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所有課程的基礎,聽說讀寫都從語文教學中來。在新課標改革以來,課堂上運用了各型各類的方法去完善教師的語文教學,“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就是語文教學的新方式,這個方式如何才能極大的提高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能力,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需要不斷探索,使學生樂寫,精寫,最終使學生的自我寫作價值得到實現(xiàn)。
關鍵詞:作文先導式 主體 探索 溝通
作文先導式教學與以往的教學方式不同,它能有效改變傳統(tǒng)學生思維方式,由此方式使學生理解作文靈感都源于生活,沒有絢爛奢華的文藻點綴,有的只是有感而發(fā),能充分發(fā)揮學生作文的自身創(chuàng)造能力。這種教學模式的探索及實施,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文章所寫為心中所想,沒有過多思想的干擾,作文即本身,這將會加大學生寫作意愿,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作文先導教學應與語文教學結合在一起
就當今的教學方式而言,身處何境何地聯(lián)想法是最能講學生帶入寫作意境的一種方式。在現(xiàn)實教學中,教師更傾向于使用這種方式,已達到意到情到的境界,不僅將學生心中所想形象化,而且能更直觀表達內在情感。在課堂上,教師有時候不能直觀展現(xiàn)情景,而課本中對角色描寫的詞句能很好的緩解這一困境,再加上教師的解釋與講義的潤色,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效果。舉個例子,小學課本中的《狼來了》,讓一個學生扮演放羊娃,一個學生扮演狼,若干學生扮演農(nóng)夫,通過對這個故事的扮演,使學生身臨其境,能促使學生理解各個人物的心理,進一步感受文章的寓意,領悟其思想,最終回歸于寫作本生,也提高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多讀多閱讀
要想寫出膾炙人口,有自己思想的文章,最簡單也最深刻的方式莫過于多閱讀,就像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有閱讀一樣,生活中的閱讀也不可或缺。作家是怎么成為作家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文字的積累,樂于讀書,從中汲取靈感,內化成創(chuàng)作的養(yǎng)分。多讀多閱讀也是如此,小學生要從起點開始抓起,從小就應該有意訓練自己的閱讀能力,這不僅僅是一瞬間的知識獲得,而且對以后思想范圍的擴大有一定的提升,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升。
人教版的語文教材編寫中,也越來越重視閱讀對學生的影響?,F(xiàn)在的語文課堂,大多數(shù)都是將課本上的文章結合ppt形象化,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深度剖析主人公的心境以及當時環(huán)境對思想的影響,從而引發(fā)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例如,小學課本中《孔子拜師》一文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敘述孔子拜師的過程,他是怎么一步步拜師的,通過對文章的理解,引出學生對孔子與老子人物的思考,應該像他們學習何種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從而作出對人物的評價。課堂上,也應該進行小組討論的方式,了解他人的想法,擴充思考問題的途徑,讓學生最大程度的參與文章的閱讀當中,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教師與學生加強溝通
在小學生的認知里,教師說的就是對的,教師的話語在學習中占據(jù)很大的分量,那教師應當結合這一心理,課間或課堂上多與學生溝通。無論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中的,學生有疑惑,教師的言行給學生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引導,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時取決于教師教學本身。所以,在進行實際教學時,組織一個活動,僅僅由學生參與是不夠的,教師應當參與其中,一方面有帶頭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學習幸福感,縮短學生與教師心的距離,豐富自身的情感。在教學中,在教《我不能失信》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代入其中,如果自己是宋慶齡,一邊是想去的伯伯家,一邊是答應別人的事情,自己會選擇哪一個,再次提問,失信對不對。通過學生的想法,教師也可以談談自己對失信的看法,義務上及道德中,或者從前自己或是身邊的人失信的例子,拉近自己與學生的距離,更加平易近人,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也會樂于提出來。即使有些話題在學生年齡的角度還未經(jīng)歷,學生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在課余,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也應該廣泛關注,當學生得知教師與自己有共同點時,很容易有親近的心理,而生活上的困難,也樂于聽取教師的建議,這一心理的轉變在學習上教師與學生也會進行更好的溝通,從而提高學生各項能力的進步空間。
四、作文和語文教學一體化
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字詞之后就要最大程度化的利用起來,周記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大多數(shù)的語文教師都會留這一作業(yè),一是檢查有無錯別字,語感方面,而是檢查學生語文作文素養(yǎng)能力。而寫日記不僅使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再次展現(xiàn),在寫作的同時,也會對這一事件加以思考,有時為了獲得老師的表揚,會樂于運用較高級的詞匯及句子運用手法,從而潤色自己的文章。再者,寫日記能使學生抒發(fā)自己的想法,也能使教師了解學生心中所想。在課堂語文教學中,適當推薦文學作品,可以先摘取其中優(yōu)美語句,或者文章的主旨,吸引學生的注意,更樂于去讀這本書,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摘好詞好句的習慣,最終回歸到語文教學中,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當學生閱讀大量書籍之后,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就會得到體現(xiàn),從而自成自己的文學寫作方式。
結語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的研究,以上從四個方面展開討論,一是要身臨其境,及學生在腦海中要有對某一環(huán)境的情景再現(xiàn),再結合教師課堂教學,促進語文教學的成功。二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通過角色扮演,在故事中體會文章主旨。三是教師必須要深刻了解學生所需,切學生之心,才能使語文教學發(fā)揮到實處。最后要將作文與教學相結合,多閱讀,多思考,多摘抄,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同時,也使學生的作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顧子玲.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2):62.
[2]曾永華.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J].讀寫算:教師版,2017(30):256.
作者簡介
上官憲忠,中小學高級教師,江西省遂川縣大汾中心小學,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