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喜歡品茶,好茶亦在找好心的人。一款與自己相應的茶,滋養(yǎng)五臟六腑,甘甜、甘露。一旦茶成為知己,幾乎一日不品茶,渾身都是不自在。茶,懂人。人,知茶。一壺、一葉、一瑟,二人對飲,相知成趣。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今年9月醒獅國學雜志社主編中道子先生,不經(jīng)意的走進白茶故里,鬼使神差的走進福建省福鼎市的點頭鎮(zhèn)、走進福鼎白茶第一村:柏柳村。結(jié)識茶人、尋訪茶魂、知遇茶的良知,感悟太姥山太姥娘娘的恩德,太姥山白茶的傳奇,白茶救人治病的傳說,短暫的相遇,福鼎白茶的文化神韻,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腦海中。
點頭鎮(zhèn),作為福鼎白茶的重鎮(zhèn),簡直就是白茶的海洋。茶肆各有千秋,茶人各領風騷,茶路故事不盡相同,但,茶人對白茶的鐘愛,絲絲縷縷扣人心弦。醒獅國學雜志主編中道子,作為陌生的訪客,低調(diào)、清靜、樸素、和氣,甚至有些卑微的心態(tài),訪談那些散落在點頭鎮(zhèn)尤其是白茶第一村柏柳村人的故事,讓人對白茶的心境、白茶的品味,更生出無限的愛戀。
醒獅國學雜志主編在點頭鎮(zhèn)偶遇的第一位茶人:仙居林品牌老白茶的池麗麗女士。我們之間的交流舒緩而且深刻,池麗麗說,記得小時候在清明節(jié)采集一些茶,存放在家里,孩子一旦有驚嚇、感冒、發(fā)燒,都經(jīng)常用老白茶,確實管用。傳說太姥娘娘原名叫蘭姑,過去這里流行瘟疫,是蘭姑從太姥山采茶熬藥,救治地方百姓,人們?yōu)榱思o念她稱呼這里的山叫太姥山,蘭姑就成了太姥娘娘。福鼎白茶有“三年藥,七年寶?!钡恼f法,白茶銀針白毫,一直存放自己飲用,清涼敗火,口腔潰瘍,真的有用,經(jīng)常采用清明節(jié)當天的茶葉,真的好。池麗麗的媽媽,是老茶人,匠心,農(nóng)藥的管控政府很嚴格,春茶基本農(nóng)藥很少,大家都喜歡春茶,原因就是一冬天茶樹的能量累積。銀針白毫、白牡丹都是春茶。我們都是依靠自己的良心做茶,仙居林主要做老茶。銀針滿身披白毫,始稱“白茶”。福鼎華東一號茶,華東二號茶,為茶種原料,正是因為福鼎漏斗狀,海上仙都太姥山,依山傍海,點頭鎮(zhèn)在小海,內(nèi)海。風水極佳,非常有利于茶樹生長。用心做自己的老白茶,依靠口碑,很少做廣告,主要就是讓人認可茶葉的品質(zhì)。仙居林茶葉以高品質(zhì)、年份老白茶為主。仙居林給人很好的沉靜、淡定、認真的感受。池麗麗母女對于白茶的熱愛,讓我感受到茶人的良知、慈悲,仙居林老白茶品質(zhì)一流,獨具匠心。
