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慧
在香港,很多地鐵站口貼著一個“親”字的繁體——“親”,字體顏色從左到右越來越淺。其實這是一則公益廣告,旨在提醒人們對于親人,要給予足夠多的“見(見)”,即“陪伴”,陪伴是親情最好的詮釋,無見難為親。
由此可見,古圣先哲造字時,在“親”字上賦予了怎樣的深情!在交通不便的時代,人們“行行重行行”,在長亭短亭的奔走中,去見自己日夜想念的親人。被思念侵擾時,便望一眼天上的月亮遙寄情思,他們心中恐怕都裝著一個“無見難為親”的誓言。而如今的我們呢?相關報告顯示,家人之間傳情的比例竟如此之小,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的今天,我們是否該給予親人一份陪伴,才不至于辜負拳拳深情?
給愛一個行動,不論方式,行動就行。給愛一個行動,可以是“會心即答倦即默,茗碗無溫聊一嘬”的家長里短,可以是“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香”的默默守護;可以是“寄書云間雁,為我西北飛”的翹首以盼。只要行動,總能傳情。而在千年后的今天,那對因北漂女兒生病想吃家鄉(xiāng)菜,便掐豌豆尖奔波3400里送到北京的父母;那個年僅9歲,每天背殘疾哥哥上學,成為哥哥的小拐杖的云南女孩兒,無不讓人心生感動。這些都是愛的行動,這些都是可敬的愛。
給愛一個行動,不論大小,真誠就行。很多時候,父母需要的只是子女“?;丶铱纯础?。個人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行動,無論大小,都值得稱贊。龍應臺說:“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钡拇_如此,親人們所需要的幸福,或許只在于生活的點點滴滴。無論是一處豪宅海味山珍,還是一間瓦舍白粥滾滾;無論是頭上一頂方正的博士帽,還是作業(yè)本上鮮紅的一百分;無論是過馬路時的一次關切的牽手,還是電話里的一聲溫軟的問候……大大小小的行動只要帶著對親人的真誠,都能讓親人心生暖意。有愛不怕小,真誠價更高。
給愛一個行動,不論遠近,及時就行。生命轉瞬即逝,唯有及時行孝,才不至于留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歷時三個多月,從石家莊一路向北,最遠走到了北極村。只有一條腿的小伙子邱義松,開車帶著母親,走在游歷全國的路上。父親被癌癥奪去生命,自己在車禍中失去左腿,但雙重的打擊沒有奪去他對生活的信心,反而更加堅定了他要及時行孝的決心。他說:“工作可以等,孝心不能等,趁母親還有精力,我一定要圓她旅行的夢,讓她幸福快樂?!奔皶r行動起來才能讓愛不留遺憾。
給愛一個行動吧!從現(xiàn)在開始,真誠地行動起來。一句關切的話,一頓溫熱的飯、一個蓋上被子的瞬間,“行行重行行”。時刻銘記,無見難為親!
評點:文章以一則公益廣告導入,引出“無見難為親”的觀點,新穎,深刻;然后通過古今對比,指出現(xiàn)代社會物質條件越來越優(yōu)越,關于親情的困惑越來越多的背后是因為人們?nèi)狈鄣男袆?;繼而指出愛不應該只是藏于內(nèi)心,而應該積極行動,真誠而及時地表達愛,付出愛,才能讓愛不留遺憾。思路清晰,結構完整。而本文突出的優(yōu)勢在于內(nèi)容充實,對生活的觀察細致,體悟深刻,同時,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讓語言多姿多彩,富有詩意。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