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在文,汪海年,羅濤
(長安大學,陜西西安 710064)
西部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分布在重慶、四川、陜西、云南、貴州及新疆等六省市地區(qū),總的來說,西部地區(qū)中外合作辦學無論從分布數量還是合作院校上來看,相較于東部高校,都比較落后。 截至目前,西部高校在辦的合作辦學項目或機構共有75 個。而根據教育部官方發(fā)布的數據, 全國本科以上的中外合作辦學數量多達2 000 多個。 西部高校合作辦學已經大大落后于其他區(qū)域高校水平。
中外合作辦學辦學模式較為特殊, 與普通專業(yè)相比, 無論是學生管理和招生管理都有很大的區(qū)別。 此外,中外合作辦學往往不具備普通專業(yè)的歷史積淀,學生和教師的認可度又不夠高,口碑相傳時間較短。 因此,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相比較普通專業(yè)而言,生源數量和生源質量挑戰(zhàn)很大。
進入21 世紀以來,教育對外開放已經成了國家戰(zhàn)略, 教育部和各級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各項加快教育對外開放的政策文件,有力地促進了教育機構與海外高校的交流和合作。在此背景下,我國高校與海外高校開展了廣泛的合作交流, 教育部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也大幅增加,合作辦學的教育供給也大幅增加。根據教育部涉外監(jiān)管網的最新數據,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目前為2 300 個,盡管大量集中在文管、理工農醫(yī)。 客觀上,為考生提供了多樣化選擇的同時,也形成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選擇的激烈競爭。 此外,招生政策上看,各省市幾乎都將中外合作辦學招生代碼單獨列出, 相當于一個獨立的院校招生,對招生宣傳和招生工作來說,不再具備與普通專業(yè)一樣的招生優(yōu)勢, 從而導致生源不足。
目前, 大多數省市中外合作辦學都為單獨代碼招生,這給合作辦學招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導致其招生競爭力下降,比自身學習普通專業(yè)招生分數低了很多。合作辦學項目本身對考試的英語水平要求是很高的,國際化的課程設計要求學生一般都要具備和入學本土國際生相同的英語水平。如果招生分數過低,會導致學生學業(yè)素質過低,無法滿足基本的就讀要求。 此外,一般合作辦學的課程設計為大一大二強化語言培訓,學生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學習英語,如果學生本身素質不高,很難跟上快節(jié)奏高難度的中外雙語授課專業(yè)課程學習。
高等教育國際化既包括引進來也包括走出去。 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海量的國際教育資源不斷涌入中國高等教育市場,積極參與中國的高等教育辦學。 客觀上講,這有利于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正是由于高等教育國際化,才有大量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我國高校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中外聯合培養(yǎng), 產生了諸如以學分互換為手段的雙學位聯合培養(yǎng),如“2+2”本科雙學位、“3+1”本科雙學位、“3+1+1”本碩連讀雙學位、“1+1+1”碩士雙學位等形式多樣的學位項目,為中國高校在讀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供給。 這其實也是中外合作辦學的前身, 正是有了豐富的學生中外聯合實踐形式, 才逐步形成了教育部審批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事實上,最初開展的合作辦學形式正是“2+2”本科雙學位形式,內涵為前兩年在中國高校學習,后兩年在國外高校學習, 最終分別獲得了中國高校和國外高校的本科學位。 實踐操作過程中,涉外監(jiān)管部門發(fā)現,這種最初的形式實質是學分互認,并不能帶來國外優(yōu)質資源的引進和消化,逐步收緊政策,引導高校采用“3+1”本科雙學位、“4+0”本科雙學位等更為嚴苛的合作辦學模式與國外高校合作。
教育輸入的歷史并不長, 真正的歷史是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始算起,規(guī)范化運行是從教育部設立涉外辦學與監(jiān)管處開始。而且,根據《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中外合作辦學的目的主要為招生中國大陸學生,并不包括招收國際生,這就客觀上限制了合作辦學的教育國際化性質,無法真正實現教育國際化的雙向互動。