偶然的認識點頭鎮(zhèn)柏柳村白茶世家,真的也許是緣分。梅詠春,一個年輕的白茶傳人,小伙子內(nèi)斂、清定、孤憤、率直。詠春說:我們白茶世家,主要就是注重茶的品質(zhì),做良心茶,柏柳村梅氏家族的白茶工藝,我的爺爺、我的父親、我的母親和我,還有一家人,都是傳承白茶文化,一輩子只是認真的做茶。正說著,一位中年茶人,來到我的采訪區(qū),原來這位先生就是梅詠春的父親,白茶匠心傳人:梅傳立。有些斯文,有些內(nèi)斂,有些害羞,有些執(zhí)著,甚至有些堅定的梅傳立先生說:我們福鼎白茶有藥用作用,咽喉炎、發(fā)炎,必須老白茶,才能有活性酶,能夠有藥用作用。梅傳立先生說:我曾爺爺時候,都是依靠炭焙,我是梅氏家族做白茶第五代傳人。我一直堅持老傳統(tǒng)工藝,16歲進廠做茶,做了30多年的白茶。梅詠春說:傳統(tǒng)工藝都是需要老手藝做茶,我爺爺和父親掌握老的炭焙,產(chǎn)量很少,我也在盡量掌握技術(shù)。梅傳立先生說:柏柳村推廣試點做有機茶葉,說的容易做的很難。我們自己的茶園,其他茶園的茶葉品質(zhì)都是嚴格管控。我認為壽眉是人人都可以消費得起,所以要加大壽眉的品質(zhì)。白牡丹、銀針的成本很高,茶生產(chǎn)時間很短,半個月左右的時間,采摘時間很短。茶的活性好,讓白茶自然的轉(zhuǎn)化。梅傳立先生,是真正的茶人,白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工藝繼承者。在訪談中,我時刻能夠感受到其內(nèi)心的沉靜,白茶的自然屬性,在其內(nèi)心生根。梅傳立說:福鼎白茶在我們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長,大海、山巒、空氣、雨水,滋養(yǎng)這一天地賜給我們的妙物。白茶可以調(diào)理我們的生理、可以潤喉,可以養(yǎng)心,可以去肝火。白茶是良藥,其甘甜、其溫潤,其品格,是我們當?shù)厝说闹?。梅傳立說:我自幼在白茶的世界長大,耳濡目染感受白茶的生命,如今想來,如果離開白茶,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還有什么意義?主編在接觸梅傳立先生的時候,我能夠感受到一位真正茶人的那份憂愁,那份與生俱來的善良。茶,是一片樹葉,源于自然,茶,又是我們的生活,是我們的人間冷暖。茶的魂魄,在我們的采茶、制茶、售茶、飲茶中游蕩。梅傳立先生說:自己一直堅守茶人的良知、初心,做好茶、良心茶。選取最好的茶葉,清明時節(jié)的茶葉,鮮嫩、天地靈氣十足,白毫銀針,是白茶在一個冬季蟄伏后給予大自然的回饋。能夠喝到甘甜的福鼎白毫銀針,真的是一天最幸福的時刻。
主編與白茶世家的緣分很深,第二天在點頭鎮(zhèn)竟然不期而遇白茶世家的老板娘梅傳立先生的夫人邵錦霞女士,這位女士可是我在福鼎偶遇的最懂茶的人之一。邵女士為了白茶的天然,為了維護梅氏家族茶的本源,絕對不作假,堅決不把白茶做舊。糊弄消費者的事情,邵女士說,她們一家人堅決不做,寧可讓人嘲笑,也不做昧良心的事。錦霞女士娓娓道來她的甘苦,尤其她真的是個好夫人,一再維護自己的丈夫,她百般言說梅傳立先生的心地非常善良,是真正的茶人。她說,自己絕對不能把子孫的錢給賺了,更不能給自己的子孫留下禍根,所以白茶世家清清白白做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梅、壽眉,每一款茶都精心制作。邵錦霞女士說:以前自己是教書的,工資比較低,丈夫13歲開始做茶。跟著爺爺、公公一起做茶。我們梅家世代做茶,所以為了幫助丈夫,最后自己離開學校,開始跟丈夫一起做白茶。