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白毛女》到復排《星星之火》看魯藝歌劇的傳承發(fā)展

      2019-03-03 20:54:39■馬
      音樂生活 2019年4期
      關鍵詞:魯藝白毛女歌劇

      ■馬 莉

      一、我國歌劇創(chuàng)作的基本概述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西方音樂傳入我國,歌劇這種起源于意大利的藝術形式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國音樂家們的創(chuàng)作。關于我國歌劇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方向以及審美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音樂家們、社會學家們關心的一個焦點,其實縱觀我國幾十年的歌劇發(fā)展歷程,音樂家和人民大眾給出了最完美的答案,中國歌劇雖源于西方歌劇模式,但卻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以我國傳統(tǒng)的民歌、戲曲、說唱、民族器樂為基礎,形成獨立而獨特的音樂語言體系。換而言之,誕生在中國的歌劇就應該流著中國的血液,呼吸著中國的空氣,和中國的人民大眾合二為一。

      20 世紀初我國歌劇創(chuàng)作的先驅者是黎錦暉,他創(chuàng)作的多部兒童歌舞劇在當時的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我國歌劇創(chuàng)作開辟了道路。1927 年閻述詩創(chuàng)作了用民樂伴奏的舞臺劇《高山流水》;后來阿隆·阿甫夏洛穆夫、齊爾品這兩位外籍音樂家也嘗試用中國的民間故事以及民族音調創(chuàng)作了音樂劇《觀音》、《蚌殼》(后來改名為《農夫與仙女》)。在1930 年代中期,一些專業(yè)作曲家開始對歌劇創(chuàng)作進行了嘗試和探索,如:陳歌辛在1935年創(chuàng)作的《西施》;1939 年張昊創(chuàng)作的《上海之歌》、陳田鶴的《桃花源》以及錢仁康先生在1940年創(chuàng)作的《大地之歌》等,這些都體現出我國的音樂家們在學習西方歌劇模式創(chuàng)作的同時,也在探尋中國歌劇的創(chuàng)作。與此同時,在相距較遠的革命根據地延安,音樂家們也在嘗試著歌劇的創(chuàng)作。1942 年,毛澤東主席發(fā)表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后,革命根據地掀起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文藝新浪潮,魯藝師生創(chuàng)作的《農村曲》(向隅等作曲)、《軍民進行曲》(冼星海作曲)等作品的問世使中國歌劇進入到新的歷史時期。1943 年,延安地區(qū)掀起了“新秧歌運動”,這種表演形式通俗易懂、群眾接受度極高的藝術形式一下子在周邊地區(qū)廣泛傳播開來。由此誕生了秧歌劇《兄妹開荒》(安波)、《夫妻識字》(馬可)等。這種符合根據地群眾審美、活潑新鮮的藝術形式影響了中國歌劇的發(fā)展方向,也使得民族歌劇《白毛女》在這一時期孕育而生。

      二、延安魯藝時期的音樂創(chuàng)作評述分析

      “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延安創(chuàng)辦的培養(yǎng)革命文藝工作者的一所藝術學府。毛主席在1938 年親臨魯藝時曾講到:“魯迅藝術學院要造就有遠大的理想、豐富的生活經驗、良好的藝術技巧的一派藝術工作者……不但要為民主共和國,還要有實現社會主義以至共產主義的理想?!痹谶@一理念的影響下,在毛澤東、林伯渠、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關懷下,各地有抱負有理想的青年人懷揣著夢想來到延安,加入到了我國革命文藝工作者的隊伍中,他們一手拿筆一手拿槍,肩負著時代的使命和人民大眾的信任,懷著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塑造了魯藝人的精神與氣魄。1942 年毛主席再次指出,“你們現在學習的地方是小魯藝,還有一個大魯藝。大魯藝就是工農兵群眾的生活和斗爭?!濒斔囈魳芳覀儎?chuàng)作的《兄妹開荒》、《白毛女》、《王貴與李香香》等眾多普通老百姓“聽得懂”、“看得懂”的作品,都是在以普通群眾為創(chuàng)作主角、以大眾的審美為根基的基礎上產生的,在魯藝眾多優(yōu)秀的作品中都是把人民群眾搬到了舞臺上,使得這種內容和形式成為了當時文藝創(chuàng)作的主流,以人為本成為了魯藝精神的主旨。