真正意義上的中外合作辦學,應當實現高等教育的雙向國際化,也對我國高等教育具有積極的意義。與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馬來西亞,是較早實現高等教育雙向輸出輸入的亞洲國家。 大量歐美國際教育資源涌入馬來西亞,舉辦了形式多樣的國際學校、聯合大學,為馬來西亞提供了豐富的國際教育供給。 這些國際學校也大量招收國際生赴馬來西亞留學,獲得歐美認證的國際文憑。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豐富國際學生群里,真正意義上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
因合作辦學的特殊性, 教育部門對合作辦學招生有嚴格的限制,教育部每年都出臺相關文件,禁止合作辦學超額招生。一方面,這樣可以促進合作辦學項目實現規(guī)范化管理, 保障家長和考生的根本利益; 另一方面,因合作辦學的財務安排比較特殊,合作辦學的發(fā)展和運行經費主要來源于學生的高收費,如果不能足額完成招生量,合作辦學經費將入不敷出,相應的合作辦學基礎設施建設和師資經費都無法足額發(fā)出,對合作辦學正常運行帶來了消極影響,也無法從根本上維護項目學生的利益。那么,合作辦學招生是否可以在既定政策范圍內,完成招生的最大化呢?假定合作辦學項目招生指標均能完整足額投放, 有足夠學生數量報考此專業(yè),但是,實際報到的學生數量往往不足,最終會導致招生量不足。
2008年以來,在“走去出”國家戰(zhàn)略、“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中國內地建設企業(yè)加快走出國門,對外承包工程業(yè)務激增10 倍以上,65 家中國內地企業(yè)進入2017年度ENR250 榜單, 業(yè)務量占比全球第一,對國際化人才需求急劇擴大。
為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教育對外開放戰(zhàn)略,推進“交通強國”建設,長安大學積極發(fā)揮道橋方面的優(yōu)勢,積極對接發(fā)達國家優(yōu)質教育資源,與都柏林大學舉辦道橋專業(yè)合作辦學項目,旨在培養(yǎng)公路交通建設領域兼具扎實專業(yè)技能、先進管理理念和優(yōu)秀雙語交流能力的國際化精英人才。
長安大學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yè)為全國首創(chuàng)專業(yè), 專業(yè)排名長期位居國內前列, 培養(yǎng)了大量優(yōu)秀校友,也是國家級特色專業(yè)、陜西省“一流專業(yè)”。 與都柏林大學合作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育部批準書編號:MOE61IE2A20171888N), 納入國家普通納入國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 該項目每年計劃招生120人,學制4年,四年均在長安大學學習,最終將分別獲得長安大學和都柏林大學本科學位,是典型的“4+0”雙學位項目,為教育部大力支持的合作辦學模式。愛爾蘭都柏林大學是世界排名世界排名前1%的大學, 最新QS 世界大學排名185 位, 工程與技術科學QS 全球排名約100 位。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具備兩個學校雙學籍,符合要求的畢業(yè)生將被授予(中方)長安大學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畢業(yè)證、工學學士學位證和(外方)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工學學士學位證Bachelor Degree of Engineering(注:與都柏林大學全日制本科畢業(yè)生學位完全相同)。長安大學和都柏林大學通過對現有中外聯合培養(yǎng)項目的大量調研評估,共同為本專業(yè)學生制定了“4+0”雙學籍、雙學位的聯合培養(yǎng)模式,使得學生能夠共享兩校優(yōu)質教學資源,實現“不出國”的留學。該專業(yè)不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雙方現有的優(yōu)質課程, 學生還能夠享受雙方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報考該項目是物超所值:以不到海外留學25%的家庭財務投入獲得中外名校的雙學士學位; 同時享受國內交通行業(yè)內排名前列的專業(yè)優(yōu)勢和校友資源;獲得兼顧中西、融通中外的專業(yè)技術知識及工程與管理的雙語優(yōu)勢, 有利于在中國企業(yè)海外業(yè)務或歐美企業(yè)中國業(yè)務領域內的職業(yè)拓展; 享受比國外留學更為穩(wěn)定安全的學習生活成長環(huán)境。
該專業(yè)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出國交流學習和深造的機會, 如暑假訪學夏令營、 國外工程項目實習等。 優(yōu)秀學生也可以選擇“3+1”培養(yǎng)模式赴UCD 完成大四課程,還可選擇參加“3+1+1”項目取得UCD 學士和碩士學位。