全國各地的茶商跟我們的關(guān)系一直維護很好,只要接觸都非常和善,我們一家人堅持和氣生財,做茶就是做人。2016年春節(jié)的時候,自己看著我們辛辛苦苦做的好茶,因為顏色太新,綠色的,沒有別人那樣把茶葉顏色做舊,銷售不好。好茶賣不出去,價格賣不高,而做舊的茶供不應求,價格賣得很高,我們的內(nèi)心非常痛苦。當時我很心疼自己的丈夫,流淚了。有的大茶商就要求我,做舊,只有看起來是老白茶才能賺錢,而且消費者也喜歡顏色舊的老白茶,他們說我,難道你們跟錢有仇嗎?你們說自己的茶好,可是賣不出就不是好茶,消費者買了你的茶才是好茶,甚至有人含沙射影的說我們家人愚癡,故作清高。我們一直就是堅持,這兩個字很容易,但做起來真難。我就問這些茶商,我的茶顏色是綠,顏色沒有別人做的那么舊,但,我的茶究竟好不好,他們說,確實我們的白茶世家的茶很好。但,市場喜歡老舊顏色的白茶啊,我丈夫梅傳立就總是說:我們不能讓自己的子孫抬不起頭,我們要認真做人做茶。一路堅持走過來,我們最終還是覺得良心做茶是對的,那些真正的茶人還是認可我們家的茶。我丈夫做的壽眉,非常好,讓國內(nèi)知名的品茶大師,品茶后贊口不絕。因為所有的茶人都是讓品茶大師品嘗自己制作的白毫銀針或者白牡丹,我丈夫竟然讓大師品嘗壽眉,開始大師覺得很奇怪,可是品味之后,他說,我丈夫梅傳立先生做茶心干凈,壽眉制作非常澄明,這款茶的確能夠展示白茶的魅力。對于白茶世家的人格、匠心,主編一再追問緣由。邵女士說:自己自幼在永安寺長大,媽媽幾十年食素,佛教對自己和一家人的影響非常大。如今自己的兒女跟他們夫婦一起做白茶,依然堅持匠心。邵女士說,自己的母親一再告誡教育自己人要善良,吃虧是福,慈悲心待人,這些對我們白茶世家影響深遠。
在白茶世家的采訪中,我深刻感受到,醒獅國學將開展茶文化傳播,要建立自己的茶品牌,執(zhí)行主編張祺悅,小玄子,將正式開展醒獅國學雜志社茶文化茶品牌的推廣,我當下就決定讓白茶世家作為醒獅國學雜志社白茶的原料之源頭。玄子說茶,如今已經(jīng)橫空出世,張祺悅作為新時代茶人,正在與白茶世家、點頭鎮(zhèn)、白茶第一村柏柳村,進行深度接觸。玄子說茶開播以來,影響逐漸擴大,真正的好茶隨著醒獅國學雜志將走進千家萬戶。張祺悅茶道師從于國內(nèi)知名茶人冷雪老師,問道于朱鶴亭道家茶仙師,2018年問道云南普洱萬里茶山,是親近古韻流香普洱茶的小茶人,古木、古普,自然的茶,是張祺悅的最愛。2019年張祺悅游走于日本茶道,在日本尋訪茶人、茶事、茶品、茶器,感受茶的東方魅力。張祺悅更鐘情于千年古鎮(zhèn)景德鎮(zhèn)的瓷器,她帶著對瓷器、瓷人、匠心,尤其是瓷器的手工制作工藝,都是張祺悅執(zhí)行主編的最愛。她正在醞釀自己的藝術(shù)品位,結(jié)合東西方文化的唯美哲學,聯(lián)合景德鎮(zhèn)的瓷器匠人,一起打造屬于醒獅國學茶品牌“心空炁”的玲瓏剔透的新古董,新的瓷器收藏品,而不是手工藝品,是匠品、新的古董。無錫宜興的紫砂壺,亦是張祺悅執(zhí)行主編的偏愛,王金川、洪軍紫砂壺都是少年時期張祺悅的喜好收藏品。紫砂器通靈性,紫砂器的匠人,逐漸走進醒獅國學的視野。玄子說茶,是張祺悅打造的茶心文化雞湯,是她的生活方式,也是醒獅國學雜志要展示的雅集生活,宋人生活,南北朝雅士生活,隱士的境界。