      三、魯藝精神在歌劇《白毛女》、《星星之火》中的價值體現

      1945 年,在中國延安魯藝文藝工作者們的集體努力下,誕生了中國歌劇里程碑式的作品《白毛女》。《白毛女》的出現既是對民間舊秧歌形式的批判繼承,又是嶄新的創(chuàng)造。它來自勞苦大眾,音樂素材取自于民間音樂,選題上與時代同步,與群眾休戚與共,故而為大眾所支持。這是魯藝人的精神的凝結。歌劇《白毛女》在民間小調的基礎上,引入了西方歌劇音樂性格化以及戲劇化的創(chuàng)作方法與經驗、采用了人物主題音調的貫穿發(fā)展手法,使得音樂形象更加生動。在音樂的運用方面,引入了西方的重唱與合唱的形式以及和聲、復調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樂隊配置方面,采用了中西樂器的混合編制。在后期的演出過程中,該劇不斷進行修改與完善,在塑造音樂風格的民族化、革命化、群眾化的基礎上,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從而形成了獨特的“音樂化的戲劇”形式。這種形式符合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欣賞品味和審美習慣,在借鑒了我國傳統(tǒng)戲曲、民歌等音樂形式的基礎上,在內容上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真實地反映他們的生活和斗爭,這即是該劇的成功之處?!栋酌烦晒Φ膭?chuàng)作經驗,激發(fā)了解放區(qū)文藝工作者對新歌劇創(chuàng)作的熱情,從而促進了中國歌劇的蓬勃發(fā)展。

      新中國成立后,1950 年,魯藝音樂家們創(chuàng)作了歌劇《星星之火》,這是當時唯一一部大型的歌頌抗聯英雄的歌劇,也是我國建國后的第一部大型歌劇。劇情講述的是:年僅16 歲的李小鳳為了救父親連夜上山尋找游擊隊,在交通員老李頭的引領下參加了游擊隊,并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抗聯戰(zhàn)士,與全村人民同心協力,取得勝利的故事。劇中塑造了李小鳳、老李頭、楊主任、裴大姐等人的英雄形象,歌頌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以及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愛國精神,展現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雄偉氣魄?!缎切侵稹吩诮▏蟮氖陜?,上演于全國各地,共演出了300 余場,產生了宏大的社會影響,并推動了后來的中國歌劇的發(fā)展。

      時隔六十多年后的今天,秉承魯藝革命傳統(tǒng),繼承魯藝人的精神,沈陽音樂學院將這部歌劇重新搬上了舞臺,作為國家藝術基金滾動資助項目,復排的《星星之火》引起了廣泛關注,受到了人民大眾、媒體和專家的高度認可。2015 年,對原作的劇本、音樂等方面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新排演的《星星之火》共分四幕:分別為“被逼上山”、“尋找游擊隊”、“斗爭中成長”、“報仇雪恨”。相對于原作而言,復排的《星星之火》增強了戲劇性,內容更加簡練深刻,人物形象更生動豐滿。復排的《星星之火》既凝結了魯藝的精神又體現了新時期“以民為本”的時代要求;音樂的民族性、作品的藝術性等是其獲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因素。

      經過復排后的《星星之火》在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故事情節(jié)和經典唱段的基礎上又增添了許多新的色彩,對其內容、形式、手法都進行不同程度的了創(chuàng)新,人物形象更加鮮活、生動,為該劇增添了藝術韻味以及時代內涵。除此之外,《星星之火》的創(chuàng)編人員對原劇本內容也進行了適當的修改與調整,使得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以及演繹故事情節(jié)。如在貫穿全劇的旋律《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的基礎上,引入了合唱、重唱的形式。在舞臺上向聽者和觀眾呈現出了80 人的合唱團,而且在音樂上采用了全新的現代編配技術,如交響序曲、幕間曲等交響樂隊伴奏的形式,使得該劇更飽滿立體,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品味。在舞美燈光方面,不僅引入了新型的舞臺機械、采用了全新的燈光、巨型的LED 背板,而且在服裝、化妝效果等方面與該劇的劇情、表演以及音樂相融,使這部作品煥發(fā)了新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

