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471000)賈鳳娟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2例腦梗死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對照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齡分布范圍為41歲~81歲,平均年齡為(51.35±7.25)歲;觀察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齡分布范圍為42歲~83歲,平均年齡為(51.39±7.27)歲;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比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結果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具體為:護理人員觀察患者的系列病情變化,督促患者按時按量服藥,在臨床醫(yī)師施以病癥治療期間,需要予以積極配合,以對治療的順利進行做出保證。觀察組護理方法具體如下。①合理完成護理方案的制定。對腦梗死患者的個人資料進行搜集,之后對應性展開評估工作,對于循證問題進行挖掘建立,例如明確腦梗死疾病誘因以及腦梗死的預防措施等;完成檔案創(chuàng)建后,需要對應展開個性化護理方案的制定[1]。②合理完成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要通過交流溝通、心聲傾聽、疑慮解惑以及情感支持等,將腦梗死患者的負面心理狀態(tài)進行充分緩解,對于自身善意,確?;颊呖梢猿浞指惺堋4送?,可以通過準備舒緩性音樂播放,對患者的注意力進行吸引,以將其緊張情緒緩和,促進患者盡快忘掉煩惱[2]。③合理完成飲食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就患者的營養(yǎng)物質需求加以評估,之后對于食譜的針對性創(chuàng)建奠定基礎。此外,對于蔬果類食物多進食需要進行鼓勵,對于膽固醇含量高以及辛辣油膩食物的進食需要禁止,對于男士需要將其煙酒習慣戒除。④合理完成體位護理。對于腦梗死患者在病情發(fā)作后,于病床上靜養(yǎng)的時間較長,從而呈現(xiàn)出生活自理困難的顯現(xiàn),對此護理人員需要對其體位更換頻率合理控制,并且依據(jù)醫(yī)囑要求,對于身體特定位置進行定期按摩,以將患者的舒適度予以改善,對于身體壓瘡的出現(xiàn)加以避免。
1.3觀察指標 ①選擇NIHSS評定兩組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隨著評價分值的降低,表明患者獲得越顯著的恢復效果。②對于兩組腦梗死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對應選擇自制問卷完成評定,非常滿意對應分值為80分~100分;基本滿意對應分值為60分~79分;不滿意對應分值≤59分。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全部數(shù)據(jù)用SPSS20.0展開分析,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各以±s、n(%)表示,各行t檢驗、X2檢驗,結果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 護理前,觀察組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同對照組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13.19±5.13)明顯低于對照組(24.16±6.33)(P<0.05)。
2.2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腦梗死患者住院時間(10.21±2.33)d明顯短于對照組(13.83±4.86)d(P<0.05)。
2.3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腦梗死患者總滿意率(97.22%)明顯高于對照組(75.00%)(P<0.05)。
循證護理理念的采用,可以在對患者體征以及病情變化了解的基礎上,完成針對性護理,對于患者住院時舒適度的提升以及住院環(huán)境的良好提供均可獲得顯著效果。此外,對于患者呈現(xiàn)出的情緒過激等現(xiàn)象可以予以專業(yè)性引導,對于治療不利影響因素可以有效規(guī)避,從而獲得明顯腦梗死疾病護理效果。觀察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護理前,觀察組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同對照組比較差異不明顯;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住院時間以及滿意度評定結果均呈現(xiàn)出顯著優(yōu)勢,可充分說明循證護理理念應用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腦梗死患者在接受護理期間,循證護理理念的有效運用,對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以及護理滿意程度的提升,均獲得顯著效果,最終顯著促進腦梗死患者的康復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