習練書法,抹茶,點茶,掛畫,焚香,一席漢服,茶席的優(yōu)雅淡泊,是玄子說茶的走心智慧。醒獅國學感受普洱茶山,走進福鼎白茶,駐足武夷山大紅袍,品味湖北安化的黑茶,廣西梧州的六堡,西湖的龍井,嶗山茶、信陽毛尖,景德鎮(zhèn)瓷器、汝窯、龍泉青瓷、紫砂壺等茶器蔚為大觀,臺灣、日本、韓國、法國的茶器茶人匠心正在與玄子說茶連結(jié),這些茶山、茶人、匠心、匠品,必將成為醒獅國學雜志張祺悅執(zhí)行主編的大世界,茶如人生,茶是禪,茶是道,茶是心,茶是自然。
走出白茶世家,我一直沉浸在福鼎白茶匠人的清靜之心中,那是醒獅國學雜志自從十年前創(chuàng)刊開始,就一直在全國各地尋找文化的匠心、匠人。武夷山大紅袍、正山小種、金駿眉,我一直在尋找真正的茶人,很多茶的匠心者,總是堅持,一直堅信,那份良知。景德鎮(zhèn)瓷器的匠人,更是讓人感動,很多年輕的景漂,世界各地在景德鎮(zhèn)堅守千年的工匠精神。福鼎白茶也讓我看到希望,不經(jīng)意,福鼎點頭鎮(zhèn)的知名白茶品牌:璞緹白茶,一下子映入我的眼簾。璞緹白茶不就是菩提嗎?一下子就感覺這家人似乎有佛心,難道是佛系白茶,良知白茶嗎?帶著一絲好奇,我走進了璞緹白茶。接待我的是女主人鄭丁丁女士,非常溫婉好客的女子。我告訴她,醒獅國學雜志社是一本良知期刊,十一年時間一直沉浸在挖掘中華文化的事業(yè)中。默默付出,所有的專兼職編輯,都是醒獅國學雜志社最大的財富、貴人和支持者,很多全國的讀者都是醒獅國學雜志的恩人,作為國學雜志社的主編,我們走進福鼎白茶就是想了解白茶的前生今世。鄭女士給我沖泡非常特別的荒野白牡丹,2018年的這款白牡丹,色澤金黃,淡淡的茶香,徐徐沁人心脾,我已經(jīng)喝了很多的白茶,但,璞緹白茶的這款茶給我印象深刻。鄭女士說:我們家的白茶,就是最樸實,我們很少搞外表的包裝盒,基本都是以自然的散茶,奉獻給所有的真茶客,白茶是非常自然的,我們家人都很樸素,老公公林鼎生對我們一家人要求很嚴格,我們做茶就是原汁原味,絕對良心茶。我說:你的茶真如你的人,簡單、直接,很是地道,這就是我要找的茶。鄭女士說:她們娘家也種茶,每年我們都賣自己家生產(chǎn)的茶,茶葉質(zhì)量最為可靠。我丈夫最懂茶,他從小就是跟白茶在一起。我的公公、婆婆都是一直在經(jīng)營白茶店,我嫁到林氏家族,就再也沒有離開過白茶,我的孩子們也自小都跟白茶一起成長,孩子有個發(fā)燒、消炎,基本都很少吃藥,只要喝了我們自家的老白茶,病就好了。我們正在說著,鄭女士的丈夫和婆婆走了進來。中等身材的先生,一看就非常直率、厚道,為人很有一股韌勁、骨氣。鄭女士指著她的丈夫說,這就是我們璞緹白茶的經(jīng)理,我丈夫林明,這是我的婆婆莊秋菊,一位特別賢德、莊重、和藹可親的婆婆。
林明開門見山的說,“張主編,我們璞緹白茶很少做宣傳,我們都是依靠口碑,茶葉的品質(zhì)品牌是依靠茶人喝出來的,我們家里的茶,就是不怕人們認真的品茗?!蹦贻p的林明先生說話中氣十足,十分自信,我喜歡這種對自己茶品和品質(zhì)自信的樣子。我問林明,年輕人一輩子做白茶,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嗎?林明說:我自己也曾經(jīng)想過做其他行業(yè),行行出狀元。