通過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的實用人才等途徑,建立更多的合作和伙伴關系,通過溝通和交流進一步加強媒體和公眾對學校的認可和支持,更積極地培育潛在生源市場。
該項目目前已經有了第一屆學生入學,經過一年的精心培育, 大部分學生已經對本項目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因而能對此項目作出相對全面的評價。該項目招生工作, 邀請了在校學生以訪談的形式對該項目做全方面地推介,也派遣了在校生回到各自母校進行項目宣傳。在校生回校前,招生部門進行了系統(tǒng)而深入的培訓,使得學生具備基本的招生知識,能以當事人的身份向報考學生展示該項目的優(yōu)勢。
項目本身來看,切實加強辦學質量監(jiān)控,一方面,課程的授課語言,中方承擔的學位課程:以英語為主導語言的課堂教學;外方承擔的學位課程:采用UCD 現有模式實施全英語教學;雙方聯合承擔的學位課程:按協商的教學任務分配分別以上述模式授課; 學位課程之外的必修課程:按教育部要求以中文方式授課。另一方面,對中外雙方教師的教學管理,特地為項目制定的《英語為主導語言的課程授課管理辦法》, 全面管理中方教師授課情況。外方教師的教學管理,全力避免集中安排授課時間、并安排中方教師擔任助教。英語課程的分階段成績達標標準: 通過采用外方原版英語教材和教學大綱,實施英語課程的小班授課(20 人班)、外教授課的口語與寫作、多課時英語強化(每周10 學時),以及學位課程的雙語授課等措施進行英語強化,分步達標第一學年結束時達到雅思成績5.5 分、 第二學年結束時達到6 分、學生畢業(yè)前達到6.5 分。
該項目的招生工作除了依靠傳統(tǒng)的落地宣傳,如到合作單位宣傳、參加形式多樣的校園開放日外,更多地依靠網絡平臺進行項目宣傳。
首先是校園門戶, 該項目在校園門戶專門制作了項目宣傳及推介網站,全面介紹此項目的基本情況,鏈接至學校招生網站主頁。 考生一般都會通過高校招生網站主頁了解招考詳情, 這也是最全面權威了解高校辦學專業(yè)的渠道。該項目推介網站通過對項目背景、項目優(yōu)勢等方面的全面推介,為考生提供了最全面最權威的項目訊息。
其次是各大門戶網站軟文投放。該項目在新浪、網易等各大門戶網站教育板塊投放了招生項目宣傳信息, 為考生通過信息搜索等方式了解此合作辦學項目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門戶網站以流量大、投放群體廣泛等特點,深受商業(yè)廣告投放喜愛。廣大考生和家長也喜歡通過門戶網站頻道了解相關招生資訊,定位自身報考專業(yè)。
再次是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等自媒體。該項目專門在長安大學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及今日頭條自媒體發(fā)布了合作辦學項目的詳細信息, 為考生和家長決策提供了十分便捷的通道。目前,長安大學新浪微博等自媒體關注量十萬+, 影響力也初具規(guī)模,因而可以為項目招生帶來一定的流量。
超額招生會觸碰教育管理部門的政策紅線, 為了實現項目學生人數的平衡, 該項目通過前期設計和后期招生管理實現了部分平衡。
首先,經過前期財務設計,我們發(fā)現本項目的財務收支平衡點需圓滿完成100 名學生的招生量, 否則無法適應收支平衡。此項目在向教育行政部門申辦時,設計為以120 人為最大招生量, 從而為項目發(fā)展預留了20 人的招生余量,防止后期因招生不足、報到率等因素影響收支平衡。
其次,在招生過程中,招生項目專員對每一位預報名的考生都進行了電話專訪, 為考生提供了項目的全面訊息, 防止考生因為報考時間匆忙不了解項目情況而誤報此項目,導致后期報道人數不足。
以長安大學招生策略為例, 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條適應西部地區(qū)中外合作辦學招生的策略。
第一,重視公眾資源與公共關系。招生過程較為復雜, 西部高校必須高度重視自身已經建立起來的公共關系基礎,與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合作高中等理順關系,通過合理的方式推介合作辦學項目,方可借力省力。
第二,重視師生評價。無論是在校生資源還是本校教師資源,都需要合理維護。在校生資源可以為合作辦學項目推廣提供當事人評價功能,并可通過口口相傳,傳播此項目的益處,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資源可以向親朋好友推介,學校整體專業(yè)比較情況,新辦的項目并不為普通教師所了解,因此,適當地向該校教師推介是有必要的。
第三,注重項目課程資源管理,從項目本源保障生源質量與水平。 合作辦學項目的教學管理具有極其特殊的特點,雙語教學、英文高水平要求、課程壓力大等重重因素影響項目學生的正常教學教育, 只有從根本上理順項目教學資源,才能根本上保障教學質量,從而為招生工作提供最根本的保障。
第四,利用新媒體的輻射作用,多方面開辟宣傳渠道。 新媒體的受眾極廣、輻射范圍大,十分便捷地向招生目標群體投放了招生宣傳文案。 學校要善于利用主流門戶網站、自媒體等精準投放招生廣告,從而提高合作辦學項目的曝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