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杰 劉 吉
(山東省沂水縣楊莊鎮(zhèn)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276400)(沂水縣林業(yè)局)
凱特杏適應性強、耐低溫陰濕,適宜保護地栽培。多年來,山東省沂水縣果農(nóng)對凱特杏的保護地栽培管理不夠科學,影響了經(jīng)濟效益。2012年春,我們進行了凱特杏大棚栽培試驗?,F(xiàn)將凱特杏的大棚栽培表現(xiàn)及其豐產(chǎn)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供果農(nóng)參考。
試驗園位于在沂水縣諸葛鎮(zhèn)下古村,屬魯中南低山丘陵,棕壤,弱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3℃,極端最低氣溫-20.2℃,極端最高氣溫39.2℃,平均年降水量792.1毫米,日照時數(shù)2420.5小時,無霜期206天。
凱特杏平均單果重106克,最大果重158克。果實近圓形,頂端平圓,縫合線明顯。果皮中厚,橙黃色,陽面有紅暈。果肉金黃色,肉質細、汁多,酸甜爽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離核,苦仁。耐碰壓,耐貯運。
在大棚內(nèi),凱特杏幼樹樹勢偏旺,萌芽率高,成枝力較強,盛果期漸趨中庸。枝條粗壯,節(jié)間短,花芽飽滿,以短果枝結果為主,占85%左右。自花結實力強,早期豐產(chǎn)。定植后第2年,單株產(chǎn)量4.0~8.2千克;第3年單株產(chǎn)量10.5~13.6千克,每畝產(chǎn)量1165~1498千克;第4年每畝產(chǎn)量達2900千克。
在沂水縣大棚栽培,凱特杏3月上中旬萌芽,3月中旬始花,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盛花。果實4月中下旬膨大,5月下旬6月上旬成熟,發(fā)育期60天左右。9月中下旬葉片變黃,9月下旬10月上旬新梢停長,10月下旬11月上旬落葉。
凱特杏適應性強,耐寒,耐低溫陰濕;對土壤要求不嚴,喜有機質含量高、透氣性好的沙質壤土;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病害較少。
在沂水縣,11月下旬扣棚,之前30~40天全園覆膜,地溫可升高2~3℃。休眠期需預冷,白天蓋苫,晚上開苫通風,保持7~8℃最適休眠溫度約30天即可。最佳升溫時間為12月下旬至1月上旬,白天溫度前10天宜為15℃,后10天20~24℃,忌過快升溫,此后直至花前保持25~27℃?;ㄆ?8~20℃,果實膨大期22~27℃,采收前21~24℃為宜,相對濕度以50%~60%最佳。生長期白天溫度達上限值時,及時放“頂風”或“腳底風”;夜間溫度5℃以下則生火爐增溫。相對濕度過大時通風降濕。
春分前后在棚內(nèi)整地,每畝撒施腐熟土雜肥6000千克,拌勻深翻,南北向起壟,行距3米,壟寬60~80厘米,高30~40厘米。選用苗高1米、地徑0.8厘米的優(yōu)質壯苗,在壟上定植,株距2米。栽后澆水,覆膜保墑。定植后5~7天內(nèi)定干,定干高度北部植株70~80厘米,南部40~50厘米。
施肥“前促后控”,前促即7月中旬前足肥足水,后控即7月中旬后要控肥水、抑生長。萌芽前、果實膨大期各追肥1次,株施氮肥0.25千克。果實膨大期每7~10天葉片背面噴施1次0.3%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液,連噴3次。10月中旬,株施土雜肥25千克加硫酸鉀復合肥0.2千克。萌芽前、果實膨大期前各澆水1次,7月中旬后至落葉前停止?jié)菜?,落葉后澆透水1次。
大棚栽培凱特杏,樹形以低干矮冠為宜。在距地面20厘米處培養(yǎng)主枝5個,均勻分布,第2層主枝也是5個,層間距60~80厘米。夏剪時多次摘心,新梢長20厘米即摘心,促其成花結果。7月中旬后,噴施PP333 300倍液3次,第1次與第2次間隔20天,第2次與第3次間隔15天。落葉后至扣棚前冬剪,短截中枝、長枝和弱枝,疏除背上直立枝。扣棚后,控制新梢徒長,保障光照。為提高坐果率,人工授粉,并噴施0.3%硼砂液1次,花期放蜂更佳。
大棚栽培凱特杏病害很少,蟲害主要為蚜蟲。扣棚后萌芽前噴布3~5波美度石硫合劑1次;花前噴5%蚜虱凈乳油3000倍液預防;蚜蟲發(fā)生時,噴施2.5%敵殺死乳油3000倍液1~2次,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