但,我的父母親,他們一直就是依靠做白茶,養(yǎng)活我們一家人,白茶對我們家有恩。我父親林鼎生和媽媽一直都是老實巴交的茶人,他們一直告訴我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都是關(guān)系民生的大事業(yè)。我做白茶,就是堅信一條好茶不愁賣,識貨的人總是很多。林明說:我們璞緹白茶品牌的茶都是自己生產(chǎn),多數(shù)自然曬茶。主要做白牡丹和銀針,多數(shù)做春茶。白茶以小樹為主,生長期雖然很短,白茶品種含有多種微生物,自然萎凋。藥用價值很高,茶多酚,經(jīng)過一定年份,白茶的價值更高。林明說:我們家族原來都是住在鎮(zhèn)上,爺爺在水利局工作,父親也在水利系統(tǒng)工作,為了養(yǎng)家糊口,工作之余,父母親自己制作白茶,自然曬干,自然萎凋,小本生意,過去人們不是很認識白茶的價值,自己家沒有賣完的茶葉,就存放下來,經(jīng)過長時間,意外發(fā)現(xiàn)白茶可以治病,孩子們的嗓子發(fā)炎、有些感冒癥狀,喝老白茶,可以減輕病癥甚至痊愈。
我想如此年輕的男青年為什么如此心甘情愿的做白茶?林明說:自小跟白茶在一起生長,父母親對自己的影響很大,他們說做茶就是做人,要有良心。我多年前就被父母親送出去到北京的茶館學習,了解外面的世界和茶葉的行情,這幾年我才專心回到我們點頭鎮(zhèn),認認真真做白茶。我主要管茶葉的生產(chǎn),我們家收購鄉(xiāng)親們的茶葉青葉之后,全部由我來生產(chǎn),我的岳父岳母家也有茶園,全部都提供給我來加工,所以我們茶葉就是省在加工成本,而且質(zhì)量控制非常好。我們家主要做散茶,質(zhì)量取勝,很少搞包裝和花俏的粉飾。
我問他,關(guān)于品牌,是否愿意做出自己的茶品牌?林明說:自己知道茶葉品牌,更有發(fā)展,但是太辛苦、壓力太大,都是商業(yè)運作和炒作,白茶還是原來的白茶,過多的包裝,自己不愿意做這樣的事情,只希望白茶能夠幫助自己養(yǎng)家糊口就可以,沒想過太多的大富大貴。年輕的林明,如此堅定的說,讓我非常刮目相看,這個年輕人很有自己的主見和骨氣,是真正的茶人,有良知有定力知足常樂。我們交流期間,林明的母親莊秋菊女士,一位和藹可親的人,她非常樸實的跟我說:我們家做茶,要給子孫積德,我們茶葉都是親自選,親自做,從不參假,我們璞緹白茶很干凈,所以我們家總是回頭客。從莊秋菊女士口中說出的話,不知道為什么?我感覺十分有分量,這是老一代茶人的心髓,心聲。茶,只是一片樹葉,來自自然,溫潤人心。莊女士說,我們一家人以茶為善,一茶一客,憑的就是良心,我的兒子兒媳婦都是以誠實、誠心做茶品。林明說:我父母親都是實實在在的人,我們做茶也是實實在在,全國很多茶客都是我們的親朋故交,我們打的就是誠信牌,讓大家雙贏。沒想到,就是這間表面很平常的璞緹白茶,給我很多啟發(fā),讓我收獲很多白茶茶人的感動,以至于在我兩天后要離開福鼎的時候,又專程來到點頭鎮(zhèn)的璞緹白茶,買了幾斤他們家的荒野白牡丹,因為我在自己一個人品茶的時候,真實的感受到璞緹白茶品質(zhì)的純正。感謝茶人的匠心,有緣與璞緹白茶一家人相識,這也許就是國學文化茶道的真滋味。
