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補習補文章補閱讀應該這樣補:利用一些好的閱讀語篇,引導學生運用多種閱讀策略,讀出語篇的內涵意義,read beyond lines,促進學生從掌握語篇知識到提升語篇能力的轉化。
關鍵詞:補短板;思維品質;閱讀策略
今年中考考完英語,學生告訴我“有幾道閱讀題沒把握,其他還好”。意料之中,命題者就是利用閱讀題來拉開考生間的差距,閱讀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中考成績的高低,得閱讀者得天下”。今年福建省中考首次使用A、B卷,B卷難度高于A卷,廈門英語用B卷。對比一下A、B卷,大部分題目是一樣的,全卷只有三處不同:閱讀D篇、短文回填E篇和小作文。
A卷閱讀D篇是母親節(jié),宣揚中華傳統(tǒng)“孝”文化,B卷閱讀D篇是英文詩歌,介紹外國文學;A、B卷短文回填都是環(huán)境、資源保護話題,但B卷的文本與設題都難于A卷;A、B卷的小作文都寫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但B卷的命題更開放,考生的發(fā)揮空間更大,A卷則給定了以“Wushu”為話題,并提供寫作要點及參考詞匯。可見命題者為了加大難度還是在“文章”上面做文章。
教育是不斷發(fā)展的,B卷的意義還在于,它是A卷發(fā)展的方向。那么就很明顯,英語補短板補什么?
補文章,補閱讀和寫作,但是“文章”怎么補是個大問題。
從七年級下冊開始,教材當中陸續(xù)設置了1b題型,把1a中的對話轉述成短文,或把原本的文章?lián)Q一種表達,它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填空、填幾個單詞,而是引導學生以此為樣式用自己的話把對話、文章的意思復述出來,先口頭再筆頭。這不僅訓練學生的語言邏輯思維,同時幫助學生在語言運用過程中掌握詞匯、句型、語法??上Р⒉皇谴蟛糠掷蠋煻寄芪虻浇滩木帉懱N含的教學理念。
很多時候,我們告訴學生這個要怎么用、那個要怎么用,這個要變形、那個要變形,但學生還是一錯再錯。因為跟他們說是沒有用的,要他們做才有用。再次引用名言“Tell me,I will forget;Show me,I may remember;Involve me,I will understand.”所以要不斷地說、不斷地寫,在表達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錯誤、改正錯誤。我們就是在不斷地改正錯誤的過程中進步的。
英語這門學科,剛開始有新鮮感,上著上著就容易讓人覺得枯燥乏味了。英語教學由于學科特點的限制,思維介入較少,因此烙上了“死記硬背”的烙印。學生發(fā)現(xiàn)上課就聽錄音跟讀、聽老師跟讀,再聽老師翻譯意思,下課就背單詞背對話背課文,死記硬背的學習當然索然無味。以前的學生在初二開始出現(xiàn)成績分化,現(xiàn)在的學生初一就開始分化了。
我在很多場合講過下面這個故事:
一位老人在一個小鄉(xiāng)村里休養(yǎng),但附近卻住著一些頑皮的孩子,他們天天互相追逐打鬧,喧嘩的吵鬧聲使老人無法好好休息。在屢禁不止的情況下,老人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把孩子們都叫到一起,告訴他們誰叫的聲音越大,誰得到的獎勵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據(jù)孩子們吵鬧的情況給予不同的獎勵。到孩子們已經習慣于獲取獎勵的時候,老人開始逐漸減少所給的獎勵,最后無論孩子們怎么吵,老人一點獎勵也不給。結果,孩子們認為受到的待遇越來越不公正,認為“不給獎勵了誰還給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聲吵鬧了。
這是心理學理論“德西效應”在現(xiàn)實中的應用,可理解為行為驅動的“內驅力”和“外驅力”的應用。老人很智慧地把小孩子好玩的內驅動力轉化為為了獎勵的外驅動力,然后慢慢地讓這個外驅力消失。
我很反對死記硬背。教材中Kangkang、Michael 的話難道有我們古人留下來的古詩文經典,要學生去背誦?
如何讓學英語不再依靠“死記硬背”?復述是其中可行的、有效的手段之一。復述,不用死記教材文本的順序,根據(jù)語用的邏輯順序組織語言。因此,復述首先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而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脫離了背誦的框架,復述還可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當下,核心素養(yǎng)的核心是“思維品質”,而思維品質的核心是“三維”——邏輯思維、批判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而且,英語學習過程思維介入越多,死記硬背就越少。由于思維是一種內驅系統(tǒng),如果英語教學有效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思維參與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驅動機,思維的持續(xù)就是內驅動機的持續(xù),就是學習內驅力的持續(xù)。
關于閱讀。閱讀教學現(xiàn)狀堪憂,目前很多的閱讀教學就是朗讀、翻譯,然后完成教材上設置的幾個題目。所謂的深入解讀,Read between and beyond lines,那是很少能夠見到的。原因有二:一是老師教學智慧問題,二是文本本身無深度可挖。解決這兩個問題,一是老師要有教學智慧,二是要尋找能夠運用多種閱讀策略進行深入解讀的語篇。
所以,英語補習補文章補閱讀應該這樣補:利用一些好的閱讀語篇,引導學生運用多種閱讀策略,讀出語篇的內涵意義,read beyond lines,促進學生從掌握語篇知識到提升語篇能力的轉化。閱讀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根據(jù)不同的體裁和題材的文章,依據(jù)學情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凸顯閱讀教學策略。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信息輸入→信息轉換→信息輸出”的過程。應采用不同的信息轉換手段,培養(yǎng)學生使用恰當?shù)拈喿x技巧獲取主要事實和信息的能力。①要以活動為載體,以思維為主線,優(yōu)化教學設計。既要有基于文本信息的檢測,也要有基于語篇層次的閱讀。教師要站在整體認知的高度,通過問題導向,引領學生從主旨大意向具體信息的逐層了解和逐步檢測,同時培養(yǎng)學生預測、略讀、細讀的閱讀策略,訓練學生梳理文章結構,尋找中心句,進而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在此過程中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推理、判斷的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②要適當擴展教學內容或延伸原有的教學活動??梢栽黾酉嗤黝}且水平相當?shù)拈喿x篇目,讓學生應用所學的閱讀策略進行閱讀,做到鞏固延伸。閱讀的過程就是運用思維的過程,思維始終貫徹閱讀全過程。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后,能提高閱讀速度,更準確理解閱讀內容。因此,要設計有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啟發(fā)深層思維。
閱讀與寫作是正相關的,閱讀能力對于寫作能力有正遷移作用。
作者簡介:
陳開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