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利
我們一直致力于追求好的教育效果,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是其中重要的條件之一。如何在校舍陳舊、資金有限、生源不穩(wěn)的情況下,讓校園環(huán)境變得優(yōu)美、舒適?近年來,我們努力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尋找結(jié)合點,去利用有限的資源營造詩意校園。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用環(huán)境,用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的周圍情景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lǐng)域之一?!本唧w怎么做呢?
廢棄的機井拆除容易,但拆除后的安全隱患、垃圾處理、地面平整等都是問題。于是,我們因勢就形,把廢棄的機井房改成風車造型,讓美術(shù)社團的孩子們手繪圖案,使之成為校園一景。
孤零零立在校門口的水龍頭很是扎眼,學校廣泛征集師生意見,最終一只可愛的長頸鹿形象脫穎而出。綠化帶被鏟除后遺留下的兩排黃楊樹根讓大家很頭疼。再綠化?人工費昂貴,挖掘機對地面的破壞又在所難免。怎么辦?我們用水泥將根系封在地下,用輪胎圍繞做花池造型、卡通造型,與孤零零的長頸鹿水龍頭遙相呼應(yīng),頓成一景,妙趣頓生。
另一處,學生洗拖把的水池漏水問題一直無法解決。那就換一個角度——把水池的南北走向變成東西走向,把低池變高池。流出去的水就能澆綠化帶和樹木,當然,沿水流砌上磚塊,就是一條小溪了。
校園的墻壁這些年刷了再刷,錢不敢多花卻最終花了不少。我們索性沿墻壁種上竹子,撒上百日菊種子,將孩子們撿來的鵝卵石隨意堆砌起來。過不了多久,微風吹來,竹影婆娑,菊花搖曳,十分雅致。
請看,櫥窗里,各班學生每周的書法作品定時展出;樓梯兩邊,學生的美術(shù)作品裝框掛墻;走廊里,孩子們的手工作品錯落有致……
此外,每學期開學第一個月,學校會舉辦校園閱讀節(jié)。師生輪流演講,分享自己在假期閱讀的書目,充分交流。學期中間,學校開展班級文化評比活動,用一系列舉措幫助班級建設(shè)自己的個性文化,營造書香氛圍。比如圖書漂流、圖書跳蚤市場、閱讀之星評比、讀書筆記巡展、課本劇表演、名著影視欣賞、經(jīng)典誦讀活動等。這些活動讓教師、學生走上不同的舞臺展示自己,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師生的文化品位。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