點頭鎮(zhèn)的太姥梨灣白茶品牌店的女主人,石女土,是一位非常直率很厚道的女茶人。我在她的店里很自然的品嘗她親自沖泡的白毫銀針和特級白牡丹,茶湯潤澤,茶香四溢,茶葉非常清爽。我們的采訪在不知不覺中展開。石女士說:我們家的白茶基本都是太姥鎮(zhèn)自產(chǎn)的白茶,太姥山就在我們家鄉(xiāng)附近。太姥娘娘為了救人在人間留下白茶,給人治病,驅(qū)除瘟疫,造福一方。我父親專門負責制茶,茶葉的品質(zhì),老一輩茶人非常嚴謹,要求很嚴格,經(jīng)常用傳統(tǒng)工藝做茶。我們家的茶園主要是過去上山下鄉(xiāng)青年在我們福鼎建立的茶園,很多茶樹都幾十年了,茶葉品質(zhì)很好。白牡丹分很多等級,我們現(xiàn)在喝的是特級,在每年3月20日之前左右采摘。白毫銀針的產(chǎn)量更低。我們家對茶葉的采摘、自然萎凋非常重視。我們一邊交流,一邊在品味白茶的濃香和太姥山的傳奇故事。我問她:你們茶品牌,如何推廣?石女士說:她主要只是負責茶店的日常管理,負責茶葉的包裝和接待各地來的茶客,真正做品牌推廣的是自己的弟弟,專門在互聯(lián)網(wǎng)、微信平臺進行白茶的品牌宣傳,我們一家人都在做白茶的事業(yè)。我自己從小就喝白茶,跟福鼎白茶的感情非常深,每一款茶的茶葉舒展度、茶葉表面的清爽、茶的香氣、茶湯的顏色,茶本身的氣息,都是我們每個福鼎茶人能夠感受到的。白茶,源于自然,是天地賜給我們的甘露。我們家人只是很樸素的做茶,讓真正的白茶奉獻給各地的飲茶人,一分真心換來茶的實在。我們每天就是選茶、泡茶、品茶,跟各地的茶客聊茶。我們是真心實意的愛茶、喜歡我們茶。一年白茶,三年藥,七年寶,這就是白茶的魅力。
我徑直走進一間面積不大,但直觀感覺很有韻味的一芳茶葉社。一位濃眉大眼的漂亮女孩子映入眼簾,我很驚奇這么年輕美貌的女子,竟然實實在在是個茶人,而且別具匠心!她叫邵曉芳,經(jīng)營的白茶品牌是佰玉芽。她說,自己從小在白茶的氛圍中長大,深深的刻印了茶的平淡、自然、與世無爭的性格。邵曉芳說:柏柳村就是我的家鄉(xiāng),父母親都是依賴白茶為生。我曾經(jīng)為了更好的做茶,孤身一人去天津,那里的茶葉市場,五湖四海的人,我在那里感受到茶葉經(jīng)濟的繁榮,但,總是感覺天津不是我的故鄉(xiāng),茶葉在外地是生意,只有在我們福鼎,回到這里,我的心剎那就安靜。白茶文化、白茶的滋味只有在點頭鎮(zhèn)可以扎根。我問:邵女士,白茶在你的生命里,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邵曉芳她非常含蓄靦腆的說:白茶就像我們的情人一般,在內(nèi)心是不離不棄的,無法想象我的生命中沒有白茶會是什么樣子的,茶就是我的人生,白茶是我的最愛。白茶非常自然,很是恬淡,跟我們這里的山海合為一體。邵女士的眼中自然流露那份幸福和自在,讓我非常歡喜的發(fā)現(xiàn)茶人、茶心,匠人,匠心。邵女士說:我們佰玉芽的茶,品質(zhì)非常純粹,白牡丹、白毫銀針,都是我父母親親自選料,制作,完全用自然萎凋,無論什么時候我們家最注重的還是茶的品味,白茶現(xiàn)在炒作很火,但我們做茶的人,要保持鎮(zhèn)定,不能更多跟著錢走,還是要走心,保持我們福鼎茶人的傳統(tǒng),我的理想就是開個茶葉品牌店,不需要賺更多的錢,但有很多喜歡茶的全國更多的知音,同道中人,一起把好的福鼎白茶讓更多的人品嘗。
