的有效實施無疑是值得一線教師不斷探索和研究的課題,以任務引領課堂進而激活課堂應是我們積極追求的目標.本文拋磚引玉,尚盼方家指教.
【參考文獻】
[1]馬國林.試論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任務驅動教學法[J].理科考試研究,2017(6):7.
[2]徐榮.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5(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