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
【摘 要】 隨著教育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幼兒園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逐漸凸顯出來。根據(jù)陶行知的教育理論,強化家園合作,有效地提升幼教工作效率,這也是當前幼教工作發(fā)展的重要趨勢。
【關鍵詞】 家園合作? 幼教? 工作效率
家園合作作為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中關鍵的方法,通過與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溝通,把握互動的時機,正確地聽取家長的心聲,并做好對家長進行正確教育方式、理念的傳輸?;诖耍瑢訌娂覉@合作提升幼教工作效率的研究具有十分現(xiàn)實的意義。
1. 家園合作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
所謂“家園合作”是指幼兒園和家庭都把自己當作促進幼兒發(fā)展的主體,雙方積極主動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家園合作是貫徹實施幼教法規(guī)的需要,是家長全面履行教育職責的保證。
家園合作能讓幼兒園教師與家長的關系更密切,對于雙方都有益,教師能從家長那兒更詳細地獲得幼兒的各類信息,得到家長的幫助,更好地開展教育活動。家長也能從教師那里了解自己孩子的發(fā)展情況,對幼兒園更加放心。
2. 家園聯(lián)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有些家長疏于對孩子的教育
由于大部分家長工作忙,接送孩子的任務轉移到由祖父母或親戚、保姆承擔。這樣減少了家長和老師直接接觸的機會,老師當天反饋的教育信息要通過這些“中轉站”來傳達。老師對“幼兒當天表現(xiàn)評價”以及細致而有針對性的工作很容易就被“無情”地忽略,忘記傳達或是傳達不準確。這樣會大大削弱教育效果。如:我園每月都要給每名幼兒詳寫家園聯(lián)系手冊: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寶貝哪些方面進步了;哪些方面還需要加強;并讓家長反饋希望老師在哪方面教育自己的孩子??墒钱敿覉@聯(lián)系手冊收上來的時候,經(jīng)統(tǒng)計只有30%的家長可以認真填寫;30%的家長簡單填寫;還有40%的家長沒有填寫。我曾經(jīng)和家長了解沒有填寫的情況,我這樣問鑫鑫的奶奶:“鑫鑫奶奶,家園聯(lián)系手冊5-7頁是需要填寫的,回家請讓鑫鑫的爸爸或是媽媽認真填寫上面的內(nèi)容再交給我?!痹捯魟偮?,就聽鑫鑫的奶奶皺著眉頭說:“哎呀老師你不知道,鑫鑫的爸爸媽媽都不在本市,工作很忙,回家看孩子的時間也不固定,平時都是我?guī)析蔚模憧次已凵褚膊惶?,老師這個手冊先放你這兒,等鑫鑫爸爸媽媽回來了我們再寫?!甭犃诉@些話,我只是在心里想:孩子長時間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會是什么樣的心情……
2.2家長和教師教育意見不統(tǒng)一
教師更加傾向在能力上對幼兒的培養(yǎng)。例如: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自主性,鼓勵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論做的好與不好,都應該給予鼓勵。還要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要注意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的精神,鼓勵他們“異想天開”,多給孩子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培養(yǎng)孩子克服困、不怕挫折的意志力,和交往能力,鼓勵幼兒遇到困難盡量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多為孩子創(chuàng)設與伙伴交往的機會,多結識一些小伙伴,在游戲活動中體驗交流的快樂。然而,家長的教育重點就有所不同,他們不真正了解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個體差異。當聽到其他孩子學習寫數(shù)字和加減法運算時,就盲目要求自己的孩子如法炮制,違背了幼兒成長的規(guī)律。
3. 教師和家長溝通的策略技巧
3.1因材施教
人的聰明才智是有很大差別的,人的接受能力和喜好程度也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幼兒時期的教育,是一個人成長的基礎階段,這個階段的教育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如何因材施教,把孩子引導到健康的軌道上來成長,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每天面臨的重要工作。
在教學實踐中,特別注意幼兒的喜好。只要孩子喜歡的是正確的東西,筆者就對孩子進行鼓勵、肯定。孩子遇到不正確的事情時,筆者就給孩子講明白道理。幼兒處在發(fā)育成長時期,每天接觸看到的事物形形色色、多種多樣,這種感知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筆者通過玩游戲、講故事、做手工的形式,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幼兒年齡有差別,性別不一樣,成熟程度不一樣,家庭環(huán)境不一樣,客觀上對幼兒的成長影響程度不一樣。作為幼教工作者,要認識到來自多方面對幼兒的影響,有的放矢地幫助孩子度過情緒化的危險。
3.2教師應耐心輔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法
曾遇到過一個家長向我訴苦:“老師,我們家孩子太任性,每天早上都和我哭鬧,怎么打他罵他都沒用?!蔽医ㄗh家長去找找原因,再針對原因來解決問題,其效果肯定比打、罵的方式好得多。家長從我這里了解到了正確的育兒知識,及時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
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手或頭碰破一點皮,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師表現(xiàn)出若無其事的態(tài)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會使家長覺得老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進而影響家長與老師的關系,給家園溝通設置了障礙。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地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tài)度也會大不相同,那么家園溝通就不會受阻。
4. 總結
幼兒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幼教工作開展中,幼兒園必須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讓幼兒園與家庭有效的合作,共同為孩子負責。在具體合作過程中,教師需要能夠換位思考,站在家長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與不同類型家長的相處,主動反思,積極探尋合作的渠道,有效地提升幼教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石巖.成長助教團——幼兒園家園合作共育的思考與實踐[J].好家長,2017,23(8):32-33.
[2] 張劉洪.如何提升幼兒教師家園合作的溝通能力[J].考試周刊,2017,12(2):87-88.
[3] 張曉宇.關于幼兒園集體教學與區(qū)域活動相結合的思考[J].科教文匯,2017,23(2):61-64.