點頭鎮(zhèn)有一間很特別的茶品牌:梅富越。這是一位很傳奇的老茶人,梅氏家族白茶的傳承人。53歲的梅富越,幾十年做白茶,堅持白茶自然品質(zhì),只身一人在外地闖蕩,把白茶品牌推向全國市場。主編有機會采訪梅富越品牌和梅富越先生的兒媳婦蘭女士。在蘭女士的眼中自己的老公公茶道技藝非常好。她說,丈夫長年跟隨老公公學習制茶技術(shù),梅富越最核心的制茶就是走水。梅富越自己的心得就是做茶就是做水,茶的晾曬走水最核心。茶青越是清嫩,茶的走水越好,茶的品質(zhì)越好。蘭女士說,梅富越茶品牌幾乎不做任何宣傳,只是依靠茶的品質(zhì),做茶人的良知。梅富越為人很謙和,心寬,沒有更多的貪欲,一家人心不大,做茶只制作柏柳村的茶。主編很耐心的品味梅富越品牌白茶,回甘很好,茶性溫和,茶的原料很好,茶的性價比非常中和。梅富越是柏柳村的老茶人,對白茶的熱愛非同尋常,作為梅氏家族的傳人,他們都堅守誠信、真誠。梅富越以自己的名字作為白茶的品牌,就是告訴世人,梅富越的白茶如其人:天然、真摯、良知、用心。
點頭鎮(zhèn)的蓬記白茶,是梅氏家族梅富省創(chuàng)辦的白茶品牌,柏柳村的老白茶。我們接觸的是梅富省的小舅子,他介紹自己的姐夫梅富省為人大氣,對白茶獨有情鐘。闖蕩江湖推廣白茶。蓬記白茶注重品質(zhì)、品牌,原料正宗,制作工藝精良。蓬記白茶的口感、香氣、有機性,都是非常關(guān)鍵。梅富省深諳茶道,對于白茶的制作、工藝、茶料、茶的心性,有一種特別的體悟。梅富省對于白茶在全國的推廣,宣傳柏柳村的白茶文化,不遺余力。保護白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弘揚白茶的良知,蓬記白茶品牌,是一支白茶的崛起力量。
點頭鎮(zhèn)仁玖白茶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是一位90后,十足的年輕人,新時代的白茶茶人陳元標先生。陳先生說:點頭鎮(zhèn)是古老的白茶故鄉(xiāng),這里的山山水水都跟白茶息息相關(guān),作為當?shù)厝宋覀冏杂拙婉雎犔焉降膫髡f,白茶可以治病。我的父母親很早就做茶,他們都是老茶人,我長大后很自然的就走進茶山,做茶人。只是不同的我們時代需要茶品牌,我更多關(guān)注白茶的推廣,在抖音、阿里巴巴淘寶、天貓、京東、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推廣我們?nèi)示涟撞杵放?。如今政府加大對農(nóng)藥、茶料、茶制作的管理監(jiān)督,福鼎白茶將來一定是以品牌、品質(zhì)為根本走向世界。