      《星星之火》和《白毛女》這兩部歌劇之所以成功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秉承了魯藝的音樂創(chuàng)作精神,根植于民間,有非常醇厚的人民群眾的基礎,符合廣大群眾的審美品位,而且在音樂表現中主要運用的都是民族音樂,內容反映的也都是當時社會和人民群眾的主要矛盾的尖峰所在。復排后的歌劇《星星之火》在借鑒了《白毛女》歌劇的藝術成果的同時也作出了一些探索和創(chuàng)新,例如同樣都是選取了地域性的民族音樂為素材,但是《星星之火》在選取東北民歌、說唱、戲曲等音樂的基礎上,并沒有把當地耳熟能詳傳播度非常廣的音調融進歌劇的音樂中,這就造就了《星星之火》的音樂選材視野更廣,更能發(fā)揮其創(chuàng)作空間。在選材上,《星星之火》把《白毛女》中的階級矛盾上升到了國恨家仇的高度,因為它所描述的是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的踐踏,講述的是中國人民團結一致保家衛(wèi)國、取得勝利,歌頌的是守護家園,決不允許領土遭受侵犯的英雄。在表演形式上,除了像《白毛女》那樣強調詠嘆調的作用外,還更多地運用了重唱和合唱的歌劇音樂表現形式。劇中對人物性格的描述在音樂的運用方面也比《白毛女》中更加自由和靈活。我們魯藝的創(chuàng)作者很想通過這部《星星之火》探索出怎么用歌劇來表現革命,不再用“話劇加唱”的方法,而是盡量地歌劇化,特別是第二幕,幾乎沒有幾句臺詞,都是唱段。在時代特征藝術價值方面,復排的《星星之火》雖然描述的是上個世紀抗聯戰(zhàn)士抗擊日寇的內容,但因為藝術家們的把70 年前的故事在戲劇結構、音樂的表述等一系列催化作用下,激發(fā)了觀眾強烈的感情共鳴。

      四、魯藝藝術特質的歌劇對我國歌劇創(chuàng)作的意義及影響

      南京藝術學院的居其宏先生曾經將中國歌劇創(chuàng)作括為:“廣納博收的藝術胸懷,以我為主的創(chuàng)造意識,貼近時代的題材選擇,劇、詩并茂的劇本文學,鮮明濃郁的民族風格,聲樂為主的歌劇范式,旋律至上的音樂戲劇性思維、雅俗共賞的審美取向,唱演俱佳、形神兼?zhèn)涞谋硌菟囆g”。

      中國歌劇發(fā)展近百年,呈現給觀眾的這種多元化的效果是藝術家們不斷探索的結果。然而,到底如何能反映時代特質和民族精神,怎樣去創(chuàng)作,什么樣的創(chuàng)作手法,什么樣的演唱技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用什么樣的音樂審美、什么樣的表現形式。魯藝歌劇創(chuàng)作點滴中都滲透著中國歌劇的藝術特質以及符合人民大眾的審美訴求,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強烈的時代特征、優(yōu)良的革命傳統(tǒng)以及廣泛的群眾基礎。其獨特的藝術特質,不僅體現了我國民族歌劇的獨特風格,而且在體現“人民”方面更徹底,更淋漓盡致。無論是歌劇《白毛女》還是復排的《星星之火》,處處都彰顯著與時代同步,與人民休戚與共、求真務實的中國歌劇的藝術特質及美學特征,為我國今后歌劇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歡
      魯藝白毛女歌劇
      歌劇《白毛女》在延安創(chuàng)作排演史事考
      延安魯藝“小調大王”——安波
      樂府新聲(2021年3期)2021-11-04 09:21:12
      魯藝精神的寫照——宋惠民
      藝術品鑒(2019年10期)2019-11-25 07:09:58
      走進歌劇廳
      從門外漢到歌劇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劇
      歌劇(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20
      延安“魯藝”音樂系里的“廣東仔”
      “魯藝精神”與魯迅美院油畫系
      油畫藝術(2017年1期)2017-05-20 09:09:00
      從門外漢到歌劇通 歌劇在路上
      歌劇(2017年4期)2017-05-17 04:07:32
      在延安,初見《白毛女》
      傳記文學(2016年10期)2016-11-08 10:01:48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中國收藏(2016年3期)2016-03-12 07:55:27
      翁牛特旗| 柳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元江| 太和县| 莱阳市| 永清县| 自贡市| 龙川县| 琼中| 扶余县| 平原县| 万盛区| 盈江县| 霍城县| 五台县| 乌拉特中旗| 延长县| 墨竹工卡县| 静海县| 固安县| 汶川县| 吴旗县| 临潭县| 福清市| 城步| 同仁县| 平遥县| 永平县| 陕西省| 巴青县| 上林县| 阿巴嘎旗| 林西县| 海安县| 娱乐| 渝北区| 荃湾区| 浦县| 永顺县|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