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細芳
作文教學,要建立全方位的認知網,多形式、多渠道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為進一步引導學生解放思想、大膽實踐,讓作文成為學生生命的“存在與表現”,讓學生能夠有思想、有情感地實現個性化表達,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以生活為經:汲取不竭的源泉
高中生的作文,主要是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是寫什么,其二是怎樣寫。寫什么是寫作的素材問題,怎樣寫是寫作的方法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寫什么比怎樣寫更為重要。當下的高中生作文成了一種仿真,甚至成為一種造假。那么,如何讓作文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呢?以生活為經,化學生的被動寫作為主動寫作,才能激起學生不竭的寫作動力。
以生活為經,要求學生的寫作要真誠、真正、真實,要拋棄傳統(tǒng)的八股寫作傾向、應試寫作傾向,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需求,樹立“大作文觀”,讓學生的寫作與生活融通,與閱讀融通,與語文學習融通。當高中生的寫作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一種生存方式,才能真切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情感、寫作心志、寫作能力。事件的評論、讀后感、祝福語、頒獎詞、楹聯(lián)等都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因此,寫作不是玄妙的,關鍵是有話要說、有話可說,激發(fā)學生表達的興趣、表達的欲望。作為教師,要充分發(fā)掘寫作的生活資源,拓展學生的生活歷練,擴寬生活體驗空間,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的表達。有專家、學者在對高中生進行調研后,提出了高中生寫作的“二八理論”:八分在課外,二分在課內;八分靠積累,二分是薄發(fā);八分在學生,二分在教師;八分是尋常,二分是精彩;八分是自由,二分是合格。以生活為經,就是要重視學生的課外積累,允許學生的尋常寫作,鼓勵學生的自由寫作等等。這樣的寫作才是一種真寫作、實寫作。
高中生的寫作,生活重于教材,興趣重于技巧,習慣重于輔導。作為教師,不應該為學生的寫作設置條條框框,禁錮學生的思維,囚禁學生的想象,而應該鼓勵學生“我手寫我思”“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從而切實地將學生的寫作落到實處。只有通過學生的生活寫作、自由寫作,才能讓寫作成為學生的一種‘火的表達,彰顯出學生的個性。
二、以結構為緯:建構有序的章法
作文教學之所以難以走出高耗低效的沼澤,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作文技法太多,學生眼花繚亂,無所適從。過多、過繁、過精細的寫作技法,不僅不會解放學生的寫作天性,反而會束縛、鉗制學生的寫作思維。我認為,對學生的寫作指導關鍵要體現出實效。為此,教師要對學生的寫作進行簡約化的指導,以結構為緯,建構有序的章法,或許能讓學生的寫作充滿活力。
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寫作文路、文脈的指導,因為這是學生寫作的靈魂,是作文優(yōu)劣的基礎性因素、決定性因素。其他諸多繁瑣的寫作技法、寫作技巧,是對寫作方法進行的探索,并不是學會寫作的必要條件。教學中,筆者從三個方面對學生的寫作進行追問,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反思。這三個方面,筆者稱之為“糖葫蘆串”。這種“糖葫蘆串”的三結構迫問就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它們共同組成了學生作文內在的邏輯結構,從這三個方面來思考、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能讓他們的文章變得有序、有向。如果學生在寫作時b中無序,那么自然就會眼中無序、手中無序,寫作時就會“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從而中心渙散。建構有序的章法,就是要引導學生想清楚、弄明白“寫什么”“有什么可寫”“如何寫”等問題,是對寫作的大體構思。有了這樣的大體構思,學生才不會偏題、跑題,才能找到寫作的點與線,從而把握到寫作的切入點、觸發(fā)點等。
以結構為緯,建構有序的章法,就是要讓學生在寫作時,心中有“格”。當然,這里的“格”不應成為束縛學生寫作的條條框框,不應成為學生寫作路上的“緊箍咒”,而應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方法。
三、以展示為軸:蓄積寫作的動能
如何讓高中生擁有持續(xù)不斷的寫作動機?關鍵在于讓他們深刻感受、體驗到寫作的意義和價值。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說:“作為一個社會的人,他做事的動機之廣就是渴望偉大?!备咧猩且粋€活生生的人,他們同樣需要激勵、肯定。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的作文成為其本質力量的確證與表征,成為風格的彰顯。以展示為軸,能蓄積學生的寫作動能。
作文不同于日記,日記帶有私密的性質,而作文在本質上應當是一種公眾的言說。身為教師,要將學生的這種公眾意識喚醒,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內心擁有一個“隱性的讀者”,這個隱性的讀者是學生審美理性、觀念的顯現。要讓學生樹立發(fā)表意識、作品意識。當一位高中生將自己的作文視為自己的孩子時,他定會時不時地想完善它、呵護它。當學生擁有了發(fā)表意識、作品意識時,就會全力以赴,精心打磨自己的文字。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審視自己的文本,學會回看與修改,同時構筑平臺,幫助學生提供各類作文期刊投稿信箱,開辟網絡平臺比如班級微信群、QQ群等,創(chuàng)辦班級作文周報,讓學生的作文能夠得到生動的展示。要鼓勵全體學生對作文“捉蟲”,提出批評性和建設性的意見,以便讓作文得到不斷的完善。作文展示,構筑了學生存在的精神家園,讓學生在園子中“詩意地棲居”!
當學生的作文得到了展示,既讓學生的才華得到了公眾的認可,又讓學生獲得了公眾言說的權利。這種獲得感、成就感、成功感能不斷地刺激學生從事新的創(chuàng)作。如此,寫作就不再外在于學生,而是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生命之中,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件。
生活為經,結構為緯,展示為軸,全方位地建構起學生寫作的框架,相信在這樣的努力下,提質增效將會在不久后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