主編走進中國白茶第一村柏柳村,梅相靖大師非遺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工作室、梅氏宗祠、梅筱溪故居、茶山,感受福鼎白茶的古樸魅力。當代福鼎白茶非遺大師梅相靖先生,樸實、仁善、厚道,白茶是梅氏家族的傳承。走進梅筱溪故居,接待主編的是梅氏家族后人梅學招先生,能夠守護梅筱溪故居,傳播福鼎白茶文化,梅學招先生任勞任怨。曾經(jīng)在北京等地做生意的梅學招先生,中年回歸故里,感受到自己的根在柏柳村,當時看到祖庭梅筱溪故居破敗,自己非常焦急,想盡一切辦法拯救故居。梅學招先生詳盡介紹說:祖先梅筱溪先生(1875-1947年)字步祥,原名梅伯珍,號筱溪。是點頭鎮(zhèn)柏柳村人,一生頗具傳奇。做茶農(nóng)的梅筱溪,因為種茶勞累傷了身體,但茶葉的精神一直是梅筱溪的支柱,開始棄農(nóng)從商,做茶商,販賣白茶毛茶,一生誠信,老實扛活,老實做人,兢兢業(yè)業(yè)做茶人。每當瀕臨倒閉時都有貴人相助,因為誠實,經(jīng)過茶商推薦引路,梅筱溪離開家鄉(xiāng)奔赴南洋開始了淘金生涯。1915年與“福安商會茶”一起獲得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牌獎“福州馬玉記茶”其原料就是來自福鼎白茶。梅筱溪在南洋開拓茶路、茶葉生意,雖然幾經(jīng)沉浮,但一生堅守誠信的梅筱溪,終于成為福鼎白茶的巨商、富甲一方,南洋茶葉大亨。衣錦還鄉(xiāng)的梅筱溪,樂善好施,修建中西合璧的梅氏莊園。教化子孫,把自己一生的茶商傳奇寫成一部書《筱溪陳情書》。如今點頭鎮(zhèn)柏柳村的梅氏家族后人,依然繼承梅筱溪的誠信守信務實的茶商作風,將福鼎白茶推廣到全世界。
柏柳村的村落古樸,茶人們在忙碌中制茶、烘茶。炊煙渺渺,白鷺飛翔,茶樹在山澗搖曳。白茶世家的荷花池在柏柳村顯得格外充滿詩意,梅氏宗祠佇立著述說梅筱溪的白茶傳奇故事。突然天降大雨,烏云密布,似乎白茶第一村柏柳村想把主編留在這里,如此詩情,如許自在,如許庭院,感受白茶的前世今生,似乎遠遠看到太姥山太姥娘娘的慈悲,茶神的降臨。白茶是一段傳奇,更是自然的饋贈。偶遇梅傳木先生,是我福鼎白茶訪記的一段非常奇妙的插曲,素昧平生的梅傳木先生帶著幾個客人來到梅筱溪故居,當時的瓢潑大雨,將我把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梅傳木先生開車帶著我一起出山,一路上我們駐足在茶山,感受茶人采茶時的辛勞和愜意,茶山、茶樹、茶香,凝結(jié)在一起。梅傳木先生好客、為人直爽,竟然很舍得用存放很久的荒野老白毫銀針款待我們,如今在我的口舌之間依然能夠感受到梅傳木先生饋贈我品茶的老白毫銀針的香氣回甘,可惜我因為天色已晚最后不辭而別,現(xiàn)在想來都很對不起梅傳木先生、夫人、女兒,他們一家人樸實,他們的茶葉甘甜,他們的人心悲憫善良。傳木先生是梅氏家族的傳人,他的人格,樂善好施、樂于助人,樂觀積極的風范,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許這就是醒獅國學雜志社創(chuàng)刊10年來一直尋找的仁心、仁義、成人之美吧!茶,屬于自然,茶,更在人心。福鼎白茶與我結(jié)緣,福鼎白茶走進醒獅國學雜志的讀者,福鼎白茶將成為醒獅國學雜志張祺悅執(zhí)行主編的布道場,醒獅國學雜志社茶文化品牌“心空炁”,將在張祺悅的堅守、開拓、創(chuàng)新、匠心、匠人的耕耘下,滋潤茶人心,打造茶品牌,醞釀玲瓏剔透的茶器,茶一片樹葉大器天成走向國際!
編輯/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